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接受改造的溥儀聽到“抗美援朝”的消息,當即撕開棉衣,取出印章說:“這是我26年前從故宮偷出來的,現在我自愿上交政府!”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讓我們來接著往下看。
到底是什么樣的印章能夠讓溥儀貼身收藏二十來年,任何人都不說?那為何現在又拿出來呢?
說到溥儀,我們都知道他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原以為他下位后會被抓或者被賜死。
沒想到他依舊能夠在紫禁城過著自己閑云野鶴的生活,不僅保留了下位前作為皇帝該有的傳統,每年還會有當時政府下發的幾百萬零花錢。
這日子過得比當初在位時還要舒坦,只可惜十幾年后被馮玉祥下令轟出了紫禁城。
他一個皇帝什么都不會被趕出去了吃什么喝什么,想到這兒,溥儀走之前匆匆忙忙裝了幾箱子寶貝和銀子,以此來維持以后的生活。
這其中就有這枚印章,他極其寶貝誰都沒有告訴,他把它縫在了自己的衣服里頭,就這樣帶著一幫人連夜逃出了北京。
此后不管是逃亡路上頻繁變賣珍寶維持生活,還是被迫于立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也不管是被蘇聯當做戰犯扣押,還是被遣返回國后的改造期間他都沒有把它拿出來,一直藏在身上,就像是他的“朋友”,就這么形影不離過了二十來年。
這個印章叫做田黃三連印,由一種田黃石的石頭雕制而成。既然是石頭怎么會如此珍貴呢?
據記載,這個田黃石只有我國福建的一個壽山村才有,一斤重的田黃石如今竟市值一億。
據記載這個三連印是乾隆年間讓工藝了得的工匠雕刻而成,只見這三枚印章由三條石鏈連接在一起讓人詫異的是鏈條中間沒有一絲黏連的痕跡。
據福州工藝美術師林廷良所說將石頭制作成像三連印這種靈活的鏈條很難,這種手法被稱為鏈雕技法沒有大師級別的功力是很難雕出來。
而且這枚三連印每個石頭它的顏色都相差無幾,要知道就是同一塊石頭全身的顏色都不可能完全一致。
就算找到了大小合適的石頭想要保持顏色一致又要保持鏈條不斷更是難上加難,必須要做好十分的把握才能下手,足以可見古人的技藝甚是高超。
這枚印章兩側都為正方形分別刻有“惟精惟一”和“乾隆宸翰”,中間的印章為橢圓形,上面刻著由花紋圍繞的“樂天”兩個字。
看似不值錢的石頭沒想到無論是取材還是后天雕琢都十分考究。這個印章可以說是稀世珍寶,怪不得溥儀走到哪里也要帶著它。
不過也有專家猜測,溥儀之所以留著它還有一個原因。
這枚印章的刻字包含了乾隆既想要做一個勵精圖治的好帝王和又想要做一個安于自己處境無憂無慮的普通人的想法。
這正好符合下位后當時溥儀的心情,因此才深得溥儀喜愛,貼身而帶。
還有人猜測這枚印章歷經幾代皇帝,可能在溥儀看來他最為看中的并不是它本身的價值而是它其中蘊含的意義。
所以才會陪伴他風風雨雨二十來年就好像他從未離開過家。不過最終他還是將它上交給了國家。
在抗美援朝爆發之際,他正在撫順接受勞改。面臨動蕩的時局,他怕自己以后的生活難以預料決定上交這枚印章。
試圖通過這個印章來換取自由之身,可惜并沒有成功。
雖然國家很感謝他的捐獻,但規矩就是規矩不可隨意更改,他只好老老實實地接受勞改,最后由于在改造中表現比較好,被提前釋放。
這枚三連印又又回到了故宮,而溥儀卻與那擁有著高高的城墻的紫禁城再沒有了聯系,想必當初被迫離開之時他也明白只有這枚印章才是唯一的慰籍吧。
如今這枚印章有了很好的去處,而溥儀成為了“樂天”中那個無憂無慮的普通人也算是一個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