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針刺療法起源于石器時代嗎?--關于針刺療法的起源探討之二

針刺療法起源于石器時代嗎?--關于針刺療法的起源探討之二

撰文/白興華

 

(原文發表在《上海針灸雜志》2004年第3期)
 

針刺療法是中國傳統醫學所特有的治病手段。關于它的起源時間,晉代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說伏羲氏“嘗味百草而制九針”,在《針灸甲乙經》中又說“黃帝咨訪岐伯、伯高……而針道生焉”。伏羲和黃帝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人物,約生活于公元前35002500年之間。目前公認的觀點是,針刺療法起源于新石器時代(c. 80003500 BC),甚至可以上溯到距今數萬年乃至數1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c. 20000008000 BC1。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既缺乏基本的史實依據, 也存在嚴重的邏輯錯誤,需要修正。

 

1  對傳統針刺起源時間的質疑

1.1 針刺療法與砭石療法沒有淵源關系

一般認為,古人最早使用由石頭磨制成的“砭石”作為針刺用具,待發明金屬冶煉及大規模使用金屬工具后,就用金屬針具取代了砭石。近代考古學將人類社會的早期階段劃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石器時代是人類文明可知的最早的時期,以使用石制工具為特征。因此,將針刺療法的起源追溯到新石器乃至舊石器時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歷史上,古人確曾使用過石制的醫療工具“砭石”治病,并且歷史十分悠久,很可能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甚至更早,到《內經》時期(c. 10432 BC)還應用較廣,與針刺療法共存,常常“針石”(即“九針與砭石”)并稱。但是,迄今為止,所有傳世文獻和新近考古發現都表明,砭石是一種刀狀的醫療工具,主要用途是切癰排膿或作為放血的工具。“以石刺病”的砭石療法與“以針刺病”的針刺療法在治病理念、使用工具的形狀、治療方法及主治病癥等方面完全不同,絕非僅僅是時間上的先與后和工具材料從石頭到金屬的簡單替換,二者之間沒有淵源關系2

 

1.2 從偶然創傷所獲得的經驗積累不是針刺療法產生的主要前提條件

人們認為針刺療法起源于石器時代的第二個理由是:針刺療法的產生是史前時期的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過程中因偶然創傷出血而導致原有病癥減輕或消失, 經過幾千甚至上萬年的不斷經驗積累, 逐漸形成一種系統的治療手段。生產生活中因偶然創傷導致原有病癥減輕或消失的情況也是實際存在。張從正(1156-1228)在《儒門事親》中就記載了一個因偶然創傷出血而導致疾病痊愈的例子(3)在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中也記載有許多因自然出血而致使原有病癥痊愈的事例,如:“當發熱伴有耳聾時,如果出現鼻出血或腸道失調,發熱和耳聾就會痊愈”;“當閉經時,鼻出血是一個好征兆”;“當頭痛劇烈時,鼻孔、耳或口流出膿、水或血液則頭痛會痊愈”4。古希臘人因此總結出許多放血方法,如靜脈切開術、拔罐和蛭吸法等5

事實上,偶然創傷出血導致原有病癥減輕只能用于解釋放血療法的起源。針刺療法與放血療法之間的本質區別是顯而易見的。當將針刺入人體并取出后, 除了對機體造成一定的創傷外,并沒有釋放出任何可見的液體如血液。放血療法則不同,無論采用何種工具如針、刀或拔罐,都必須釋放出少量血液。采用針刺治病的方法不見于任何其他醫學體系,為中國醫學所特有;而采用放血療法治療疾病在許多其他民族醫學體系中都可以見到并且體系相當完備,但沒有哪一個民族的放血療法演變成為與針刺療法相類似的治療手段。這一事實說明因偶然創傷出血而導致疾病痊愈并由此逐漸積累的經驗不是針刺療法形成的主要前提條件。這種觀點是將針刺療法與放血療法混為一談,忽視了針刺療法的獨特性。

 

1.3 針刺療法起源于石器時代的觀點缺少傳世文獻的支持并與考古新發現相矛盾

《內經》為現存最早的記載針刺療法的醫學文獻。雖然其作者為傳說中的黃帝(c. 2650 BC), 但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內經》的成書年代為戰國后期至西漢初期(6)。從《內經》原文可以看出,作者在編撰過程中參照了幾十部先秦古醫書,由于這些古醫書自《內經》成書以后就已亡佚,而《內經》所記載的針刺療法體系又如此完備, 因此,人們推斷針刺療法在《內經》成書以前一定經歷了相當長的發展階段, 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但是,這種推斷缺少最起碼的史實支持,也與新的考古發現相矛盾。

甲骨卜辭是我國目前發現并公認的最早而且比較系統的成形文字記錄,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已經整理出土的數十萬片甲骨中,有許多關于疾病的記載,涉及20多種病癥7,但沒有任何關于砭石、針刺或其他治療手段的確切記載。《周禮·天官冢宰》詳細記載了西周(c. 11th世紀 ~771 BC)的醫療情況,將醫生分為四類,其中的“瘍醫”相當于今天的外科和傷科醫生,采用石制或金屬刀具“劀”(同“刮”)刮去膿血,與砭石療法十分相似,但卻絲毫看不到使用針刺療法治療疾病的痕跡。

作為春秋時期(770-476 BC)使用針刺療法而被經常引用的史料僅有一條。魯成公十年(581 BC),晉景公得了重病,秦國醫生醫緩診治后說“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左傳·成公十年》)。現在一般認為“攻”指灸法,“達”指針刺,這實在只是一種猜測而已。如果從字面上看,“攻”是一種比較猛烈的治療手段,主要指用毒藥(《說文》:“毒,害人之草”)治療外科瘡瘍之法,《周禮·天官·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達”者通也,指用艾灸或熱熨疏通經脈之法,《靈樞·刺節真邪》說:“治厥者,必先熨調和其經,掌與腋、肘與腳、項與脊以調之,火氣已通,血脈乃行。”因病位深且病情重,所以不能使用治療外科病癥的毒藥攻伐,而使用疏通經脈的艾灸或熱熨之法已經來不及,采用一般的藥物(《說文》:藥,治病草)又不能到達病所。

1970年代以來從湖南長沙馬王堆和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的兩批醫書更加對針刺起源于石器時代的觀點提出了挑戰。這些醫書的抄錄年代大致在戰國及秦、漢之際(8),從其古樸文風可以看出其成書年代在《內經》之前, 內容更是如此。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其中許多醫書就是《內經》作者所提及并參考引用的上古醫書。然而,這些古醫書與《內經》又有很多差別,最顯著的差別就是治療方法的不同。在馬王堆古醫書中,雖然治療方法十分多樣,如灸法、砭法、放血法、角法(即拔罐法)、藥物(內服或外用)、導引、按摩、外科手術、祝由等,卻唯獨沒有針刺療法。張家山漢墓古醫書也沒有任何關于針刺療法的記載。

馬王堆和張家山漢墓古佚醫書均為西漢以前醫學著作,它們的出土為研究戰國至西漢初期我國醫學發展的實際情況提供了十分寶貴的文字資料。雖然這些作品主要反映了長江中下游荊楚地區的醫療情況,不能代表當時醫學發展的全貌。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針刺療法的歷史確如人們想象的那樣悠久,那么在這些距《內經》成書不久并且極有可能被《內經》的作者作為重要參考文獻的古佚醫書中,就應該對針刺療法有所記錄。

 

2  關于針刺療法起源時間的新觀點

迄今為止,所有與早期的針刺醫療活動有關的傳世文獻和考古新發現都集中在戰國至西漢之間。除《內經》外,現存文獻中關于針刺療法的最早和最確切記載見于《史記》。《史記》首次為扁鵲和倉公兩位醫家立傳。扁鵲姓秦名越人,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姓名履歷可考的醫學家, 約生活在公元前407310年之間。秦越人類似神授的學醫經過, 高超的技藝和四處奔走為民解難的生活, 使趙人聯想到他如同翩翩飛舞, 到處傳遞佳音吉信的喜鵲, 故尊稱他為扁(讀biàn)鵲。據《史記》記載,扁鵲曾指導他的學生厲針砥石,以外取三陽五會,治愈了虢太子的尸厥癥,因此,歷史上也有扁鵲創制九針的說法。近年在山東省微山縣兩城山出土的東漢畫像石中,4塊上半身為人、下半身為鳥的神物浮雕。神物一只手和來人中為首的那個相握, 另一只手則作揚舉狀, 或徒手無所握, 或是握一短棒狀物。經專家考證確認這些浮雕是帶有濃厚神話色彩的針灸行醫圖, 醫生正在一邊切脈一邊針刺, 而且半人半鳥的醫神可能就是扁鵲(9)

由于扁鵲的生活年代比較久遠,歷史上關于他的記載和傳說都蒙上一層濃厚的神話色彩,使人們很難將史實與神話傳說清楚地區分開來。倉公(c. 215 BC~?)則與司馬遷(c. 135 BC~?)在年代上相距較近,因此在《史記》中記載得非常詳細并且真實可靠。倉公姓淳于名意,他是現存最早的一位有確切史實可考的醫家。《史記》記載了倉公的25診籍”, 是我國現存最早見于文獻記載的醫案。通過這些醫案,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西漢初年醫療的實際情況。通過分析倉公的25個病例可以看出:(1)倉公采用藥物治療10例,灸法與針刺各2例,表明倉公治療上以藥物為主,但據傳他曾著有《倉公灸法》一書10,說明他可能也十分擅長灸法。(2)倉公采用“灸左大陽明脈”治療齲齒的案例完全是遵循《足臂》與《陰陽》的理論,因此可以認為公乘陽慶傳授給他的脈書很可能就是《足臂》或/及《陰陽》;(3)倉公采用針法治療僅2例,并且沒有提到具體穴位及針刺操作方法, 這一事實至少說明針刺療法在西漢初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并得到普及推廣。

 

3  結論

事實和邏輯推理都證明:針刺療法與“以石刺病”的砭石療法有著本質的不同,二者沒有淵源關系;從偶然創傷所獲得的經驗積累也不是針刺療法產生的必要前提條件,因而在此錯誤前提下推斷出的關于針刺療法起源于石器時代的結論也必定是錯誤的。迄今為止,所有傳世文獻和新近考古發現也都清楚地表明,針刺療法的歷史并非人們想象的那樣悠久,可以上溯至石器時代。實際情況可能是,針刺療法最早出現于戰國時期,傳說中的扁鵲極有可能就是針刺療法的創始人;發展于西漢初,倉公是典型的代表;而西漢中后期《內經》的成書則標志著針刺療法理論和實踐的完全成熟。

 

4  參考文獻

1 甄志亞. 中國醫學史(高等醫藥院校教材).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5

2 白興華. 針源于砭嗎?中國針灸,2004243):215217

3 李復峰. 歷代針灸名家醫案選注. 哈爾濱: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143

4 Hippocrates, 8 volumes, English translation by W. H. S. Jones, et al.  Cambridg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23, Vol. IV: 151, 167, 183

5 Roberto Margotta.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New York: SMITHMARK Publishers, 1996 6667

6 河北醫學院. 靈樞經校釋.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26

7 110

8 馬繼興. 馬王堆古醫書考釋.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28

9 劉敦愿. 漢畫象石上的針灸圖. 文物, 1972(6): 4751

10 郭世余. 中國針灸史.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69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針法和灸法有什么區別?聽聽老中醫怎么說
中醫針灸:五千年華燦閃耀至今
砭石與針刺是一回事嗎?……王敬
砭術發展簡史
〖中醫針灸〗??膝痛針刺療法??
銀針傳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治县。| 葵青区| 乌苏市| 游戏| 成都市| 蒙山县| 宁夏| 宝应县| 阳山县| 师宗县| 安塞县| 抚顺市| 资兴市| 璧山县| 六盘水市| 洛川县| 壤塘县| 晴隆县| 会泽县| 贺州市| 永兴县| 高邮市| 阳城县| 黄冈市| 安顺市| 资兴市| 鸡西市| 普洱| 洛川县| 上饶县| 七台河市| 行唐县| 商洛市| 合江县| 顺昌县| 乌审旗| 平利县| 太和县| 吕梁市|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