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面對身邊的家人、同事還是要好的朋友,都不希望他們每天被抑郁情緒所包圍,總想著為他們做點什么,可又聽說有抑郁的人特別敏感,實在不知道該用什么方法來陪伴開導他們;
這種心聲,來自很多身邊有著抑郁心境的人們,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幫助他們,可是因為缺乏心理學相關知識與經驗,生怕再次傷害到了“內向高敏者”。所以,本篇就通過淺顯易懂的心理學常識來告訴大家如何陪伴與開導身邊的抑郁朋友。

首要的前提——正視抑郁
在很多人的腦海中,總有一種“偏見性的意識”,那就是認為抑郁癥多由這些方面引起的:
1、一個字“作”;
2、閑的沒事找事,太矯情;
3、無病呻吟
正是這種普通人的“偏見性意識”,無疑像一個冰冷無形的手,把已經已經瀕臨懸崖邊的抑郁癥患者又順勢的推了一把,最終還在懸崖邊上頭也不回的說了一句“真矯情”。
對此種偏見,不得不再次提出,不僅對抑郁癥患者嚴重缺乏同理心,同時還要用自身的高自尊借以言語的方式來刺激對方。這種方法不僅達不到勸導的作用,更會起到反作用;

那么,如何才算得上正視抑郁呢?
正視抑郁的根本,來源于對它要建立初步且科學的了解,不能含糊其辭的了解大概,這樣做不僅不能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切實體會抑郁患者的情緒背景,更能懂得他們的抑郁心境到底是如何痛苦。
通俗的講
我們在生理上會時不時的因為免疫力低下而造成的傷風或者感冒,此時身體就會出現鼻塞、頭痛等癥狀;同樣的道理,心理上的感冒,就會形成抑郁心境,多數的癥狀由悲傷、易怒、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等;

嚴格地講
根據最為權威的DSM-5(美國APA精神協會出版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的描述,對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如下:
1、幾乎每天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有抑郁心境。其中包括:自我感覺與他人察覺兩個途徑;
2、幾乎每天或每天大部分時間,對以往所有或大部分興趣以及興趣帶來的愉悅感明顯減少;
3、在未主動節食的情況下體重明顯增加或減輕(時間:1個月;體重:增加或減輕原體重的5%);同時,幾乎每天的飲食量都有所增加或減少;
4、幾乎每天都有失眠或過度睡眠的情況;
5、幾乎每天都能察覺自己疲勞或精力不足;
6、幾乎每天都有精神運動性激越或遲滯(也就是平日所說的大腦亢奮或大腦遲鈍的意思);
7、幾乎每天都能感覺到自身毫無價值所在,并陷入一般或無比的內疚當中;
8、幾乎每天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猶豫不決的情況;
9、反復出現輕生的想法,或企圖正在制定輕生的計劃;

小結
當了解了這些抑郁癥的癥狀后,作為一個期望開導與陪伴他們的人,也能通過這些癥狀了解到了他們正在經歷的這些痛苦與困惑,從而更清晰的他們的痛點在哪,同時也知道在他們的世界中,起點在哪,終點又在哪,該怎么防范。

作為一個抑郁陪伴者——你該做什么?
按照心理醫生或心理咨詢師的常用方法,挑選并歸納出了作為一名抑郁陪伴者力所能及切實可行的辦法。
一、支持性心理治療
作為一種支持性的心理治療方法,一般是通過傾聽、支持、鼓勵、疏導等方式來實現的,通過先后順序,就能總結出,面對抑郁癥患者,最需要我們陪伴者去做的,便是傾聽為主。
1、傾聽
作為一個陪伴者,傾聽是獲取他們心里路程的最好通道,他們所講出來的正是他們的痛點所在,也是他們最為困惑的地方。所以,把握好這個他們能開口說的通道,力所能及的做到先聽不說。
2、支持
支持,在心理學的含義里,就是鼓勵大于批評(反駁)的意思。
在抑郁癥的世界中,他們總處于一個弱勢的群體,聽過太多對自己的不理解、不尊重,那么作為陪伴者就要避免這些,無論他們所要表達的觀點是對還是錯,先采用鼓勵的方式,是走進他們內心,并建立溝通機制的重要一步。

3、疏導
在鼓勵的基礎上,尊重他們主動性的宣泄自我的負性情緒,因為疏導的過程就是疏通在前,開導在后。
在他們宣泄情緒后,可以對他們的負性情緒進行重新解釋,通過描述的形式告訴他們,這些負性情緒就得找到一個好的方法像吐口水一樣吐出來,不能總憋在心里。這個過程,就是開導。
4、重建信心
當他們宣泄了負性情緒,又聽取了你的分析后,下一步就可以通過前景描繪的方式,幫助他們重新建立信心。
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重建信心的過程,描繪美好前景要大于回顧以往缺點,或者就不去提及他們自身的缺點,這樣既可以重建信心,又能不觸及他們敏感的神經。

二、家庭治療
當陪伴者為朋友或閨蜜時,適當地按照家庭成員的角色進行疏導,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1、結構家庭療法
有相當一部分抑郁患者,大都因為家庭內部矛盾進而產生了結構性的家庭缺失。簡單的描述就是因為家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從而影響了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那么作為朋友或閨蜜,可以抽出時間來,與他們一起居住,不僅對抑郁者進行疏導,更要對家庭成員進行疏導。將自身當做一個良藥調和劑,修復家庭成員間彼此的關系,這一點對于抑郁心境是非常有幫助的。

2、人本主義療法
這個方法是通過哲學思想而來的,本質就是讓抑郁者達到自知從而重塑自我。
例如:朋友以前總是委曲求全,是一個老好人式的討好型人格,別人的想法永遠大于自己的想法,時間越久,越容易失去自我的認知,從而發現自我價值與真實理想漸行漸遠,最終而產生的抑郁心境。
那么,在家庭治療中,就可以通過朋友本人對自己理想的闡述,與過往經歷的激烈碰撞而達到自知的目的。

三、認知療法
1、交流上的行為訓練
當進行了支持性與家庭上的治療方法后,可以通過行為訓練的方式幫助抑郁者重新建立人際交往中的行為訓練。其中包含了:
面部表情
眼神交流
語氣急促與緩和
肢體語言
通過行為上的訓練,不僅對抑郁者自身有著良好的人際交往開端,更對抑郁者家庭成員也可以通過這些形式與其交流。
畢竟,言語上的一句“聽到了沒有,吃飯了,喊你幾遍了”,完全可以使用緩和的語氣或者通過吃飯的手勢來代替,這樣對抑郁者的敏感度會有著極大的保護。

2、無意識干預
無意識干預在于和抑郁者的交流中,當抑郁者拋出了一個極為偏激的想法時,要通過疏導與干預的方式,來教會他們思想停滯的方法。
因為,在抑郁者的腦海中,很多偏激消極的想法,大都通過無意識的狀態而說出口、做出來的。所以,無意識干預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情緒開關。
例如:當他們講到,如果他們在這么看我,我就如何如何讓他們好看。此時,就需要對他們的這種偏激想法進行打斷與干預,告訴他們一個正常的想法該如何做。


結語
面對一個抑郁的人,無論他們是普通的抑郁心境,還是重性抑郁癥,都不能按照“理所應當”的想法來面對他們。只有科學的了解他們的內心,并設身處地的與他們接觸,才能懂得他們的痛苦,才能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可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明理記,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記錄生活,感謝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