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連日暴雨,多省發生洪澇災害。江西鄱陽14座圩堤現決口,鄱陽湖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流域性大洪水正在形成。21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19條超歷史紀錄。災害防御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今年的洪水堪比98年,為何如此嚴重?是如何形成的了?后續會如何發展了?
厄爾尼諾現象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一種現象,大范圍熱帶太平洋溫度升高,也就是海洋“發燒”了。
而海洋是控制地球氣候穩定的最重要因素,海水溫度的微小變化,就會使全球氣候就會出現大規模的異常。
在正常情況下,西太平洋海水溫度較高,大氣的上升運動強,降水豐沛;而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溫度較低,大氣為下沉運動,降水很少。
而當厄爾尼諾出現之后,導致西太平洋的暖海水涌向中、東太平洋,西太平洋溫度下降,大氣上升運動減弱,降水減少,造成那里嚴重干旱。而中、東太平洋溫度升高,大氣上升運動加強,暴雨成災,引發洪水。
對于我國來說,厄爾尼諾的出現往往伴隨著洪災。1997到1998年的厄爾尼諾,造成了中國在1998年遭遇的特大洪水。
98抗洪
2020年5月8日,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自2019年1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溫度增高,新一波厄爾尼諾事件已經發生,強度為弱。當時就預計今夏澇重于旱,如今發生的洪水證明果然如此。
但這一次的厄爾尼諾非常怪異,遠遠比不上1997/1998年的強度,持續時間又很短,是一次“非典型厄爾尼諾”。但是氣候科學是非常非常復雜的,盡管是弱厄爾尼諾,大氣響應已經出現了,引發了一波強降雨。
厄爾尼諾,是引發今年洪水的一只猛獸。
更主導的因素是副熱帶高壓,它是主導整個長江中下游汛情走向的關鍵。
什么是副熱帶高壓了?為何如此厲害?
赤道較熱,空氣受熱上升,從赤道地區上空源源不斷流來的大氣向兩極移動。地球自轉使得大氣移動方向在副熱帶地區(北緯30度)變成了自西向東,與地球平行的運動方向。
這會對后續空氣進行阻礙,使得其他上空空氣聚集并且被迫下沉,產生了副熱帶高壓。
它是中、高緯度地區與低緯度地區水汽,熱量和能量輸送、平衡的關鍵,是影響中國氣候的主要天氣系統。我國影響最大是西北太平洋副高。
副熱帶高壓形成示意圖,圖片來自科普中國。
副熱帶高壓本身溫度較高,被它控制的地方,天氣晴朗,高溫少雨,許多沙漠就是在副熱帶高壓形成的。
但其本身來自海洋,水汽豐富。當其進入到中國后,與來自北方的較冷氣流相遇,就會形成廣泛的降雨帶,即鋒面降雨或冷峰降雨。
而在一般情況下,副熱帶高壓登陸中國后,在6-7月,就會逐漸北上,來到北方,給華北地區帶來降雨。
但是,今年的副熱帶高壓太奇怪了!
在西伯利亞阻塞高壓和北方冷渦的聯合打壓下,副熱帶高壓無法成功北上,只能一直呆在南方搖擺不定的發展, 南方一直無法出梅雨季節,一直處于大規模降雨。
在7月12日,副高已經北抬,立馬南方暴雨帶減弱。但不湊巧的是,北方冷渦發育,北京迎來暴雨。它要做的,就是打擊副高,趕回南方。
7月12日
果不其然,7月13日,也就是今天,云團再次回到了南方,而這又將會帶來降雨。
7月3日
今年出現了非常奇怪的氣候現象。先是不典型弱厄爾尼諾現象的發育,后來又是無法北上的副熱帶高壓,使得降雨帶一直位于南方地區,導致了洪水的產生。未來,南方地區洪水會如何發展,還是要看副熱帶高壓能不能成功北上。如果能,洪水災害會大大減輕,如果不能,那就需要我們做好準備,抗擊洪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