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于氣,止于音。
音樂可以深入人心,在中醫心理學中,音樂可以感染、調理情緒,進而影響身體。在聆聽中讓曲調、情志、臟氣共鳴互動,達到動蕩血脈、通暢精神和心脈的作用。生理學上,當音樂振動與人體內的生理振動(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脈搏等)相吻合時,就會產生生理共振、共鳴。這就是“五音療疾”的身心基礎。
“百病生于氣”!這個“氣”不僅是情緒,五臟的臟氣也包含其中。根據每個人自身的身體結構不同,五臟在臟氣上的差異,配合不同的音樂,就可以使五音防病、養身。當然,我們并不是用某個音去調理某個臟器,而是運用五行原理,使它們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約,五音搭配組合,適當突出某一種音來調和身體。
火部音樂
HUO
——主理內分泌系統
“火”是依據針對心經、小腸經而設計的經絡養生音樂。以具有活潑跳動感的樂器,彈撥出甜美而活力上揚的旋律,調制出如太陽般溫暖明亮的火系能量音樂。其具有固守元氣,幫助人體吸收的特性,可適當減輕胸悶、心慌和吸收不良。
本期是徵調式樂曲:熱烈歡快,活潑輕松,構成層次分明,性情歡暢的氣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常聽徵調樂曲可令心情愉悅、精力充沛、益氣安神、提高睡眠質量的作用。
最佳欣賞時間:21:00-23:00。中醫最講究睡子午覺,所以一定要在子時之前就要讓心氣平和下來,過早過晚聽都不太合適。
伴茶:準備一杯紅茶,略加少量綠茶,可以補益心臟。好,請欣賞(戳下面的小喇叭即可播放)
陰陽五行體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臟:肺、肝、腎、心、脾
五音:宮、商、角、徵、羽
五竅:鼻、目、耳、舌、口
中國音樂追求的清、靜、淡、遠的意境,與中醫學提倡順應自然“恬惔虛無”的法則出一轍。
心——五臟中的君主
心臟通常不會偷懶,它一刻不停的搏動完全符合屬于火的特性。心臟掌控著精神和血液的循環,然而,現實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不斷在減少的睡眠、很少運動的身體無一不在傷害我們的心,所以很容易心臟系統的不適。
心常見不適:失眠、心慌、心胸憋悶、胸痛、煩躁、舌尖部潰瘍。
屬心的音階:徵音,相當于簡譜中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