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很多園林,見過不少美景,然而風(fēng)景中的那些古建筑你卻不一定都認(rèn)識比如:亭、臺、樓、閣、軒、榭、廊、舫。
一種開敞的小型建筑。平面一般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常設(shè)在園林中或風(fēng)景名勝等處。設(shè)在路旁或大道上的稱“涼亭”、“長亭”。此外,還有井亭、碑亭等。
常記西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李清照《如夢令》
西湖集賢亭
亭子是供人憩息的場所,
也是園林中重要的點景建筑。
最古老的園林建筑形式之一,
高出地面而建的平面建筑物,
是一種露天的、表面比較平整的、開放性的建筑。
山東青島瑯琊臺
高而平的建筑物。《園冶》中言:“園林之臺,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無屋者;或樓閣前出一步而敞者,俱為臺。”
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樓是指兩層以上的大型建筑物。
樓在建筑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
處于建筑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guī)恢谩?/p>
湖南岳陽岳陽樓
一指兩層以上的房屋;二指建筑物的上層部分或有上層結(jié)構(gòu)的,如鼓樓、鐘樓等。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
寵辱皆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重屋為樓,四敞為閣。
閣四面皆有窗,且也設(shè)有門,
四周還都設(shè)有挑出的平座,
供人環(huán)閣漫步、觀景。
滕王閣
閣是一種底部架空的高層建筑,通常四周設(shè)隔扇或欄桿回廊,供遠眺、游憩、藏書和供佛之用。閣與樓都是多層建筑物,在早期,二者有區(qū)別,后世閣、樓二字互通,無嚴(yán)格區(qū)分。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
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唐·王勃《滕王閣序》
與亭相似,同是供游人休息、納涼、
避雨與觀賞四周美景的地方。
多置于高敞或臨水之處,
用作觀景的小型單體建筑。
北京恭王府湖心亭詩畫舫棣華軒
一指有窗檻的長廊或小室。二指殿堂前檐下的平臺。古時皇帝不坐正殿而在殿前平臺上接見臣屬,稱“臨軒”。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唐·王維《少年行四首》
多指水榭,是臨水而建,
供人們休息、觀景的建筑。
依靠周圍景色建榭,
且平臺的一部分伸出水面。
江蘇南京紫金山流徽榭
榭作為一種建筑名稱有多義:
1.造在高臺上的開敞式房子;
2.古代存置兵器和講武的場所;
3.收藏兵器的地方;
4.內(nèi)部空間不加分隔的開敞的廳堂。
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綠。
——宋·晏幾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廊是連接兩個建筑物之間的通道。
上有頂棚,以柱支撐,
用以遮陽、擋雨,
便于人們游走過程中觀賞景物。
頤和園諧趣園游廊
屋檐下的過道或獨立有頂?shù)耐ǖ溃缱呃取⒂卫取?/p>
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
——宋·蘇軾《海棠》
似船而不能劃動,
故而又稱之為“不系舟”。
仿照船型而造的一種建筑,
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
頤和園清晏坊
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園林的水面上建造起來的一種船型建筑,借人們游玩設(shè)宴、觀賞水景。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
——唐·李珣《南鄉(xiāng)子·乘彩舫》
牌坊是一種紀(jì)念性建筑,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樓等幾個部分組成。它的形式有一間兩柱、三間四柱等,柱子之間架有橫梁相連。梁的上面承接有一到三層石板,也就是鐫刻有文字的枋,枋上建有樓,有些樓還有特別明顯的頂蓋。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詩·陳風(fēng)·衡門》
紹興魯鎮(zhèn)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