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帆影
朋友,知道唐代的孟襄陽么?
此公乃襄州襄陽人氏,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他一生雖未曾入仕,卻以山水田園詩享譽神州,與同時代的李白是好朋友,和小13歲的王維是忘年交。
孟浩然畫像
唐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仗劍出蜀,游洞庭襄漢,與孟浩然相遇相知,成了莫逆之交。次年三月,孟浩然游揚州,途經武昌時巧遇李白,李白于黃鶴樓作詩為他送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畫作:李白送別圖
說起來,才華橫溢的孟浩然,也曾想科舉入仕,可命運作弄,他兩度應試未果。
唐開元十六年(728年)初春,39歲的孟浩然赴長安作《長安平春》詩,抒發渴望入仕之心情,然卻科舉不第。滯留京都期間與王維結交,王為浩然畫像,兩人成為忘年之交。欲求賞識,曾在太學賦詩,一時名動公卿,滿座傾服。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長安求仕,仍無功而返,從此便將身心沐浴于山水田園了。5年后,即開元二十七年(739年),李白漫游時路過襄陽,再與孟浩然見面時,專為他寫了一首詩,時孟浩然已屆知天命年輪: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續寫《歷史文化名人與長江三峽》,孬張欣喜地添加了這位唐代大詩人孟襄陽。因為受好朋友李白慫恿,孟浩然確曾下決心游覽過李白向他描述的奇絕山水一一長江三峽。其確切時間,是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秋季,他離開家鄉乘船沿長江西進,經夷陵入三峽赴巴蜀漫游。
三峽行舟
神奇的三峽山川風景,峽中拉纖闖灘之艱險旅程,非親歷者莫可言說。此行既開闊了眼界,也滋生了思鄉懷親之情。至巫山、巴東水域,恰逢有人欲赴襄陽,孟浩然即興便寫了這樣一首詩:
入峽寄弟
吾昔與爾輩,讀書常閉門。未嘗冒湍險,豈顧垂堂言。
自此歷江湖,辛勤難具論。往來行旅弊,開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萬壑奔。我來凡幾宿,無夕不聞猿。
浦上搖歸戀,舟中失夢魂。淚沾明月峽,心斷鶺鴒原。
離闊星難聚,秋深露已繁。因君下南楚,書此示鄉園。
峽江纖夫拉纖圖
這首寫給弟弟孟洗然、孟邕等人的詩,情景相生,感情深沉。以追述與諸弟在家讀書,未知行旅之艱為開端,轉而述寫水路入蜀之艱險旅況,描繪崖壁峭立、激流交注、猿聲凄切的三峽景色,抒發思鄉憶弟的真摯情感。這樣的詩,后輩熟悉三峽者捧讀,依舊會感同身受。
巫峽帆影
按情理,400里長江三峽艱險旅程里,每到古城古鎮古渡,像孟浩然這樣的山水詩大家,必會寫下許多詩的。只可惜,詩人留存的三峽詩,只找到《入峽寄弟》一首。另一首《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雖“蹉跎游子意,眷戀故人心。去矣勿淹滯,巴東猿夜吟”句,卻是他在襄陽峴山寫的,只能算是挨了一點三峽的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