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狙擊手的裝備與戰術, 被抓獲往往會被當場擊斃
新
新聞資訊
08-19
在二戰中各國軍人的眼中,敵人的狙擊手是垃圾中的垃圾,專門殺害沒有太多戰場經驗的新兵,和冷血殺人犯差不多,面對狙擊手不間斷的威脅,戰場上的士兵幾乎無能為力,當一名士兵不經意間遭冷槍命中頭部斃命后,恐懼的士兵們會立即臥倒或尋找隱蔽,以免自己成為下一個靶子,要想發現狙擊手的準確位置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即使發現了他們的位置,也必須犧牲一些倒霉蛋的生命才能把他們消滅,其中,德國狙擊手是二戰中最可怕的傳說之一,
德國狙擊手的發展
?
德國在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沒有任何有組織的狙擊計劃。然而,生產用于望遠鏡瞄準器的高質量光學玻璃是德國的專長。他們以gew98步槍為基礎作為狙擊步槍,唯一需要修改的是將槍機手柄向下彎曲,選擇并配備了各種商業望遠鏡瞄準器。通常是3-4倍的放大倍數。(3x瞄準器意味著600米外的目標在瞄準器上的大小與裸眼200米外的目標相同。估計有20.000支發給有經驗的獵人或護林員,他們一般可獲豁免其他職務,專注于狙擊,使德國人在戰爭的頭兩個階段在狙擊戰場上占有顯著優勢。
令人驚訝的是,德國人幾乎沒有保護他們的狙擊手,盡管發給每個步槍連的三支狙擊步槍本應在進攻前撤走,以防止它們丟失或損壞,但沒有采取類似措施保護訓練有素的狙擊手。相反,他們和步兵一起戰斗。到1916年,英國人真正迎頭趕上,利用自己的優勢引進了一套有組織的計劃來大量培養訓練有素的狙擊手。與此同時,德國人發現他們有戰前的經驗的士兵開始減少,盡管特設狙擊學校,設置訓練替代,但質量參差不齊,無法訓練足夠的狙擊手來滿足需求,到戰爭的后半段,神槍手行動已經演化成更專業的狙擊戰術,英國狙擊手逐漸控制了他們的對手德國,
?
戰后德國對狙擊不感興趣,認為這純粹是塹壕戰的產物,也不希望再次發生,但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舊“帝國防衛軍”保留了一支具備高超狙擊技術的骨干隊伍,二戰爆發時他們是一支可堪任用的狙擊部隊,但德軍認為這種武器在如今的閃電戰裝甲戰爭中沒有任何地位,因為德國的閃電戰常常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擊潰對手,戰事很少有較長的膠著讓他們一顯身手。所以二戰初期德國狙擊手并未發揮太大的作用,二戰開始時,由于沒有任何一個西方盟國擁有這樣一個既有專門射手又有“真正狙擊手”的系統,德國國防軍沒有受過訓練的狙擊手,沒有狙擊手訓練計劃,狙擊步槍也很少。
在蘇聯的戰役之初,蘇軍的專業射手給德軍造成了一些傷亡,在被擊斃的德軍官兵中,75%都是被命中頭部,德國人發現自己在裝備和訓練上都處于明顯劣勢。隨著來自蘇軍狙擊手壓力的增大,德軍每個營都增加了22名狙擊手,其中6人)隨營部作戰,其余隨各前線連隊作戰,這些狙擊手一般是槍法較好的普通士兵,一些人在沒有正規教育的情況下成為了成功的狙擊手,他們經常使用繳獲的蘇聯步槍,未經專業訓練的普通士兵也配發了狙擊步槍,在城市短距離作戰的環境下表現相當不錯,是專業狙擊手的很好補充,那些在實戰中戰績突出者很快就會被抽調到狙擊手訓練學校進行專業訓練
?
1943年起,德國國防軍的狙擊學校開始訓練大量的狙擊手,對德國人來說,把人訓練成狙擊手和為他們制造武器一樣重要,狙擊步槍效能的發揮有賴于射手的技術水平,狙擊手必須在嚴酷的學校中學習他們的技能,德軍在整個大戰期間共建立了至少30所狙擊訓練學校,一所典型的狙擊學校里,課程體制與“一戰”期間的英國大致相同,課程為期四周,內容包括野外技能、個人偽裝、情報收集以及槍法,德軍很少針對300米外的距離進行狙擊作戰訓練,最頂尖的德軍狙擊手可以在700米到800米距離上擊中站立的人,但一般情況下很少在遠距離上作戰,而是盡可能地接近目標以確保一擊必中。訓練更注重武器的使用與野戰技能的結合,作為學校課程的一部分,甚至仿照蘇聯農莊和城鎮建筑的樣式修筑假想的狙擊作戰環境,借此培養狙擊手的城市狙擊作戰技術,尤其加強了構筑狙擊陣地和搜索敵狙擊手的內容,
?
到了1943年,德軍狙擊手的作戰裝備已經較完善了,狙擊手不再作為普通步兵使用,而是把他們當成純粹的狙擊手,戰爭迅速蛻變成小分隊進攻和狙擊的城市局部零星巷戰,進攻開始前德軍狙擊手在夜色掩護滲透進蘇軍陣地,狙殺蘇軍軍官、炮兵和機槍手,進攻開始時又緊隨步兵推進,消滅前進方向上和側翼的機槍手和反坦克槍手,防守時德軍狙擊手就會構筑陣地,并利用黃昏和黎明狙擊精神也較為松散的蘇軍士兵,
蘇軍進攻時,德軍狙擊手以4到6人一組組成狙擊小分隊專門狙殺那些留著胡須的高級軍官,蘇軍士兵一旦缺少指揮官,攻勢就會變得遲緩,軍官紛紛中彈,剩下的蘇軍士兵便開始四下尋找躲避,攻勢也就隨之瓦解,甚至被德軍的反擊擊潰,在西線,盟軍士兵常常被不知何處飛來的子彈壓制得抬不起頭,在巷戰中尤為突出,往往和沖鋒槍手配合去伏擊美軍,給盟軍帶來了很大的挫折和傷害,進攻常常受到阻滯。到了戰爭后期,德軍的潰退成了常事,狙擊手的任務通常是盡量拖延進攻以保護主力部隊的撤退。
德國狙擊裝備的發展
?
1939年,狙擊作戰很少發生。德軍并沒有對狙擊作戰做好準備,其狙擊作戰裝備也僅僅是一戰中的Gew.98狙擊步槍和一些安裝了光學瞄準鏡的民用步槍。波蘭戰役的經驗使人們建議,每個步槍班的一名士兵應配備望遠鏡瞄準器,德軍開始將挑選出的部分步槍用作狙擊步槍,第一種是該槍在照門基座上安裝了一具1.5倍的光學瞄準鏡,供神槍手使用的zf41,但1.5倍放大率意味著它更適合班級“專用射手”的武器,而不是合適的狙擊工具,許多德國狙擊手使用繳獲的俄羅斯狙擊步槍,這些步槍使用了各種各樣的瞄準鏡和底座,所有的4倍放大倍數都屬于Zf 39的總稱,由于實戰證明加裝了光學瞄準鏡的步槍射擊精度大大提高,于是德軍又開始使用4倍的光學瞄準鏡,這些瞄準鏡安裝在機匣上方或側面,距離射手眼睛更近,可以為其提供更加寬闊的視界,這些狙擊步槍統稱為Kar98ZF。
?
1942以后制造的Kar98k中有6%都可以安裝光學瞄準鏡,裝有光學瞄準鏡的Kar98k是一種令人生畏的武器,槍上采用的4x光學瞄準鏡則由包括阿賈克、亨森特、蔡斯、卡勒斯以及科勒在內的眾多公司制造,其有效瞄準距離達800米,鏡座按扎十分牢固,使用鏡座后部的調節旋鈕可方便地實現前部鏡座左右微調,鏡座中軸線上還設計有一一個簡易的瞄準孔,可確保射手在緊急情況下采用機械方式瞄準射擊,鏡座的安裝高度也有高/低兩種方式可選,采用較低的安裝位置會使射手臉頰更貼近槍身,從而進一步保證射擊精度。
?
在戰爭結束前毛瑟工廠總計生產了86000支配有光學瞄準鏡的Kar98ZF狙擊步槍。成為二戰期間德軍狙擊手的標準裝備,德軍狙擊手另一種狙擊步槍是半自動的Gew.43,槍上安裝的是4xGwZF4光學瞄準鏡。GwZF4光學瞄準鏡從外觀上看幾乎和現代狙擊步槍上的光學瞄準鏡無二,其結構緊湊,重量輕,具備升降調節和風力偏差修正功能,表尺距離800米,較高的射速令前線德軍狙擊手非常滿意,但不如老式的Kar 98k準確,德軍狙擊手除了K98K還帶上了Gew.43在近戰時使用。
德國狙擊手使用的另一種裝備是“槍口消音器。該裝置能夠有效的消除射擊時產生的噪音和閃光,這大大降低了步槍射擊的聲音。德國至少研制了5種型號的槍口消音器,其中一種類似于“射杯”榴彈發射器,內裝消音組件,內部使用了一些擋板來偏轉和減緩聲波,但只有在使用特殊的亞音速納帕特龍(“近距離彈藥”)彈藥時才真正有效。消音器和特殊彈藥的結合明顯降低了大約75%的射擊噪音,但也減少了有效射程從600米以上到300米以下。讓敵人難以察覺射手的位置。由于槍口消音器是在戰爭結束前的最后一個冬季出現,其使用數量不多,而且僅裝備東線的Kar98k。然而,許多人不喜歡使用這種武器,因為射程的縮小往往會危及狙擊手的安全。由于消聲器類似于圓柱形手榴彈發射器附件,兩者在照片中經常混淆。
?
德國狙擊手通常穿標準的野戰軍服,對迷彩服的使用非常有限。最主要的偽裝物品是1931年發行的通用版“庇護所”(Zeltbahw),一面是多色“碎片圖案”,另一面是較暗的圖案偽裝布,后來又有了同樣圖案,邊緣較軟的“沼澤”模式戰斗工作服,德國傘兵以一種類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碎片”樣式的罩衫和頭盔罩。黨衛軍有一種獨特的斑點圖案的迷彩服和頭盔罩,隨后廣泛使用了各種春夏秋冬圖案和顏色;他們還發行了一些迷彩野戰帽,并在1944年推出了一套完整的束腰褲迷彩制服。蘇聯人在冬季廣泛使用了一件式白大褂或兩件式套裝,從1941/42年的冬季開始,德國人也開始廣泛使用
1943年底,另一種偽裝服一-"Palmenmuster”非常受德軍狙擊手歡迎。這種偽裝服上縫制有便于安插點綴植物枝葉的小環,并有可以安插點綴植物的枝葉實施偽裝的頭盔罩網可以降低頭盔的反光度,實際作戰中,士兵們可以不佩戴頭盔,而是佩戴更為舒適和小巧的軟頂船型野戰帽。
德國狙擊彈藥的發展
?
德國狙擊手認為摧毀敵人的重要裝備,如機槍和電臺,比消滅其操作人員更為重要,因為操作員可以很快的替換,而設備則通常不能迅速更換,標準的德國7.92x57毫米步槍子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純用于機關槍,但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成為步槍的標準子彈,初速878米/秒,通常可以穿透900毫米的沙袋或850毫米的干松木,穿透500米的7毫米的鐵或3毫米的鋼,一堵全厚的磚墻只有幸運時才一槍穿透,但持續的火力將很快摧毀這樣的墻,為此德國狙擊手使用7.92x57毫米穿甲彈用于狙擊作戰,
SmK子彈(SpitzgeschoR mit Kern是一種鋼芯穿甲子彈,最初是為了對付裝甲而開發的,但很快就被用于對付早坦克。后來還有一種用碳化鎢代替鋼芯的變體——SmK(H) (Spitzgescho mit Hartkern),在戰爭結束前的最后幾個月,德國還專門為狙擊手配備了能夠爆炸的B-Patrone特種子彈,這種子彈含有磷燃燒元素和一種接觸任何表面就爆炸的炸藥,由于B-Patrone彈藥的爆炸灌裝稍微不穩定,所以必須小心攜帶和儲存,使用管制相當嚴格,因為它違反了1905年的海牙公約,所以僅限用于東線對付蘇軍,在西線嚴禁使用。
?
被毛瑟槍被子彈擊中的整個經歷非常有趣,粗略地說,那是一種處在爆炸中心的感覺。好像是砰的一聲巨響,四周閃過一道眩目的光,人會感到一陣巨大的震動——不是疼痛,只是一陣猛烈的震動,就像你從電擊受到的那種震動。這是一種極度軟弱的感覺,一種被打擊的感覺,一種枯萎的感覺,被閃電擊中的感覺。擊中頭部或頸部通常會有致命的后果,擊中軀干和腹部有生還的可能,子彈在擊中身體時不會有相同的表現。子彈是尖的,大部分質量在后面,這意味著它們在擊中時容易失去平衡,在穿過身體的過程中一頭接一頭地翻滾,大大增加了傷口的效果,但在很多情況下,過量的能量被浪費掉了,因為子彈以所謂的“射穿”的方式直接穿過目標,而沒有轉移它所有的能量。如果傷者能合理迅速地接受外科治療。否則,極有可能死于內出血或隨后的感染。
?
當一顆高速子彈擊中四肢的長骨時,它不僅會折斷,還會碎裂,使骨頭的相當長的一段變成鋸齒狀的碎片。對于已經超負荷工作的醫務人員來說,除去這些碎片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失去骨頭或主要器官的“肉傷”也可能會非常嚴重。除了明顯的肌肉撕裂外,子彈還會將制服碎片帶進傷口深處,如果不小心將其取出,可能會導致感染。
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部前線是一個特別的問題,那里的整個戰場都被數千具未埋尸的分解細菌嚴重污染。由于現代抗生素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才出現,因此除了截肢外,幾乎沒有其他方法治療,隨之而來的壞疽,但即使截肢也不總是成功的。一些士兵不管戰爭規則,自己將子彈尖被銼平,制成鉛芯裸露在外的達姆彈,達姆彈在擊中或穿透人體時就會炸開。如果一個人的上臂被這樣一種彈丸擊中,這種彈丸的爆發力會把手臂撕裂到只剩下一塊皮的程度。攜帶這種非法改裝彈藥的人被抓獲時,往往會被當場擊斃。
后記
?
德國人為成功的狙擊手設立了一系列獎項,只有防御時“狙擊手造成的傷亡”被計算在內,而不是在攻擊中造成的傷亡,而且這種傷亡必須由軍官或觀察員確認。最初,每10次被授予銀質獎章,但在1944年底被3級的橢圓形徽章所取代,分別是20次、40次和60次,。許多狙擊手不愿意佩戴這些徽章,擔心這樣做時被抓,會造成嚴重后果。德國狙擊手塞普·艾爾伯格認為,任何理智的狙擊手都不會在戰斗中佩戴這樣的徽章,所以他一收到徽章就立刻把它寄回家了。而英國狙擊教官查爾斯·肖爾則表示,他從未見過這樣的徽章。東線的狙擊手如果被抓獲,即使沒有徽章,也會受到特別嚴厲的對待,鑒于有記錄顯示被俘的德國狙擊手在被殺前受到酷刑,許多人覺得戰斗到死更好,大多數人攜帶手槍、手榴彈或沖鋒槍進行最后的個人防御,德軍狙擊手的傷亡有多大,現在已經無從得知,很多狙擊手戰死后甚至沒有自己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