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咳三部曲:三仁湯——甘露消毒丹——蒿芩清膽湯
1、三仁湯使用指征:
杏仁6g-9g 白豆蔻10g 薏苡仁15g 厚樸6g-9g 通草3g 法半夏6g-9g 蘆根15g-30g 冬瓜仁15g-30g
⑴、臨床表現使用指征:
咳嗽以間斷性咳嗽為主,每次兩三聲,有痰音,清稀黃痰或白痰,伴有輕微流涕或鼻塞,或伴有午后低熱,食欲減退,表證較輕,而以濕困中焦為主。
⑵、舌診指征:
舌質淡紅或邊尖略紅,舌苔白或薄黃,或薄而微膩,魚際稍青或微紅。
⑶、臨床運用:
多用于氣虛夾濕體質,面色偏白或淡黃。
偏于風寒者,苔薄白,合杏蘇散化裁;
偏于風熱者,苔薄黃,合銀翹散化裁;
兼有郁熱者,邊尖必紅,合上焦宣痹湯。
苔白微膩或苔薄黃微膩者,加入滑石;
咽喉干癢者,加薄荷、蟬蛻、炒牛蒡子。
舌邊尖紅,微渴、尿黃者,加白茅根。
另外:此方還廣泛用于風熱夾濕、濕溫等時令病,如皰疹性咽頰炎、手足口病,其中很多都是屬于這個證型。
2、甘露消毒丹使用指征:
藿香10g 白豆蔻10g 滑石12g-18g 通草3g-6g 菖蒲3g-6g 酒黃芩10g 連翹10g 浙貝母10g 射干6g-9g 薄荷6g 炙枇杷葉12g-15g
⑴、臨床表現使用指征:
間斷性咳嗽為主,干咳或有痰,黃痰或粘稠白痰,伴有咽喉不利,口微渴,小便黃,或胸悶腹脹、食欲欠佳,或有倦怠乏力、神疲思睡,或發熱纏綿,大便粘滯,口苦口氣等。
⑵、舌診指征:
舌質紅,苔黃或黃膩,魚際紅滯。
⑶、臨床運用:
參考蒿芩清膽湯。
3、蒿芩清膽湯使用指征
青蒿12g-15g 酒黃芩10g 滑石15g 青黛10g 炒枳殼10g 竹茹10g 陳皮10g 法半夏10g 茯苓12g 甘草3g
⑴、使用指征:
咳嗽次數較多,咯吐黃痰,或咯痰不爽,活動后或夜間咳嗽明顯,發熱,口苦,可伴有咽喉不適,夜睡多動,大便偏干或粘滯。
⑵、舌診指征:
舌質紅,舌面或邊尖有紅點,苔黃或黃膩,查咽部偏紅,魚際紅滯明顯。
⑶、臨床運用:
少陽三焦濕熱,皆可運用,如急性咽喉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等。
食欲不佳者,加焦三仙、雞屎藤,消食健脾;
口渴者,加蘆根、白茅根,清熱生津;
盜汗者,加丹皮、白芍、生牡蠣,涼血斂汗;
大便干結者,加蟬蛻、酒大黃,合升降散之意;
咯痰不暢,加蘆根、冬瓜仁;
肺熱郁閉為主者,以上焦宣痹湯易二陳湯;
兼有氣喘者,合三拗湯或麻杏石膏湯;
持續高熱,腹脹便秘,合大柴胡湯;
持續高熱,口渴,苔膩者,加石膏、蒼術、焦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