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認為:
生草栽培有利于提高果園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生草栽培有利于提高果園表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其固碳潛力,增強了土壤對有機碳的保護和碳匯作用。生草對土壤水分的影響程度因草種及各地氣候狀況而有所不同,尤其與降雨量關系密切。降雨多的地區,生草有保水作用。生草栽培能明顯改善果園表層土壤物理性狀,如土壤的容重下降、孔隙率增加,從而使土壤通氣透水性和蓄水保肥能力明顯增強、增強土壤團聚體的穩定性等。且生草栽培時間越長,效果越顯著。
B認為:
數據表明,生草栽培過程中,草與果樹不可避免地會形成養分的競爭,而且,有研究表明,只有連續生草3-7年的果園,土壤有機質才有一定的提高。試問,這3-7年間該如何管理?該投入多少肥料?而且,3-7年的時間,正常的果樹基本都要掛果,營養被草吸收造成營養不良,收益降低,這個損失難道該視而不見?
A認為:
生草栽培能提高果實品質,依據是能改善土壤,利于根系下移。生草改變了果園土壤的有機質、礦質養分、水分和物理性狀等,進而影響樹體生長發育和果實品質。促進果樹生長,干周和冠幅增大;提高果樹新梢生長量,葉片葉綠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使果樹根系下移,更好的吸收養分;降低久旱暴雨后的裂果率;提高果實產量和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
B認為:
果實的品質包含營養物質含量、口感和外觀三部分。小編不否認,長期生草確實有改善土壤物理結構的作用,但是,不要忘記,大部分的草都是淺根植物,它能改善的土壤深度有限,淺層土壤的改善對于果樹這種深根植物的益處有多少?而且,全園生草,地面覆蓋率過高,光線射到草葉上,沒有足夠的反射,對果實轉色并不利。
A認為:
生草栽培能減輕病蟲害。生草改變了生物群落結構,豐富了生物多樣性,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復合系統,為天敵的繁衍、棲息提供場所,增加了天敵種類和數量,從而減少了蟲害的發生,經由蟲害傳毒引發的病毒類病害發生率也相應降低,起到了生物防治的效果。
B認為:
生草栽培,確實能夠豐富整個果園的生物群落結構,有利于害蟲天敵生存。但是,這個豐富的生物群落里,難免存在有害生物,而且,大部分情況下,有害昆蟲、病菌的生長、繁殖速度是遠遠快于天敵生物的。
A認為:
生草栽培能夠節省人工,降低成本。不用在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果園的水肥管理上,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果園小氣候。果園生草后,改傳統清耕果園的土壤-大氣接觸模式為土壤-牧草-大氣新模式,地表光、熱、水、氣等生態因子隨著發生變化。牧草有調節環境溫、濕度的效果,這將有利于果樹抵抗外界不良條件,幫助果樹正常生長。
B認為:
生草栽培能夠節省人工,節省的僅僅是除草的人工,但是,專家是否考慮到,難道你栽培園草不需要草種?不需要施肥?不需要澆水?這些人工是不是增加的?而且,果實成熟后,無論你使用機器還是人工采果,滿地的草梗草蔓,非常不利于果實的快速收集,這難道不增加成本?
A認為:
生草的草種選擇好,能帶來雙重收益。當草成株時,使天敵的族群在無食餌下能獲得充分足夠的食物;或處于惡劣的環境能找尋隱蔽處及食物等供天敵的族群永續繁衍;或生草栽培的地下根部能有更多有利的環境,供土壤有益微生物菌落存活。目前應用草種主要有:長毛野豌豆、鼠毛草、紫花苜蓿、高羊茅、黑麥草、白三葉、紅三葉、馬唐、虎尾草、打碗花、稗子等。草種的選擇主要根據生草目的來進行,如以生草覆蓋為目的、刈割次數少的可選擇:白三葉、高羊茅和黑麥草等品種。
B認為:
種水稻長稗草不?種小麥張看麥娘不?種黑麥草、種苜蓿、種野豌豆就那么聽話?不長其他雜草了?長了雜草怎么辦?除還是不除?除的話,跟除草栽培有何區別?不除的話滿園雜草,你的雙重收益何在?
綜上所述:
任何一種技術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生草與除草,各有利弊,具體得根據果園的建園目標來選擇,是想做無公害農產品還是想做產量做收益?你是這么想的呢?可以在文章末端留言給我們,相互交流一下!
來源:獼猴桃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