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 50038-2005)4.11.11 拉結鋼筋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人防圍護結構戰時受沖擊荷載較大,梅花型拉結筋的設置有利于抗剪,防止碎塊脫落,保持砼的整體性。
2、后澆帶位置設置
根據《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34-2004)6.4.11工程口部、防護密閉段、采光井、水庫、水封井、防毒井、防爆井等有防護密閉要求的部位,應一次整體澆筑混凝土,因此在后澆帶設置過程中,須避開上述部位。
3、施工縫位置設置
根據《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34-2004)6.4.16側墻水平施工縫應設在不小于底板表面500mm的墻體上。由于人防工程大多平時和戰時分開設計,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 506666-2011)8.6平時設計時外墻水平施工縫高度大多位于距離底板表面300mm處,為便于止水鋼板預埋及連接,建議施工縫位置高度統一按戰時要求設計。
4、人防門開啟問題
根據人防門圖集安裝要求,人防門門洞頂距開啟范圍內梁底或管道底需預留一定高度,對于層高較低的人防地下室,設計過程中需特別注意,避免管道、結構橫梁阻礙,導致人防門不能正常開啟,尤其在人防與非人防分界處,需復核平時梁截面是否影響人防門開啟。以下兩張圖均是因設計原因導致門碰梁和人防門開啟后影響行車道案例,導致車位損失且后續整改難度大。
5、附建式人防頂板混凝土抗滲要求
上部建筑范圍內的防空地下室頂板防水一般是容易忽視的,考慮到打擊后的頂板狀態有不確定性,為保證戰時狀態也就是遭受一次打擊后防空地下室的整體氣密性,應執行《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 50038-2005第3.8.3 條上部建筑范圍內的防空地下室頂板應采用防水混凝土,滿足《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4.1.7相關要求。
6、人防門吊環安裝
根據《防空地下室防護設備選用》(07FJ03) 為便于防護密閉門、密閉門、防護密閉封堵板等后期施工安裝、維護,其應在人防頂板上預埋一個吊鉤,在施工時吊鉤應勾住頂板上層鋼筋網。
施工過程中常存在門前“小梁”漏做,后續只能采取底板植筋做法,并用高一標號微膨脹混凝土澆筑進行補救。對于框剪結構人防地下室,平時剪力墻與人防墻重合時,配筋需取大值進行施工,同時邊緣構件參照平時設計制作。對于甲類防空地下室,結構設計時對于作為主要出入口的室外出入口需進行加固設計;當主要出入口位于防倒塌范圍內時,口部建筑應采用防倒塌棚架,當平時不宜設置口部建筑時,應在臨戰時在出入口通道出地面段上方設置鋼結構裝配式防倒塌棚架。嚴禁使用帶PVC套管的拉結螺栓。人防工程墻體施工時, “對拉螺桿”中間應設置密閉肋做法與止水環相似,拆摸后將螺栓切割斷,再補孔抹平。施工單位為增加摸板工具的周轉使用次數,在地下室墻體中使用帶套管的拉結螺栓,拆摸后留下無數通孔,嚴重影響人防工程的密閉性與防水性。對于人防工程,不考慮武器與地震同時作用,因此軟件計算時會按多工況組合取包絡設計。在《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對地下車庫的結構抗震等級作了較為明確規定,丙類鋼筋混凝土地下結構的抗震等級,6、7度時不應低于四級,8、9度時不宜低于三級。乙類鋼筋混凝土地下結構的抗震等級,6、7度時不應低于三級,8、9度時不宜低于二級。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中與人防工程相關的建筑抗震設防分類,作為應急避難場所的人防工程建筑,其抗震設防類別不應低于重點設防類。《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中明確規定,抗震設計的高層建筑,當地下室頂層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端時,地下一層相關范圍的抗震等級應按上部結構采用,地下一層以下抗震構造措施的抗震等級可逐層降低一級,但不應低于四級;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樓相關范圍且無上部結構的部分,其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三級或四級。 綜上所述,防空地下室結構抗震等級根據平時使用功能、建設形式及地面建筑抗震等級等情況按以上民用規范確定。例如某防空地下室按平時功能確定的抗震等級為二級,框架梁柱、抗震墻既要滿足二級抗震的構造要求,又要滿足人防構造要求;頂板、非抗震墻體滿足人防構造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