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鈞戲院門樓
天鈞戲院,位于古城長碼頭坡上五條巷道口,是個相對較為空曠的地方,被稱為“五星廣場”。天鈞戲院之稱謂,據說為天津戲院演繹而來。天津人熱情豪爽,其曲藝在全國名聲響亮。昔日這里常年表演京津各種各樣的曲藝,是洪江人閑暇最喜歡來的地方,不少大老板也是這里的常客甚至票友哩。
孬張登臺亮相
據說,早在明末清初,外籍來落戶的客商,為了排解思鄉之愁,都會在自己的會館中建有一個本鄉本土的戲曲舞臺逢過年過節或紅白喜事,都會在自己會館的戲臺上請班子表演。洪江會館多達48字,就有48個戲臺。古城晚間燈火通明,戲臺上是鑼鼓喧天,戲臺下掌聲雷鳴,好一派繁榮景象。
福興昌煙館
余家沖,是洪江古代的一條煙花柳巷,煙館、茶館(實為賭館)青樓等娛樂行當都集中于此。洪江乃鴉片的集散地,煙館林立,福興昌煙館名氣最大。
福興昌煙館,建于清嘉慶二年(1797),是一棟一進兩層的窨子屋,雙重大門,是洪江的一家高檔煙館,設備考究、服務周到,專供豪商巨富消費。煙館布置富麗堂皇,煙榻是雕花紅木大床,有桌椅供煙客聊天,并備有茶點。
煙館另一出入口
洪江人用歌謠形容福興昌煙館:“一進二三堂,床鋪四五張,煙燈六七盞,八九十桿槍”。這里煙具頗為考究,煙燈、煙桿和一切小零件都是用上等白銅制成,少數還有銀制的;煙槍更是精致而名貴,甚至還有象牙制成的哩。
瑤池閣
馨香樓
楊柳居
洪江自唐宋時代就是繁華商埠,商賈南來北往,青樓便成為商賈與流寓者尋歡娛樂之所。清康乾年代,洪江商業經濟繁榮鼎盛,青樓業亦迅猛發展,形成了余家沖、木栗沖、康樂門、梨子園等花街柳巷,數目多達50多家。這50多家在政府掛號,是要征收花稅的。
溫香宮
杏花樓
物是人非,而今我們徜徉這些幽靜小巷,不同稱謂的小閣樓雖然容顏衰老,名存實亡,但它們的真實存在,無疑是古商城娛樂業“繁榮”之佐證。
古時,“正規”的青樓叫作“堂班”。這里的紹興班,建于清咸豐末年(1860)。紹興班女子才貌俱佳,乃賣藝不賣身的高級藝妓,其中最有名的是琴、棋、書、畫四大花魁。
紹興班的門聯頗有趣味,上聯是:“問生意如何?打得開收得攏”,下聯是:“看世情怎樣?醉得多醒得少”,橫批“春意盎然”。
紹興班
內堂
內廳
紹興班建筑,行業特征明顯:兩進三層,層樓走道封閉,分隔有致,隱蔽性強,每一層都有若干別致的小房間。第三層搭有天橋,將窨子屋南北連通。樓內窗框和走廊俱是雕花細木,富麗堂皇。每層不同的間房都有小門和下樓的出口,即逃離“暗道”。因為來紹興班消費的都是豪商巨富,風流雅士,來此花天酒地怕碰上熟人而尷尬。
荷風院門樓
紹興班的側院,便是荷風院,它是專供被商人看中贖身的藝妓們居住的地方。這些人雖被贖身,洪江習俗是不能帶回家去的,故交給老鴇另院居住。荷風院門樓對聯,頗為有趣,上聯是:“迎送遠近通達道”,下聯是:“進退遲速逝逍遙”,橫批:“送往迎來”。
這幅對聯,演繹著一則故事:以前有一位秀才來此瀟灑,錢用光沒錢付賬了,老鴇便讓他做一年長工還債。如讓秀才在青樓當客人,做三年也愿意,可要他做長工,他哪兒受得了?于是便和老鴇商量,說“我給你寫幅對聯吧,你要是喜歡,你就放我回去,如果你不喜歡我就給你做長工”。老鴇想了想,便同意了。
這位秀才寫下了這幅對聯,老鴇非常滿意,不僅放他回去,而且贈了秀才幾兩碎銀,還把這幅對聯掛在了荷風院的門口。這幅對聯,實乃秀才道出要“走”的意思,仔細看看,聯中每個字都是“走”字底哩。
荷風院內雕刻
光陰荏苒,昔日青樓人逝樓空,煙花柳巷里的風流韻事,已然變成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