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貓(Dinofelis),已滅絕的貓科動物,生活在中新世末期~上新世(大約800~200萬年前),曾經布遍亞歐大陸、非洲及北美洲。
恐貓的形態與現代的貓科動物比較相像,它們的身長2米左右(含尾巴),肩高大約80厘米,體重大約70公斤,據說最大的重達88公斤。
恐貓全身布滿斑紋,值得一提的是,它們長著與劍齒虎類似的齒牙,不過劍齒直而短,呈短刀狀,不是很發達。因此也被稱為“假劍齒虎”。
恐貓算是劍齒虎中的另類,它更接近現生貓科動物。不過它們的身軀較美洲豹等現代貓科動物更加粗短強壯,尤其是前肢非常有力。
恐貓可能跟現在的豹一樣會爬樹,相信它們靠著偷偷的潛行接近獵物然后以突然襲擊的方式進行捕食。能獵殺動物包括各種中大型的草食類動物甚至一些年老的古象。
根據化石研究,在南非的一些洞穴中發現的被恐貓吃剩的動物骨骸化石,其中有些是體型較大的羚羊,其中大部分是古狒狒和南方古猿遺骸,主要是頭骨,而骨頭上面有著恐貓的齒痕。
專家們認為,由于恐貓的劍齒的原因,因此它們更適合捕食靈長類動物,因為這樣的短劍齒更加堅固,可以咬開靈長類動物的頸部甚至頭骨而不會斷裂。對恐貓而言,南猿四肢軟弱,又沒有發達的犬齒和人工武器保護自己,是最好的獵物。
據研究結果顯示,恐貓是現代人類遠祖——南方古猿最主要的天敵,由此看來,我們也曾經是被獵食的對象。
但也有人認為,恐貓的捕食對象其實主要是以一些有蹄類動物為主,因為早期的人類已經是結群而居,并且可能會憑借著簡單的工具對抗捕食者。
恐貓滅絕于上新世末期,可能是因為氣候不斷變冷導致失去棲息地所致。
(注:由于小編個人能力有限,部分資料和數據可能不完整或者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果您有比較權威的資料數據,歡迎留言,以便改進,謝謝。)
內容來源于名曰“動物筆記”的網站,如你有興趣,放心大膽點擊“訂閱”或者在瀏覽器上直接搜索“動物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