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賦》說,酒有行藥破結之用。也就是說,酒可以助藥力,行藥勢,暢氣血,破瘀結。為什么呢?大家一喝酒就知道了,身體微微發熱,血脈暢通,反應敏感的,就臉紅,皮膚發紅,可見酒乃辛溫之性,能夠引氣上越外達,鼓蕩氣血,故古代在引藥達表、引藥通脈的時候,常會用到酒。這酒既是輔助藥物,更是一味中藥。大家看古老的“臀”字,下面以酉來做底。從這里已經可以看出,古代善于用酒來治病,把酒當作藥來使。但是后世已經漸漸不知道飲酒是等閑娛樂的行為,而是以酒為漿,醉以入房,酗酒成癮,恣飲無度,這樣無異于摧殘自己身體。所以古人說,酒為穿腸毒藥。這并不是在說酒的壞話,這也不是酒的過錯,而是人們不知道節制,把本來做藥來治病的,當成娛樂來享用。任何藥都有偏性,長期服用,必定會損傷身體。長期飲酒沒有不傷損身體的,人不是死于酒,而是死于自己不懂得節制欲望。《本草綱目》里說,痛飲酒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我們再來看看,酒放在湯液里是如何提高湯液功效的。張仲景的瓜萎薤白白酒湯就是用酒的非常出名的方子,把白酒加到洗滌胸膈痰垢的瓜萎、薤白里去煎煮,這樣可以加強治胸痹的力量,借助酒力可以行血脈。一般胸痹胸背痛的人,喘息短氣,脈象沉遲,這是一派陰寒、胸陽不展之象。這時正好可以用到溫化陰寒的酒。為什么呢?陶弘景說,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熱性,獨冠群物,醫藥家多用酒以行藥勢。原來它有一股溫熱之性,正好用來消除冷積寒氣,溫通血脈。胸痹之人脈沉遲,就是一派胸陽不振、群寒包裹之象。這時如果不是借助辛烈的酒勁去通開血脈,發散寒氣,就不能把痹痛躅除。所以張仲景在胸中寒痹里用到白酒,真是意味深長。古人說的白酒,不是我們現在喝的白酒,而是低濃度的米酒、黃酒之類。酒除了能夠助心通陽,令胸中陽光普照,陰霾自散外,古人還認為酒可以助腎興陽,所以很多壯陽補藥都用來泡酒,可以制成補腎壯陽酒。比如出名的鹿茸酒,用鹿茸配山藥,或人參、枸杞子,治療不孕不育,陽痿早泄,屬于命門虛冷、腰膝酸軟者。酒還可以幫助祛風濕的藥,充分發揮解表逐風寒濕的效果,所以風濕藥酒更是中醫藥酒文化里的一絕。這里跟大家介紹一個簡單的藥酒方。風寒入腦,導致頭痛久不愈,甚至四肢酸痛,諸藥乏效。這時你可以用桂枝泡一瓶高濃度的酒,一周以后就可以服用。頑固的風寒頭痛,稍稍以溫酒飲之,還可以用點酒涂抹痛處,這樣很快就汗出痛愈。中醫認為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所以即使是風濕在表,疼痛難忍,也可以用這發汗解表的小藥酒方。桂枝藥酒方雖然小,但卻不容小瞧,為什么呢?桂枝乃陽中之陽,酒辛熱能行藥勢,兩者一搭配,如猛虎添翼,發汗解表,力量最快。風冷頭痛,一般服用一兩次就好了,甚至平時不小心著涼,也可以飲用,寒濕冷氣自解。酒還可以行氣和血,發表散寒,為什么呢?《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燒酒性烈火熱,遇火即燃,故善消冷積,御風寒,辟陰濕之邪,解魚腥之氣。所以做魚湯時要滴點酒,這里頭也有學問的。還有很多人常跟寒濕打交道,是靠水過日子的,經常要碰觸水濕,如果不懂得一些養生小竅門,身體就容易感觸寒濕。前面我們講到生姜時跟大家說,姜棗茶可以防寒御冷,女性還可以防止痛經。如果是男的,一般就靠喝點酒來行氣活血,發散寒濕,故《隨息居飲食譜》中說,凡大雨淋身,及多行濕路,或久浸水中,稍飲小酒,寒濕自解。大家要善于活用這個經驗?,F正逢春夏之交,山里雨濕非常多。我們跟一些老農一起上坡種地,那些有經驗的老農,冒雨回來后,都懂得溫一小杯暖酒,把濕衣服一換,這暖酒一喝下去,腿腳就不容易沉重,也不容易抽筋,更不會輕易感冒,這就是借酒來行氣活血、發汗解表的典型例子。我們年輕人就不那么干,留點福氣給老時用。但你渾身衣服淋濕了,雨濕會閉塞肌表,這時你不搞點東西來溫通溫通,以后就容易留下毛病。我們可切幾片生姜,丟一兩個大棗,再抓把紅糖,開水一泡,隨后把濕衣服一換,頭發擦干,就可以服用這熱騰騰的姜棗紅糖茶。這樣不僅不會因為寒濕束表而感冒,同時身體體質更強壯。
古方醫學:公眾號正在免費送《皇帝內徑》,想學習中醫的小伙伴。請點擊下方圖片,免費領取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個道理,以為淋點雨,受點冷,很快就過去了,沒事。確實,在你正氣充足時沒什么大問題,一旦正氣虧虛,問題就接二連三地來了。所以中醫要懂得未病先防,小病早治。你如果懂得一些養生小招法、小竅門,在寒濕才剛剛侵犯肌表時,就把它們攆出去,一汗而愈。這樣身體時刻都保持健康狀態,根本不需要等到感冒發燒才手忙腳亂。提示:若涉及配方或療法僅供參考,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