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戲,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你方唱罷我登場。在大舞臺上,靠的是實力;在小圈子里,靠的是人氣;在人氣面前,靠的是寵信;在寵信過程中,看所扮演的角色和手段!
正所謂一場游戲一場夢。大凡是戲,都是不真實的,至少是對生活提煉和加工過。而它又是真實的,因為這戲劇中的角色,人人都在演,人人都在唱。按照劇本演也好,不按套路出牌也罷,那跌宕起伏的劇情,始終吸引著觀眾。而臺上的演員,享受的就是這一過程;臺下的觀眾,要的也是這一過程。
那么再來看看這個“戲”字,其繁體字本應該是“戲”。“戲”字最初源于祭祀活動,也是軍隊作戰前的一種儀式。《說文解字》中說:“戲,三軍之偏也。”在金文中,“戲”字有多種各不相同的寫法,但構成要素完全一樣,均象在食器“豆”前有一虎頭和戈形,會意在祭祀或進餐時有人頭戴虎頭面具持戈舞蹈。小篆將不同的寫法進行歸納并統一了字形。又因戲是摹仿作戰和狩獵的動作,并非真實生活而被稱為戲耍,由此引申為演戲、歌舞、雜技等游藝活動。
由此可見,戲是現實生活的反應,生活是戲曲的基礎。人生活在社會現實中,逢場作戲難以避免,而入戲太深就會脫離現實。能夠做一名忠實的觀眾和欣賞者,才是一門大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