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歲小孩在睡夢中被蛇咬傷右手掌心,火速從雅安轉送到位于成都的川大華西醫院搶救。“蛇咬傷”又一次進入成都市民視線。如何避免遭遇蛇的襲擊?不少人一下想到了隨時重播的“白娘子”劇情:用雄黃!不過,成都晚報聯手央視財經頻道《是真的嗎?》節目組實驗后卻發現,蛇對雄黃僅僅是不喜歡而已,而并非是制服它的“神器”。
現場實驗:壓著雄黃一路爬 這叫害怕嗎
四硫化四砷即俗稱的“雄黃”,通常為橙黃色粒狀固體或粉末,質軟、性脆;加熱到一定溫度后在空氣中可以被氧化為劇毒成分砒霜。蛇真的會怕它嗎?記者決定聯合黃山市蛇類科學研究所專家聯手實驗。
【實驗第一波】
方法:針對蛇沿墻根爬行的特點,把雄黃放在其行走路線前方。
結果一:王錦蛇(無毒);沒有改變路線,而是直接從雄黃上爬過去。
結果二:五步蛇兩條(劇毒);一條直接爬過去,一條繞開雄黃。
結果三:眼鏡蛇(劇毒);在雄黃面前稍微停留,突然調轉頭部反向爬走。
【實驗第二波】
方法:將涂滿雄黃酒的小白鼠和普通小白鼠一同放進蛇籠,觀察狀況。
結果一:兩只小白鼠引發蛇注意,沒有涂抹雄黃酒的小白鼠迅速成為腹中餐;幾分鐘后,涂抹雄黃酒的小白鼠遭受襲擊,但蛇只咬了一口,且嘴巴一直張開像是受到刺激。
結果二:涂抹少量雄黃酒的小白鼠被放入籠子,幾條蛇迅速爬行過去但沒有攻擊,像在顧慮什么;幾分鐘后,一條蛇將小白鼠死死咬住……
專家觀點:傳說不靠譜 效果不如“打草驚蛇”
實驗看來,蛇類對于雄黃和雄黃酒沒有特別害怕。“蛇與蛇之間是有差別的,它們的嗅覺敏感度也是不一樣的。”黃山市蛇類科學研究所所長黃接棠解釋,因此實驗時不同的蛇,對雄黃的態度不一樣;而涂了雄黃酒的小白鼠被吞食,說明蛇類嗅覺對雄黃酒的敏感度低于老鼠所散發出來的味道。
專家分析,雄黃因為能解毒,古人便認為它能辟邪,后來更演變出各種蛇怕雄黃的故事,不過卻并沒有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因此,不建議以此驅蛇,“雄黃是有毒性的物質,埋在四周會影響環境。”想要驅蛇不如用它更不愛的刺激性氣味物質,如酒、蒜等;身處戶外時除穿著長袖長褲等保護外,還可用“打草驚蛇”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