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醫診斷學》第三節 問診

第三節 問診

問診,是醫者通過詢問患者或陪診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經過、現在癥狀和其它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診察疾病的方法。

問診的目的在于充分收集其他三診無法取得的與辨證關系密切的資料。如疾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或誘因以及治療的經過、自覺癥狀,既往健康情況等。這些常是辨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證據之一,掌握了這些情況有利于對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作出正確的判斷。

因而問診在疾病的診察中具有重要意義。問診是診察疾病重要方法,是臨床診察疾病的第一步,它可以彌補其它三種診察方法之不足。在疾病的早期或某些情志致病,病人只有自常見癥狀,如頭痛、失眠等,而無明顯客觀體征,問診就尤為重要。它能提示病變的重點,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正確的問診往往能把醫生的思維判斷引入正確的軌道有利于對疾病作出迅速準確的診斷。對復雜的疾病,也可通過門診為下一步繼續診察提供線索。一般說來,病人的主觀感覺最真切,某些病理信息,目前還不能用儀器測定,只有通過問診才能獲得真實的病情,在辨證中,問診獲得的資料所占比重較大,其資料最全面,最廣泛。

問診時要做到恰當準確,簡要而無遺漏,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確定主訴:圍繞主訴進行詢問。問診時,應首先明確病人的主訴是什么。因為主訴反映的多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訴,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然后圍繞主要矛盾進行分析歸納,初步得出所有可能出現的疾病診斷,再進一步圍繞可能的疾病診斷詢問,以便最終得出確定的臨床診斷或印象診斷。

問辨結合:邊問邊辨。門診時,不是全部問完之后再綜合分析的,而是一邊問,一邊對病人或陪診者的回答加以分析辨證,采取類比的方法,與相似證中的各個方面加以對比,缺少哪些情況的證據就再進一步詢問那些方面,可以使問診的目的明確,做到詳而不繁,簡而不漏,搜集的資料全面準確。問診結束時,醫生的頭腦中就可形成一個清晰的印象診斷或結論。

臨床問診時,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l)醫生要注意力集中,拋去其它雜念,認真詢問,不可敷衍了事。

(2)醫生態度要和藹可親,語言要通俗易懂,不用醫學術語去問,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必要時啟發患者回答,但要避免暗示,以求病情真實。

(3)醫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動,幫助患者解除精神負擔,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不要給患者的精神帶來不良影響。

(4)對于危重病人,要以搶救為先,急則治標,對癥治療,不要先求確診再行治療,以免貽誤時機,造成醫療事故。

問診的內容主要包括:一般項目、主訴和病史、現在癥狀等。

 

一、問一般項目

問一般項目,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婚否、籍貫、現單位、現住址等。

詢問和記錄一般項目,可以加強醫患聯系,追訪病人,對患者診治負責。同時也可做為診斷疾病的參考。性別不同,則疾病不一。男子可有遺精、早泄、陽萎等病;婦女可有經、帶、胎、產等病。年齡不同,發病亦多有不同,如麻疹、水痘、百日咳等病多見于小兒。同一疾病,因年齡不同而有虛實差異。一般來說,青壯年氣血充足,患病多實證;老年人氣血衰,患病多虛證。問職業可幫助了解某些病的病因,如水中作業,易中濕邪,還可了解某些職業病,如鉛中毒、硅毒等。問其婚否?女子已婚可了解有無妊娠、妊娠病及生產史,男子已婚可有男性機能衰退與過亢等病。問籍貫、住址可以了解地方病。以上這些都是診斷及治療上的重要參考資料。

 

二、問主訴和病史

(一)主訴

主訴是患者就診時陳述其感受最明顯或最痛苦的主要癥狀及其持續的時間。主訴通常是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也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準確的主訴可以幫助醫生判斷疾病的大致類別,病情的輕重緩急。并為調查、認識、分析、處理疾病提供重要線索,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主訴包括不同時間出現的幾個癥狀時,則應按其癥狀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一般主訴所包含的癥狀只能是一個或兩三個,不能過多。記錄主訴時,文字要準確、簡潔明了,不能繁鎖、籠統、含糊其詞;不能使用正式病名做為主訴;不能記錄疾病演變過程。

(二)現病史

現病史包括:疾?。ㄖ髟V所述的疾?。钠鸩≈醯骄驮\時病情演變與診察治療的全部過程,以及就診時的全部自覺癥狀。

起病情況:要詢問起病的環境與時間,自覺有否明顯的起病原因或誘因,是否有傳染病接觸史,起病的輕重緩急,疾病初起的癥狀及其部位、性質、持續時間及程度等。

病情演變過程:要按時間順序詢問從起病到就診時病情發展變化的主要情況,癥狀的性質、部位、程度有無明顯變化,其變化有無規律性,影響變化的原因或誘因是否存在,病情演變有無規律性,其總的趨勢如何?

診察治療過程:要詢問起病之初到就診前的整個過程中所作過的診斷與治療情況。疾病初起曾到何處就醫?作過何種檢查?檢查結果如何?診為何???作何治療?服用何藥物,以及劑量、用法、時間、效果如何?有否出現其它不良反應等。以上都應重點扼要地加以記錄。

現在癥狀:要詢問這次就診的全部自覺癥狀,這是問診的主要內容,將另列于后詳述。

現病史,是整個疾病史的主要組成部分,了解現病史,可以幫助醫生分析病情,摸索疾病的規律,為確定診斷提供依據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問發病時間,往往可以判斷目前疾病的

性質是屬表還是屬里,是屬實,還是屬虛。問發病原因或誘因,??赏茰y致病的病因與疾病的性質,如寒熱濕燥等。有傳染病接觸史,常可為某些傳染病的診斷提供依據,如白喉、麻診、痢疾等。問清疾病的演變過程,可以了解邪正斗爭的情況。對機體正氣的盛衰、預后的良惡等情況作出初步的判斷。問清疾病的診察治療過程,可為目前疾病診斷提供依據,為進一步提供線索,也是決定治療的重要參考。

(三)既往、生活、家族史

1.既往史

既往史包括既往健康狀況,曾患過何種主要疾病(不包括主訴中所陳述的疾?。湓\治的主要情況,現在是否痊愈,或留有何種后遺癥,是否患過傳染病。有無藥物或其它過敏史。對小兒還應注意詢問既往預防接種情況。既往的健康與患病情況常常與現患疾病有一定的聯系,可作為診斷現有疾病的參考。

2.生活史

生活史包括患者的生活習慣、經歷、飲食嗜好、勞逸起居、工作情況等。生活經歷,應詢問出生地、居住地及時間較長的生活地區,尤其是注意有地方病或傳染病流行的地區。還應詢問精神狀況如何,是否受到過較大精神刺激。并問其生活習慣,飲食嗜好,有無煙酒等其它嗜好。婦女應詢問月經及生育史。工作勞逸,應詢問勞動性質、強度、作息時間是否正常等。

生活史中的生活經歷、習慣、工作情況等社會因素對病人的疾病都可能有一定的影響,分析這些情況可為辨證論治提供一定的依據。飲食的嗜欲,常可導致臟氣的偏勝偏衰。精神狀態的變化,常常是引起某些情志病的原因。過勞易傷腎,久逸易傷脾,起居失常,多擾動于心而出現各自的疾病反應。

3.家族病史

家族病史,是指患者直系親屬或者血緣關系較近的旁系親屬的患病情況,有否傳染性疾病或遺傳性疾病。許多傳染病的發生與生活密切接觸有關,如肺癆病等。有些遺傳性疾病則與血緣關系密切,如楊梅性病等?;蚪壗Y婚,而出現的體質衰弱、精神遲呆癥等。

 

三、問現在癥狀

問現在癥狀,是指詢問患者就診時的全部癥狀。

癥狀是疾病的反映,是臨床辨證的主要根據。通過問診掌握患者的現在癥狀,可以了解疾病目前的主要矛盾,并圍繞主要矛盾進行辨證,從而揭示疾病的本質,對疾病作出確切的判斷。因此,問現在癥狀是問診中重要的一環。為求問得全面準確,無遺漏,一般是以張景岳“十問歌”為順序。

《十問歌》即是:“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一)問寒熱

問寒熱是詢問患者有無冷與熱的感覺。寒,即怕冷的感覺;熱,即發熱?;颊唧w溫高于正常,或者體溫正常,但全身或局部有熱的感覺,都稱為發熱。寒熱的產生,主要取決于病邪的性質和機體的陰陽盛衰兩個方面。因此,通過問患者寒熱感覺可以辨別病變的寒熱性質和陰陽盛衰等情況。

寒與熱是臨床常見癥狀,問診時應注意詢問患者有無寒與熱的感覺,二者是單獨存在還是同時并見,還要注意詢問寒熱癥狀的輕重程度、出現的時間、持續時間的長短、臨床表現特點及其兼癥等。臨床常見的寒熱癥狀有以下4種情況:

1。但寒不熱

在通常的情況下,患者只有怕冷的感覺而無發熱者,即為但寒不熱??梢娪谕飧胁〕跗鹕形窗l熱之時,或者寒邪直中臟腑經絡,以及內傷虛證等。根據患者怕冷感覺的不同特點,臨床又分別稱為惡風、惡寒、寒戰、畏寒等。

惡風:是患者遇風則有怕風戰抖的感覺,避風則緩。多為外感風邪所致。風邪在表,衛分受損,則失其溫分肉司開闔的作用,故遇風有冷感而避之可緩。此外,惡風還可見于素體肺衛氣虛肌表不固者。

惡寒:是患者時時覺冷,雖加衣覆被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多為外感病初起,衛氣不能外達,肌表失其溫煦而惡寒。此時雖加及衣火,仍不能使肌體的陽氣宣達于表,故得溫而寒冷感無明顯緩解。可見于多種外感病的初期階段,病性多屬于實。

寒戰:患者惡寒的同時伴有戰栗者,稱為寒戰,是惡寒之甚。其病機、病性與惡寒同。

應注意,外感病中惡風、惡寒、寒戰癥狀獨立存在的時間很短,很快就會出現發熱癥狀,成為惡寒發熱或寒熱往來。亦有少數病例存在時間較長,一般亦必然會出現發熱。這些對于掌握疾病的進程有一定幫助。

畏寒:是患者自覺怕冷,但加衣被近火取暖可以緩解,稱為畏寒,多為里寒證。機體內傷久病,陽氣虛于內?;蚝斑^盛,直中于里損傷陽氣,溫煦肌表無力而出現怕冷的感覺。

此時若加衣近火,防止陽氣的耗散,或以熱助陽,使陽氣暫時恢復,肌表得溫,畏寒即可緩解。

2。但熱不寒

患者但覺發熱而無怕冷的感覺者,稱為但熱不寒??梢娪诶餆嶙C,由于熱勢輕重、時間長短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臨床上有壯熱、潮熱、微熱之分。

壯熱:即患者身發高熱(體溫超過39度),持續不退,屬里實熱證。為風寒之邪入里化熱或溫熱之邪內傳于里,邪盛正實,交爭劇烈,里熱熾盛,蒸達于外所致。

潮熱:即患者定時發熱或定時熱甚,有一定規律,如潮汐之有定時。外感與內傷疾病中皆可見有潮熱。由于潮熱的熱勢高低、持續時間不同,臨床上又有以下三種情況:

陽明潮熱:此種潮熱多見于《傷寒論》中的陽明腑實證,故稱陽明潮熱。其特點是熱勢較高,熱退不凈,多在日晡時熱勢加劇,因此又稱日晡潮熱。是由邪熱蘊結胃腸,燥屎內結而致,病在陽明胃與大腸。

濕溫潮熱:此種潮熱多見于“溫病”中的濕溫病,故稱濕溫潮熱。其特點是患者雖自覺熱甚,但初按肌膚多不甚熱,捫之稍久才覺灼手。臨床上又稱之為“身熱不揚”,多在午后

熱勢加劇,退后熱不凈。是濕熱病特有的一種熱型,亦屬潮熱的范疇。

陰虛潮熱:此種潮熱多見于陰虛證候之中。其特點是午后或夜間發熱加重,熱勢較低,往往僅能自我感覺,體溫并不高,多見胸中煩熱,手足心發熱,故又稱“五心煩熱”。嚴重者有熱自骨髓向外透發的感覺,則稱為“骨蒸潮熱”。是由各種原因致陰液虧少,虛陽偏亢而生內熱。

微熱:即患者發熱時間較長,熱勢較輕微,體溫一般不超過 38度,又稱長期低熱??梢娪跍夭『笃?,內傷氣虛、陰虛、小兒夏季熱等病證中。溫病后期,余邪未清,余熱留戀,患者出現微熱持續不退。

由氣虛而引起的長期微熱,又稱為氣虛發熱。其特點是長期發熱不止,熱勢較低,勞累后發熱明顯增重。其主要病機是因脾氣虛,中氣不足,無力升發敷布陽氣,陽氣不能宣泄而郁于肌表,故發熱。勞則氣耗,中氣益虛,陽氣更不得敷布,故郁熱加重。

小兒夏季熱:小兒在氣候炎熱時發熱不已,至秋涼時不治自愈,亦屬微熱。是小兒氣陰不足(體溫調節機能尚不完善),不能適應夏令炎熱氣候所致。

3。惡寒發熱

惡寒與發熱感覺并存稱惡寒發熱。它是外感表證的主要癥狀之一。

出現惡寒發熱癥狀的病理變化,是外感表證初起,外邪與衛陽之氣相爭的反應。外邪束表,郁遏衛陽,肌表失煦故惡寒。衛陽失宣,郁而發熱。如果感受寒邪,可導致束表遏陽之勢加重,惡寒癥狀顯著;感受熱邪,助陽而致陽盛,發熱癥狀顯著。

詢問寒熱的輕重不同表現,常可推斷感受外邪的性質。如惡寒重,發熱輕,多屬外感風寒的表寒證。發熱重,惡寒輕。多屬外感風熱的表熱證。惡寒、發熱,并有惡風、自汗、脈浮緩,多屬外感表虛證。惡寒發熱,兼有頭痛、身痛、無汗、脈浮緊是外感表實證。有時根據寒熱的輕重程度,亦可推測邪正盛衰。一般地說,邪輕正盛,惡寒發熱皆輕;邪盛正實,惡寒發熱皆重;邪盛正虛,惡寒重,發熱輕。

4。寒熱往來

患者惡寒與發熱交替發作,其寒時自覺寒而不熱,其熱時自覺熱而不寒。界線分明,一日一發或一日數發,可見于少陽病、溫病及瘧疾。

外邪侵人體機體,在由表入里的過程中,邪氣停留于半表半里之間,既不能完全入里,正氣又不能抗邪外出,此時邪氣不太盛,正氣亦未衰,正邪相爭處于相持階段,正勝邪弱則熱,邪勝正衰則寒,一勝一負,一進一退,故見寒熱往來。

(二)問汗

汗是津液所化生的,在體內為津液,經陽氣蒸發從腠理外泄于肌表則為汗液。

正常人在過勞、運動劇烈、環境或飲食過熱、情緒緊張等情況下皆可以出汗,這屬于正常現象。發生疾病時,各種因素影響了汗的生成與調節,可引起異常出汗。發病時出汗也有兩重性,一方面出汗可以排出致病的邪氣,促進機體恢復健康,是機體抗邪的正常反應。另一方面汗為津液所生,過度的出汗可以耗傷津液,導致陰陽失衡的嚴重后果。問汗時要詢問病人有無出汗、出汗的時間、部位、汗量有多少、出汗的特點、主要兼癥以及出汗后癥狀的變化。常見有以下幾種情況:

1。無汗

外感內傷,新病久病都可見有全身無汗。外感病中,邪郁肌表,氣不得宣,汗不能達,故無汗。屬于衛氣的調節功能失常。當邪氣入里,耗傷營陰,亦無汗,屬于津枯,而汗液生成障礙。內傷久病,無汗,病機復雜,可為肺氣失于宣達,為汗的調節功能障礙;亦可為血少津虧,汗失生化之源,故無汗。

2。有汗

病理上的發汗,有多種情況。凡營衛不密,內熱壅盛,陰陽失調,皆可引起出汗的異常而有汗。詢問出汗的時間與汗量的多少,病程的長短,常能判斷疾病在表在里,陰陽或盛或衰以及預后的良惡。

如患者有汗,病程短,伴有發熱惡風等癥狀,屬太陽中風表虛證,是外感風邪所致。

患者若大汗不已,伴有蒸蒸發熱,面赤,口渴飲冷,屬實熱證。是里熱熾盛,蒸津外泄,故汗出量多。此時邪氣尚實,正氣未虛,正邪相搏,汗出不止,汗出愈多,正氣愈傷。

若冷汗淋漓,或汗出如油,伴有呼吸喘促,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欲絕。此時汗出常稱為“脫汗”、“絕汗”。是久病重病正氣大傷,陽氣外脫,津液大泄,為正氣已衰,陽亡陰竭的危候,預后不良。

白天經常汗出不止,活動后尤甚,稱為自汗。常常伴有神疲乏力,氣短懶言或畏寒肢冷等癥狀,多因陽虛或氣虛不能固護肌表,腠理疏松,玄府不密,津液外泄所致。因活動后陽氣敷張外散,使氣更虛,故出汗加重。因此,自汗多見于氣虛或陽虛證。

患者經常睡則汗出,醒則汗止,稱為盜汗。多伴有潮熱、顴紅、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等癥,屬陰虛。陰虛則虛熱內生,睡時衛陽入里,肌表不密,虛熱蒸津外泄,故盜汗出。醒后衛陽出表,玄府密閉,故汗止。

患者,先惡寒戰栗,表情痛苦,輾轉掙扎,繼而汗出者,稱為戰開。多見外感熱病的過程中,邪正相爭劇烈之時,是疾病發展的轉折點。戰汗是邪正交爭的表現,多屬邪盛正虛,一旦陽氣來復,邪正劇爭,就可出現戰汗。戰汗的轉歸,一為汗出病退,脈靜身涼,煩渴頓除,此為正氣勝于邪氣,病漸轉愈,屬佳象;一為戰汗之后熱勢不退,癥見煩躁,脈來急疾。

此為正氣虛弱,不能勝邪,而熱復內陷,疾病惡化,屬危象。

3。局部汗

頭汗:指患者僅頭部或頭頸部出汗較多,亦叫“但頭汗出,頭汗多因上焦邪熱或中焦濕熱上蒸,逼津外泄;或病危虛陽浮越于上所致。

半身汗:指半側身體有汗,或半側身體經常無汗,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可見于中風先兆、中風證、痿證、截癱等病。多因患側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調所致。

手足汗:指手心、足心出汗較多。多因熱邪郁于內或陰虛陽亢,逼津外出而達于四肢所致。

(三)問周身

問周身,就是詢問患者周身有無疼痛與其它不適。臨床可按從頭至足的順序,逐一進行詢問。

1。問疼痛

疼痛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自覺癥狀,各科均可見到。問診時,應問清疼痛產生的原因、性質、部位、時間、喜惡等。

(1)疼痛的原因: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有外感有內傷,其病機有虛有實。其中因不通則痛者,屬實證,不榮則痛者屬虛證。

(2)疼痛的性質:由于引起疼痛的病因病機不同,其疼痛的性質亦不同,臨床可見如下幾類。

①脹痛:痛且有脹感,為脹痛。在身體各部位都可以出現,但以胸脅、胃脘、腹部較為多見。多因氣機郁滯所致。

②刺痛:疼痛如針刺,稱為刺痛。其特點是疼痛的范圍較小。部位固定不移。多因瘀血所致。全身各處均可出現刺痛癥狀,但以胸脅、胃脘、小腹、少腹部最為多見。

③絞痛:痛勢劇烈如絞割者,稱為絞痛。其特點是疼痛、有剜、割、絞結之感,疼痛難以忍受。多為有形實邪突然阻塞經絡閉阻氣機,或寒邪內侵,氣機郁閉,導致血流不暢而成。

可見于心血瘀阻的心痛,蛔蟲上竄或寒邪內侵胃腸引起的脘腹痛等。

④串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竄攻痛稱為串痛。其特點是痛處不固定,或者感覺不到確切的疼痛部位。多為風邪留著機體的經絡關節,阻滯氣機,產生疼痛。氣無形而喜通暢,氣滯為痛,亦多見串痛??梢娪陲L濕痹證或氣滯證。

⑤掣痛:痛處有抽掣感或同時牽引它處而痛,稱為掣痛。其特點是疼痛多呈條狀或放射狀,或有起止點,有牽扯感多由筋脈失養或經阻滯不通所致。可見于胸痹、肝陰虛、肝經實熱等證。

⑥灼痛:痛處有燒灼感,稱灼痛。其特點是感覺痛處發熱,如病在淺表,有時痛處亦可觸之覺熱,多喜冷涼。多由火熱之邪串人經絡,或陰虛陽亢,虛熱灼于經絡所致。可見于肝火犯絡兩脅灼痛,胃陰不足脘部灼痛及外科瘡瘍等證。

⑦冷痛:痛處有冷感,稱冷痛。其特點是感覺痛處發涼,如病在淺表,有時觸之亦覺發涼,多喜溫熱。多因寒凝筋脈或陽氣不足而致。

⑧重痛:疼痛伴有沉重感,稱重痛。多見于頭部、四肢及腰部。多因濕邪困阻氣機而致。多見于濕證。

⑨空痛:痛而有空虛之感,稱空痛。其特點是疼痛有空曠輕虛之感,喜溫喜按。多為精血不足而致。可見于陽虛、陰虛、血虛或陰陽兩虛等證。

⑩隱痛:痛而隱隱,綿綿不休,稱隱痛。其特點是痛勢較輕,可以耐受,隱隱而痛,持續時間較長。多因氣血不足,或陽氣虛弱,導致經脈氣血運行滯澀所致。

(3)疼痛部位:詢問疼痛的部位,可以判斷疾病的位置及相應經絡臟腑的變化情況。

①頭痛:整個頭部或頭的前后、兩側部位的疼痛,皆稱頭痛。無論外感內傷皆可引起頭痛。外感多由邪犯腦府,經絡郁滯不暢所致,屬實。內傷多由臟腑虛弱,清陽不升,腦府失養,或腎精不足,髓海不充所致,屬虛。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的病理產物如痰飲、瘀血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則或虛或實,或虛夾雜。凡頭痛較劇,痛無休止,并伴有外感表現者,為外感頭痛。如頭重如裹,肢重者屬風濕頭痛。凡頭痛較輕,病程較長,時痛時止者,多為內傷頭痛。如頭痛隱隱,過勞則甚,屬氣虛頭痛。如頭痛隱隱,眩暈面白,屬血虛頭痛。頭腦空痛,腰膝酸軟,屬腎虛頭痛。如頭痛暈沉,自汗便溏屬脾虛頭痛。凡頭痛如刺,痛有定處,屬血瘀頭痛。凡頭痛如裹,泛嘔眩暈,屬痰濁頭痛。凡頭脹痛,口苦咽干,屬肝火上炎頭痛。

凡頭痛,惡心嘔吐,心下痞悶,食不下,屬食積頭痛。

頭部不同部位的疼痛,一般與經絡分布有關,如頭項痛屬太陽經病,前額痛屬陽明經病,頭側部痛屬少陽經病,頭頂痛屬厥陰經病,頭痛連齒屬少陰經病。

②胸痛:是指胸部正中或偏側疼痛的自覺癥狀。胸居上焦,內藏心肺,所以胸病以心肺病變居多。胸病總由胸部氣機不暢所致。胸痛、潮熱盜汗,咳痰帶血者,屬肺陰虛證,因虛火灼傷肺絡所致。胸痛憋悶,痛引肩臂者,為胸痹。多因心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梢娪趷炾柌蛔?,痰濁內阻或氣虛血瘀等證。胸背徹痛劇烈、面色青灰、手足青至節者,為真心痛。

是因心脈急驟閉塞不通所致。胸痛、壯熱面赤,喘促鼻煽者,為熱邪壅肺,肺失宣降所致。

胸痛、潮熱盜汗,咳痰帶血者,屬肺陰虛證,因虛火灼傷肺絡所致。胸悶咳喘,痰白量多者,屬痰濕犯肺,因脾虛聚濕生痰,痰濁上犯所致。胸脹痛。走竄、太息易怒者,屬肝氣郁滯。

因情志郁結不舒,胸中氣機不利所致。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者,屬血瘀。

③脅痛:是指脅一側或兩側疼痛。因脅為肝膽所居,又是肝膽經脈循行分布之處。故脅痛多屬肝膽及其經脈的病變。

脅脹痛、太息易怒者,多為肝氣郁結所致。脅肋灼痛,多為肝火郁滯。脅肋脹痛,身目發黃,多為肝膽濕熱蘊結,可見于黃疸病。脅部刺痛、固定不移。為瘀血阻滯,經絡不暢所致。脅痛,患側肋間飽滿,咳唾引痛是飲邪停留于胸脅所致,可見于懸飲病。

④胃脘痛:胃脘,包括整個胃體。胃上口賁門稱上脘,胃下口幽門稱下脘,界于上下口之間的胃體稱中脘。胃脘痛即指胃痛而言。凡寒、熱、食積、氣滯等病因及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累及于胃,皆可影響胃的氣機通暢,而出現疼痛癥狀。

胃脘痛的性質不同,其致病原因也不同。如胃脘冷痛,疼勢較劇,得熱痛減,屬寒邪犯胃。胃脘灼痛,多食善饑,口臭便秘者,屬胃火熾盛。胃脘脹痛,噯氣不舒,屬胃腑氣滯,多是肝氣犯胃所致;胃脘刺痛,固定不移,屬瘀血胃痛;胃脘脹痛,噯腐吞酸,厭食為食滯胃脘。胃脘隱痛,嘔吐清水,屬胃陽虛;胃脘灼痛嘈雜,饑不欲食,屬胃陰虛。

⑤腹痛:腹部范圍較廣,可分為大腹、小腹、少腹三部分。臍周圍稱為臍腹,屬脾與小腸。臍以上統稱大腹,包括脘部、左上腹、右上腹,屬脾胃及肝膽。臍以下為小腹,屬膀胱、胞宮、大小腸。小腹兩則為少腹,是肝經經脈所過之處。

根據疼痛的不同部位,可以測知疾病所在臟腑。根據疼痛的不同性質可以確定病因病性的不同。如大腹隱痛、便溏、喜溫喜按,屬脾胃虛寒。小腹脹痛,小便不利多為癃閉,病在膀胱。小腹刺痛,小便不利,為膀胱蓄血。少腹冷痛,牽引陰部,為寒凝肝脈。繞臍痛,起包塊,按之可移者,為蟲積腹痛。凡腹痛暴急劇烈、脹痛、拒按,得食痛甚者,多屬實證。

凡腹痛徐緩、隱痛、喜按、得食痛減者,多屬虛證。凡腹痛得熱痛減者,多屬寒證。凡腹痛,痛而喜冷者,多屬熱證。

6.腰痛:根據疼痛的性質可以判斷致病的原因。如腰部冷痛,以脊骨痛為主,活動受限,多為寒濕痹證。腰部冷痛,小便清長,屬腎虛。腰部刺痛,固定不移,屬閃挫跌撲瘀血。

根據疼痛的部位,可判斷邪留之處。如腰脊骨痛,多病在骨;如腰痛以兩側為主,多病在腎;如腰脊痛連及下肢者,多病在下肢經脈。腰痛連腹,繞如帶狀,多病在帶脈。

7.背痛;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性質,可以判斷疼痛的病位和病因。如背痛連及頭項,伴有外感表證,是風寒之邪客于太陽經;背冷痛伴畏寒肢冷,屬陽虛;脊骨空痛,不可俯仰,多為精氣虧虛,督脈受損。

8.四肢痛:四肢痛,多由風寒濕邪侵犯經絡、肌肉、關節,阻礙其氣血運行所致。亦有因脾虛、腎虛者。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性質可以判斷病變的原因、部位。如四肢關節痛、串痛,多為風痹;四肢關節痛,周身困重多為溫痹;四肢關節疼痛劇烈,得熱痛減為寒痹。四肢關節灼痛,喜冷,或有紅腫,多為熱痹;如足跟或脛膝隱隱而痛,多為腎氣不足。

③周身痛:周身痛是指四肢、腰背等處皆有疼痛感覺。根據疼痛的性質及久暫,可判斷病屬外感或內傷。如新病周身酸重疼痛,多伴有外感表證,屬外邪束表;若久病臥床周身疼痛,屬氣血虧虛,經脈不暢。

2。問周身其他不適

問周身其它不適,是指詢問周身各部,如頭、胸脅腹等處,除疼痛以外的其它癥狀。常見的周身其它不適癥狀有:頭暈、目眩、目澀、視力減退、耳鳴、耳聾、重聽、胸悶、心悸、腹脹、麻木等。臨床問診時,要詢問有無其他不適癥狀及癥狀產生有無明顯誘因、持續時間長短、表現特點、主要兼癥等。

(1)頭暈:是指患者自覺視物昏花旋轉,輕者閉目可緩解,重者感覺天旋地轉,不能站立,閉目亦不能緩解。因外邪侵入或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經絡阻滯,清陽之氣不升或風火上擾,造成邪干腦府或腦府失養而頭暈。臨床常見風火上擾頭暈;陰虛陽亢頭暈,心脾血虛頭暈,中氣不足頭暈,腎精不足頭暈和痰濁中阻頭暈等。

(2)目痛、目眩、目澀、雀目

①目痛。目痛而赤,屬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羞明多眵,多屬風熱;目痛較劇,伴頭痛,惡心嘔吐,瞳孔散大,多是青光眼;目隱隱痛,時作時止,多為陰虛火旺。

②目眩。是指視物昏花迷亂,或眼前有黑花閃爍,流螢幻祝的感覺。多因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血不足,或氣血不足,目失所養而致。

③目澀。指眼目干燥澀滯,或似有異物入目等不適感覺。伴有目赤,流淚,多屬肝火上炎所致。若伴久祝加重,閉目靜養減輕,多屬血虛陰虧。

④雀目。一到黃昏視物不清,至天明視覺恢復正常的叫雀目,又稱夜盲。多因肝血不足或腎陰損耗,目失所養而成。

(3)耳鳴、耳聾、重聽

①耳鳴?;颊咦杂X耳內鳴響,如聞蟬鳴或潮水聲,或左或右,或兩側同時鳴響,或時發時止,或持續不停,稱為耳鳴。臨床有虛實之分,若暴起耳鳴聲大,用手按而鳴聲不減,屬實證,多因肝膽火盛所致;漸覺耳鳴,聲音細小,以手按之,鳴聲減輕,屬虛證,多由腎虛精虧,髓海不充,耳失所養而成。

②耳聾。即病人聽覺喪失的癥狀,常由耳鳴發展而成。新病突發耳聾多屬實證,因邪氣蒙蔽清竅,清竅失養所致,漸聾多屬虛證,多因臟腑虛損而成。一般而言,虛證多而實證少,實證易治,虛證難治。

③重聽。是聽聲音不清楚,往往引起錯覺,即聽力減退的表現。多因腎虛或風邪外入所致。

(4)胸悶:胸部有堵塞不暢,滿悶不舒的感覺,稱為胸悶,亦稱“胸痞”、“胸滿”,多因胸部氣機不暢所致。由于可造成胸部氣機不暢的原因很多,因此,胸悶一癥可出現于多種病證之中。

(5)心悸怔忡:在正常的條件下,患者即自覺心跳異常,心慌不安,不能自主,稱為心悸。若因驚而悸稱為驚悸。心悸多為自發,驚悸多因驚而悸。怔忡是心悸與驚悸的進一步發展,心中悸動較劇、持續時間較長,病情較重。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主要是造成心神浮動所致。如心陽虧虛,鼓動乏力;氣血不足,心失所養;陰虛火旺,心神被擾;水飲內停,上犯凌心;痰濁阻滯,心氣不調;氣滯血瘀,擾動心神等皆可使心神不寧而出現心悸、驚悸、或怔忡的癥狀。

(6)腹脹:是指腹部飽脹,滿悶,如有物支撐的感覺,或有腹部增大的表現。引起腹脹的病因很多,其證有虛、有實、有寒、有熱。其病機卻總以氣機不暢為主,虛則氣不運,實則氣郁滯。實證可見于寒濕犯胃,陽明腑實、食積胃腸、肝氣郁滯、痰飲內停等證。虛證多見脾虛。腹部的范圍較廣,不同部位之腹脹揭示不同病變。如上腹部脹,多屬脾胃病變,小腹部脹,多屬膀胱病變,脅下部脹,多屬肝膽病變。

(7)麻木:是指知覺減弱或消失的一種病證。多見于頭面四肢部。可因氣血不足或風痰濕邪阻絡、氣滯血瘀等引起。其主要病機為經脈失去氣血營養所致。

(四)問飲食與口味

問飲食與口味包括詢問口渴、飲水、進食、口味等幾個方面。應注意有無口渴、飲水多少、喜冷喜熱、食欲情況、食量多少,食物的善惡、口中有無異常的味覺和氣味等情況。

1。問口渴與飲水

詢問患者口渴與飲水的情況,可以了解患者津液的盛衰和輸布情況以及病證的寒熱虛實。

(l)口不渴:為津液未傷,見于寒證或無明顯,熱邪之證。

(2)口渴:口渴總由津液不足或輸布障礙所致。臨床可見如下情況。

①口渴多飲:即病人口渴明顯,飲水量多,是津液大傷的表現。多見于實熱證,消渴病及汗吐下后。

②渴不多飲:即病人雖有口干或口渴感覺,但又不想喝水或飲水不多。是津液輕度損傷或津液輸布障礙的表現??梢娪陉幪?、濕熱、痰飲、瘀血等證。

臨床上口渴與飲水的辨證應根據口渴的特點、飲水的多少和有關兼癥來加以綜合分析。

2。問食欲與食量

詢問患者的食欲與食量,可以判斷患者脾胃功能的強弱,疾病的輕重及預后。

(1)食欲減退與厭食:食欲減退,又稱“納呆”、“納少”,即病人不思進食。厭食又稱惡食即厭惡食物。不思飲食與厭惡食物,大體上有兩種情況,一是不知饑餓不欲食,二是雖饑亦不欲食或厭惡食物。二者病機均屬脾胃不和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所致。

①食欲減退,患者不欲食,食量減少,多見于脾胃氣虛、濕邪困脾等證。

②厭食,多因傷食而致。若婦女妊娠初期,厭食嘔吐者,為妊娠惡阻。

③饑不欲食,是患者感覺饑餓而又不想進食,或進食很少,亦屬食欲減退范疇??梢娪谖戈幉蛔阕C。

(2)多食易饑,是患者食欲亢進,食量較多,食后不久即感饑餓,又稱為“消谷善饑”,臨床多伴有身體逐漸消瘦等癥狀??梢娪谖富鹂菏ⅰ⑽笍娖⑷醯茸C。亦可見于消渴病。

總由胃的腐熟太過而致。

(3)偏嗜,是指嗜食某種食物或某種異物。其中偏嗜異物者,又稱異嗜,若小兒異嗜,喜吃泥土、生米等異物,多屬蟲積。若婦女已婚停經而嗜食酸味,多為妊娠。

詢問食欲與食量時,還應注意進食情況如何。如病人喜進熱食,多屬寒證;喜進冷食多屬熱證。進食后稍安,多屬虛證;進食后加重,多屬實證或虛中夾實證。疾病過程中,食欲漸復,表示胃氣漸復,預后良好;反之,食欲漸退,食量漸減,表示胃氣漸衰,預后多不良。若病重不能食,突然暴食,食量較多,是脾胃之氣將絕的危象,稱“除中”。實際上是中氣衰敗,死亡前兆,屬“回光反照”的一種表現。

3??谖?/strong>

口味,是指病人口中的異常味覺??诘ξ?,多因脾胃氣虛而致??谔?,多見于脾胃濕熱證。口粘膩,多屬濕困脾胃。口中泛酸,可見于肝膽蘊熱證。若口中酸腐,多見于傷食證。

口苦,屬熱證的表現,可見于火邪為病和肝膽郁熱之證??谙蹋鄬倌I病及寒證。

(五)問二便

問二便,是詢問患者大小便的有關情況,如大小便的性狀、顏色、氣味、便量多少、排便的時間、兩次排便的間隔時間、排便時的感覺及排便時伴隨癥狀等。詢問二便的情況可以判斷機體消化功能的強弱,津液代謝的狀況,同時也是辨別疾病的寒熱虛實性質的重要依據。

有關二便的性狀、然、味,已分別在望診、聞診中敘述。這里介紹二便的次數、量的多少、排便時的異常感覺及排便時間等。

1。問大便

健康人一般一日或兩口大便一次,為黃色成形軟便,排便順利通暢,如受疾病的影響,其消化功能失職則有粘液及未消化食物等糞便。氣血津液失調,臟腑功能失常,即可使排便次數和排便感覺等出現異常。

(l)便次異常:便次異常,是排便次數增多或減少,超過了正常范圍,有便秘與泄瀉之分。

①便秘:即大便秘結。指糞便在腸內滯留過久,排便間隔時間延長,便次減少,通常在四至七天以上排便一次,稱為便秘。其病機總由大腸傳導功能失常所致??梢娪谖改c積熱,氣機郁滯、氣血津虧、陰寒凝結等證。

②溏瀉:又稱便溏或泄瀉,即大便稀軟不成形,甚則呈水樣,排便間隔時間縮短,便次增多,日三、四次以上。總由脾胃功能失調、水停腸道、大腸傳導亢進所致??梢娪谄⑻?、腎陽虛、肝郁乘脾、傷食、濕熱蘊結大腸,感受外邪等證。

(2)排便感覺異常:排便感覺異常,是指排便時有明顯不適感覺,病因病機不同,產生的感覺亦不同。

①肛門灼熱:是指排便時肛門有燒灼感。其病機由大腸濕熱蘊結而致。可見于濕熱泄瀉、暑濕泄瀉等證。

②排便不爽:即腹痛且排便不通暢爽快,而有滯澀難盡之感。多由腸道氣機不暢所致。可見于肝郁犯脾、傷食泄瀉、濕熱蘊結等證。

③里急后重:即腹痛窘迫,時時欲瀉,肛門重墜,便出不爽。緊急而不可耐,稱里急;排便時,便量極少,肛門重墜,便出不爽,或欲便又無,稱后重,二者合而稱之里急后重。

是痢疾病證中的一個主癥。多因濕熱之邪內阻,腸道氣滯所致。

④滑瀉失禁:即久瀉不愈,大便不能控制,呈滑出之狀,又稱“滑瀉”。多因久病體虛,脾腎陽虛衰,肛門失約而致。可見于脾陽虛衰、腎陽虛衰,或脾腎陽衰等證。

⑤肛門氣墜:即肛門有重墜向下之感,甚則肛欲脫出。多因脾氣虛衰,中氣下陷而致。多見于中氣下陷證。

2。問小便

健康人在一般情況下,一晝夜排尿量約為1000一1800毫升,尿次白天3-5次,夜間0~1次。排尿次數、尿量,可受飲水、氣溫、出汗、年齡等因素的影響而略有不同。受疾病的影響若機體的津液營血不足,氣化功能失常,水飲停留等,即可使排尿次數、尿量及排尿時的感覺出現異常情況。

(1)尿量異常:尿量異常,是指晝夜尿量過多或過少,超出正常范圍。

①尿量增多:多因寒凝氣機,水氣不化,或腎陽虛衰,陽不化氣,水液外泄而量多??梢娪谔摵C,腎陽虛證及消渴病中。

②尿量減少:可因機體津液虧乏,尿液化源不足或尿道阻滯或陽氣虛衰,氣化無權,水濕不能下入膀胱而泛溢于肌膚而致。可見于實熱證、汗吐下證、水腫病及癃閉、淋證等病證之中。

(2)排尿次數異常:

①排尿次數增多;又叫小便頻數,總由膀胱氣化功能失職而致。多見于下焦濕熱、下焦虛寒、腎氣不固等證。

②排尿次數減少:可見于癃閉,在排尿異常中介紹。

(3)排尿異常:是指排尿感覺和排尿過程發生變化,出現異常情況,如尿痛、癃閉、尿失禁、遺尿、尿閉等。

①小便澀痛:即排尿不暢,且伴有急迫灼熱疼痛感,多為濕熱流入膀胱,灼傷經脈,氣機不暢而致。可見于淋證。

②癃閉:小便不暢,點滴而出為癃,小便不通,點滴不出為閉,一般多統稱為癃閉。病機有虛有實。實者多為濕熱蘊結、肝氣郁結或瘀血、結石阻塞尿道而致。虛者多為年老氣虛,腎陽虛衰,膀胱氣化不利而致。

③余瀝不盡:即小便后點滴不禁。多為腎氣不固所致。

④小便失禁:是指小便不能隨意識控制而自行遺出。多為腎氣不足,下元不固;下焦虛寒,膀胱失煦,不能制約水液而致。若患者神志昏迷,而小便自遺,則病情危重。

⑤遺尿:是指睡眠中小便自行排出,俗稱尿床。多見于兒童。其基本病機為膀胱失于約束??梢娪谀I陰、腎陽不足,脾虛氣陷等證。

(六)問睡眠

睡眠與人體衛氣循行和陰陽盛衰有關。在正常情況下,衛氣晝行于陽經,陽氣盛,則人醒;夜行于陰經,陰氣盛,則入睡。問睡眠,應了解病人有無失眠或嗜睡,睡眠時間的長短、入睡難易、有夢無夢等。臨床常見的睡眠失常有失眠、嗜睡。

1。失眠;失眠又稱“不寐”、“不得眠”,是指經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易再睡,或睡而不酣,易于驚醒,甚至徹夜不眠的表現。其病機是陽不入陰,神不守舍。氣血不足,神失所養;陰虛陽亢,虛熱內生;腎水不足,心火亢盛等,皆可擾動心神,導致失眠,屬虛痰火、食積、瘀血等邪火上擾,心神不寧,亦可出現失眠,屬實證??梢娪谛钠商?、心腎不交、肝陽上亢、痰火擾心、食滯胃腑等證。

2嗜睡;嗜睡,又稱多眠,是指神疲困倦,睡意很濃,經常不自主地人睡。其輕者神識清楚,呼之可醒而應,精神極度疲憊,困倦易睡,或似睡而非睡的狀態,稱為“但欲寐”。如日夜沉睡,呼應可醒,神識朦朧,偶可對答,稱為“昏睡”。嗜睡則為神氣不足而致。濕邪困阻,清陽不升;脾氣虛弱,中氣不足,不能上榮,皆可使精明之府失于清陽之榮,故出現嗜睡。

可見于濕邪困脾、脾氣虛弱等證。如若心腎陽衰,陰寒內盛神氣不振,可出現似睡非睡的但欲寐。可見于心腎陽衰證。若邪擾清竅,熱蔽心神,即可出現神識朦朧,昏睡不醒??梢娪跍責岵?,熱入營血,邪陷心包之證。也可見于中風病。大病之后,精神疲憊而嗜睡,是正氣未復的表現。

(七)問經帶

婦女有月經、帶下、妊娠、產育等生理特點,發生疾病時,常能引起上述方面的病理改變。因此,對青春期開始之后的女性患者,除了一般的問診內容外,還應注意詢問其經、帶等情況。作為婦科或一般疾病的診斷與辨證依據。

1。問月經

應注意詢問月經的周期,行經的天數,月經的量、色、質、有無閉經或行經腹痛等表現。

(1)經期:即月經的周期,是指每次月經相隔的時間,正常約為28~32天。經期異常主要表現為月經先期、月經后期和月經先后不定期。

月經先期:月經周期提前八、九天以上,稱為月經先期。多因血熱妄行,或氣虛不攝而致。

月經后期:月經周期錯后八、九天以上,稱月經后期。多因血寒、血虛、血瘀而致。

月經先后不定期:月經超前與錯后不定,相差時間多在八、九天以上者,稱為月經先后不定期,又稱月經紊亂。多因情志不舒,肝氣郁結,失于條達,氣機逆亂,或者脾腎虛衰,氣血不足,沖任失調,或瘀血內阻,氣血不暢,經期錯亂,故月經先后不定期。

(2)經量:月經的出血量,稱為經量,正常平均約為50毫升左右,可略有差異。經量的異常主要表現為月經過多和月經過少。

月經過多,每次月經量超過100毫升,稱為月經過多。多因血熱妄行,瘀血內阻,氣虛不攝而致。

月經量少,每次月經量少于30毫升,稱為月經過少。多因寒凝,經血不至,或血虛,經血化源不足,或血瘀,經行不暢而致。

(3)崩漏:指婦女不規則的陰道出血。臨床以血熱、氣虛最為多見。血得熱則妄行,損傷沖任,經血不止,其勢多急驟。脾虛,中氣下陷,或氣虛沖任不固,血失攝納,經血不止,其勢多緩和。此外,瘀血也可致崩漏。

(4)經閉:成熟女性,月經未潮,或來而中止,停經三月以上,又未妊娠者,稱閉經或經閉。經閉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病機總不外經絡不能,經血閉塞,或血虛血枯,經血失其源泉,閉而不行。可見于肝氣郁結,瘀血,濕盛痰阻、陰虛、脾虛等證。

閉經應注意與妊娠期、哺乳期、絕經期等生理性閉經,或者青春期、更年期,因情緒、環境改變而致一時性閉經及暗經加以區別。

(5)經行腹痛:是在月經期,或行經前后,出現小腹部疼痛的癥狀亦稱痛經。多因胞脈不利,氣血運行不暢,或胞脈失養所致??梢娪诤?、氣滯血瘀、氣血虧虛等癥。若行經腹痛,痛在經前者屬實,痛在經后者屬虛。按之痛甚為實,按之痛減為虛。得熱痛減為寒,得熱痛不減或益甚為熱。絞痛為寒,刺痛、鈍痛、悶痛為血瘀。隱隱作痛為血虛。持續作痛為血滯。時痛時止為氣滯,脹痛為氣滯血瘀。氣滯為主則脹甚于痛,瘀血為主則痛甚于脹。

2。問帶下

應注意量的多少,色、質和氣味等。凡帶下色白而清稀、無臭,多屬虛證、寒證。帶下色黃或赤,稠粘臭穢,多屬實證。熱證。若帶下色白量多,淋漓不絕,清稀如涕,多屬寒濕下注。帶下色黃,粘稠臭穢,多屬濕熱下注。若白帶中混有血液,為赤白帶,多屬肝經郁熱。

(八)問小兒

小兒科古稱“啞科”,不僅問診困難,而且不一定準確。問診時,若小兒不能述說,可以詢問其親屬。問小兒,除了一般的問診內容外,還要注意詢問出生前后情況,喂養情況、生長發育情況及預防接種情況,傳染病史及傳染病接觸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冷水江市| 宁陵县| 五莲县| 绥棱县| 寻乌县| 双城市| 澄城县| 池州市| 饶阳县| 宜昌市| 临漳县| 黄冈市| 称多县| 贺州市| 沙河市| 泰兴市| 安龙县| 广宗县| 鄂伦春自治旗| 龙岩市| 镇宁| 建昌县| 通海县| 阿克陶县| 远安县| 拉孜县| 育儿| 宝清县| 商水县| 平江县| 璧山县| 岑巩县| 平安县| 长白| 林甸县| 海伦市| 和龙市| 剑阁县| 昌宁县|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