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很少聊天,微信上幾乎沒有私人消息推送,所以除了一早一晚看看微信公眾號之外,再就很少打開手機了。然而,今天早晨剛剛點開手機,就看到微信里有兩條私人消息。
一條是一位不熟悉的名字在問:“看了你的一篇關于XX的文章,請問子宮肌瘤轉癌的多嗎?因為我就有子宮肌瘤。”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但感覺還是應該回復一下:“癌癥不是誰想得就能得的,患癌也需要有患癌的本事。”
這樣的回答看似不夠禮貌,但確實是在為提問者著想。因為現在很多沒有患癌的人卻患上了恐癌癥,凡事都往自己身上聯想。有的人看到同事得了癌癥,自己便每天都往醫院跑,大有不檢查出癌癥不罷休之勢。有一次我對身邊的一個人說:“你本來身體好好的,難道非要檢查出癌癥來才算罷休嗎?!”
說實話,雖然現在癌癥患者越來越多,但和健康人的數量相比,每個人患癌的機率比得上抽獎,想中獎不是那么容易。再說了,在我接觸的患者當中,大多數癌癥患者都不是普通人,用句開玩笑的話說:“那可都是人精!”他們大多人都是某一方面的佼佼者,或因為工作生活壓力大,或情緒經常處于高度緊張當中……;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多才多藝,非等閑之輩,你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一個無論工作和家庭都很閑淡的人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得癌呢?
不過,如果一個正常人患上了“恐癌癥”,意念天天集中在身體上的某一個部位,那時候患癌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了。“恐癌”,也是一種癌癥性格。
另一條消息則比較沉重。這是我曾經報道過的一位年輕癌癥患者家屬發來的,說患者已于某日某時去世。其實,這一結果我早就想到了,收到消息并沒有感到多么吃驚。我給家屬的回復是:“節哀!這個結果我已經想到。你該做的都做到了,天命難違。家里還有孩子需要你,人生的路還很長,所以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好好生活。”
說實話,這樣的回復對于家屬來說,起不到多少安慰作用,但卻促使我一起床就打開微機,寫下這篇文章。在這里,我想對所有癌癥患者再重復一句過去我在文章中說過的話:“身體是自己的,生命不能重來。”提醒大家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選對醫生,做到中西醫結合,治療和鍛煉并舉。尤其是利用郭林新氣功進行康復治療的朋友,一定不要浮躁,取得一點成績就忘乎所以。癌癥患者既然被貼上了“癌癥”的標簽,抗癌就不是短時間的事情;一個人身體里既然有了患癌的基因,抗癌、防復發、防轉移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癌途路漫漫,癌友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