資料顯示:按國內人口總數計算,肝臟有問題的人口現在占20%左右,肝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于這類慢性疾病的忽視。目前愛肝、護肝已經超越了傳統的疾病預防,上升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肝臟究竟對人體有哪些作用?我們又應該如何愛護肝臟呢?央廣網健康頻道《醫述》邀請到了解放軍302醫院,肝硬化診療中心陳國鳳主任,和網友朋友們一起聊一聊愛肝、護肝的小常識。
痛與黃要當心 愛肝護肝從小事抓起
肝臟有很多的功能,它就像一個大的化工廠,主持了很多功能。如果肝臟有毛病會有許多癥狀,比如:第一,沒力氣,整天無精打采,體力下降。第二,沒有胃口,因為肝臟膽汁排泄功能出現障礙;有些病人肝臟損傷后,胃腸道功能會下降,可能會有胃腸粘膜有水腫,沒有胃口,沒有力氣。還有些病人可以表現為小便發黃,或者是眼睛、皮膚比較黃,如果皮膚都發黃,就說明肝臟損傷非常重。還可表現為肝區不舒服,肝臟右上腹,感覺悶或者是脹痛,這種稱作肝區痛。一個是黃,一個是痛,沒有力氣,沒有胃口這些癥狀。更嚴重的表現為皮膚、黏膜,甚至牙齒、鼻子流血等,就是比較嚴重的表現了。
愛肝護肝從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做起,首先,我們要做到生活有規律、有節制,第二在飲食方面,多吃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垃圾食品,或放置時間比較長,防腐劑比較多,有些過期的、變質的發霉的食物,不但沒有營養,可能還有毒有害。第三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戒煙、戒酒,對肝臟的不好的病人,還是應該戒煙的,因為抽煙對肝臟的修復和再生都是有一定的影響。
如果本來就有肝臟疾病的基礎,喝酒肯定是加重了肝臟的損傷。即便是酒精本身,它對肝臟也是有損傷的。所以酒精肝現在也是越來越多見的一種疾病。
還有就是一種是藥性的肝損傷,“藥”其實是很寬泛的,西藥、中藥,還有保健品,還有所謂的天然營養品等等,這些都可能會對肝臟有損傷。
另外,糖以及油膩的食物吃多了,也會對肝臟造成脂肪肝。脂肪攝入多了,肝臟也會發胖,肝臟的脂肪含量多了,也會得脂肪肝。
脂肪肝可逆 脂肪性肝炎需重視
脂肪肝分多個不同的程度,不同的階段。有單純的脂肪肝,再進一步的發展是脂肪性肝炎,然后脂肪性的肝纖維化,脂肪性的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程度不同,對肝臟的損傷也是不一樣的。單純的脂肪肝,有些人比較偏胖,吃的油膩的東西比較多,或者甜食比較多,如果他的肝臟有脂肪肝,或者脂肪酶輕微的增高,這種就叫單純性脂肪肝,屬于生活方式病。適當的克制飲食,增加運動,那脂肪肝它是可逆的。
脂肪性的肝炎,現在也是比較多的,有酒精性脂肪肝炎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多數就是肥胖或者是糖尿病這樣的病人容易得。肝炎是一個慢性病,無法通過少吃、少喝、多運動就能治好的,要找醫生來進一步的檢查,適當的采取治療的措施。發展到了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需要專業的醫生來進行救治了。
藥物性肝炎易反復 安全用藥可護肝
藥物性肝炎可以說屬于藥物不良反映之一,或者說最重的一種藥物性不良反映,有急性的藥物性肝損傷,慢性的藥物性肝損傷。急性的藥物性肝損傷非常嚴重,造成病人急性肝衰竭,短期內病人去世,肝臟壞死,短期內肝臟溶解,或者縮小,肝臟正常結構都消失了,這種情況下就造成爆發或者是急性的肝衰竭,這種情況是非常嚴重的。
但現在見到的越來越多的就是慢性藥物性肝損傷,藥物誘導性的肝損傷。這么多年,隨著乙肝的預防,兒童的免疫注射、疫苗沒有阻斷,丙肝現在也有了特效藥物,因此現在乙肝丙肝,呈下降的趨勢。相應的,像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在病房已經是越來越多見了,藥物性肝炎非常復雜。有些病人可以病情反反復復的發作,它其實已經形成了慢性的肝炎,如果肝基礎已經很不好了,這種情況下,沒什么特別的誘因,也可以導致肝臟的功能反反復復的不正常。如果說處理的不得當,或者有的病人確實是特殊體制,完全可以進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
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吃藥三分毒,在完全可以不吃藥的情況下,就不要隨隨便便的服藥。
隨意的吃藥的這樣的人特別容易得藥物性的肝損傷,必須得吃藥的病人,醫生會非常重視的,可以在醫院吃藥的過程當中,醫生會定期的給你做肝功能的檢查,都會預防性的給你用一點保肝的藥物,治療周期是比較長的,不在醫生監測之下,還是要重視醫生醫囑,定期的做肝功能的檢查,這種情況下反而沒有那么可怕。
還有一些不太嚴重的疾病,也沒有特效藥物,比如說皮膚病,確實有些廣告或者醫院在治療宣傳上有點夸大宣傳,或者它用激素類的藥物也好,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有很多藥物就會對肝臟有損害,所以說在病房住院的病人里面,肝里面皮膚病的是比較多的。
除了藥物本身以外,還有藥物與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你單純的吃某種藥它問題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吃到兩種三種甚至是幾種以上,那可能這個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藥物的毒性,或者尤其是對肝臟的毒性增大了,藥物性肝損傷的機率就要增加了。
酸甜苦辣咸 辣咸應遠離
食品的來源,在質量好的前提下,食物可以分成幾大類,酸甜苦辣咸。那么酸的東西一般認為是對肝臟是有一定好處的。中醫講,它可以入藥,可以引導藥物進入到肝臟,發揮保肝的作用,總體來說酸性的食物,藥物,保健品,它可能對肝臟是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對于肝臟的病人,還得一分為二,除了它對藥物有引導作用,有一定保肝作用以外,那酸性的食物它可以使胃酸的酸度增加,PH值下降,對胃可能會有一定的損傷,會導致胃黏膜潰瘍,尤其是本身就有潰瘍病的病人,吃了太多的酸性的食物,可以加重胃黏膜的損傷,所以這個要從全身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如果說拿不準的情況下,要醫生給把把關。
甜,一般來說甜食對于肝臟是有一定保護作用,尤其是葡萄糖類的,對肝臟是有保護作用的,但也是一分為二,甜食吃太多了,容易導致糖尿病,血糖增高糖尿病,糖尿病又可以加重肝臟的損傷,所以這個都是互相的關聯的,也要適可而止,但是總體來說,甜食也比較好。
苦的,苦的藥物或者有些食物,像苦瓜等等,它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那我們說很多病人說肝臟病,具有肝火旺,火氣比較大,或者肝臟有瘀積,毒性瘀積,吃點苦味的食物,可能對解毒有一定的好處,酸甜苦這都是不錯的。
辣和咸,辣對肝臟是不太好的,可以加重胃黏膜負擔,也可以使肝臟肝氣,肝臟肝火更加旺,肝病病人要少吃辣,另外咸對肝臟本身沒有什么特別的,但是吃太多咸東西,可以引起血壓升高,對腎臟是不好的,所以咸東西都應該盡量的說吃。要盡量的戒酒戒煙,保質期比較長的食物要少吃。
乙肝病毒傳播三大途徑 親密接觸無傳染性
乙肝肯定是一個傳染病,那主要是乙肝病毒,乙肝它比較復雜,一方面血清學的檢查,血清學主要是一些病毒產生的抗體,抗原、抗體,表面抗原,核心抗體這些它都不提示有沒有傳染性,但如果說抑一抗原陽性,這個大部分人他是有傳染性的,抑抗原陽性的人基本上病毒都是復制的,沒有用藥的情況下,DNA都是陽性的,所以這是有傳染性的。抑抗原陰性的人也可能有傳染性。是否傳染主要是看是不是有病毒復制,到醫院做個乙肝病毒的DNA檢測,DNA如果是陽性那就說有傳染性,乙肝畢竟它不像呼吸道傳染傳染,乙肝病毒通過一般的接觸,握手,吃飯,是沒有傳染性的。乙肝主要是幾個大的傳染途徑:最主要的是母嬰傳播,就是媽媽是乙肝,媽媽這個病毒含量比較高情況下,很容易使她生下來的小孩也是有肝炎的,而且屬于母嬰傳播的小孩還不容易好,很容易就轉成慢性肝炎,到3、40歲的時候,就已經變成肝硬化了,甚至肝癌。
血液傳播,對于有乙肝病毒感染的人,不管有沒有病毒復制,是不能給別人獻血的,血液傳播也是一個大的轉播途徑。
性傳播,性傳播其實男女的這種性接觸也可以傳播,那更主要的像男男性傳播還是比較厲害。其他就是做美容、醫學美容,如果器械消毒的不好,它也是可以傳染的。
可能很多人談乙肝色變。其實,得肝硬化和肝癌畢竟還是少數。從90年代以來,90年以后咱們國家就把乙肝疫苗,新生兒的乙肝疫苗列入到整個計劃免疫當中。所以我們的這個表面抗原的攜帶率已經成持續的下降。現在乙肝的病人是越來越少了。一般的生活接觸是不傳染的,所以完全必要恐懼。
黃曲霉素是第一致癌物 變質食物立刻丟棄
筷子發霉有黃曲、霉菌感染,產生黃曲霉毒素,這確確實實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鏈條,那么產生黃曲霉毒素,對肝臟是一個很大的毒性,而且在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就已經把黃曲霉素列為第一大的致癌物。黃曲霉素在生活當中,它是非常廣泛的存在。尤其是在多濕,親和物比較溫的,20-25度之間應該是最利于生長的,南方濕度比較大的情況下,連陰雨時非常有助于黃曲霉的生長。
在對全國各地進行調研后發現,很多省市黃曲霉都是比較普遍的,尤其是像廣西、云南、是非常非常的普遍,那相比之下,像東北、西北比較干燥、較冷,這種情況下其實不太容易有黃曲霉的滋生或者說大面積的生長。黃曲霉菌特別不容易被破壞。黃曲霉毒素,你在我們食物加熱,加熱到290度它可能彩繪破壞掉。
所以如果說污染了這個食物,比如說花生、玉米,還有很多干果,核桃、開心果等等。一旦變味了,發霉了以后它就是可能會有黃曲霉菌感染產生黃曲霉毒素,那這種情況下就一定要干脆的把它扔掉。花生,是最容易被黃曲霉污染的,這種情況下如果一旦發霉變質了,加工成花生油,也是不能吃的。
黃曲霉菌是第一大的致癌物,所以黃曲霉菌,黃曲霉毒素,本身就是對肝臟有特異性的,對肝臟的損傷是非常明確,嚴重的可以造成肝臟的炎癥、壞死,形成肝癌了。黃曲霉毒素的毒性比砒霜還要高60到80倍,這就是非常非常嚴重的。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解放軍302醫院肝硬化診療中心主任
陳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