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之曇曜五窟

      .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的崖壁,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2華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佛龕1000多個,石雕佛造像51000這么多的洞窟、這么多的石雕造像,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大致弄清其發展歷史和藝術特色呢?我覺的一種比較好的方式是依據洞窟開鑿時間的先后來游覽,從最早開鑿“曇曜五窟”1620窟開始看,再看513窟,最后看西部的石窟,這樣就會感受到佛教藝術完成中國化的全過程,感受到南北朝時期生活的流行風尚發展脈絡,以及這種流行風格是如何影響佛像藝術的。或者先從東到西大致走一遍,然后再從20窟開始再往回看一圈。
  云岡石窟佛教藝術按石窟形制、造像內容和樣式的發展,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稱為曇曜五窟,是云岡石窟最早開業鑿的五個洞窟。讓我們先從這五個石窟看起吧:

   走到這個“曇曜五窟”的標示石處,就來到了云岡石窟最早開鑿“曇曜五窟”所在地。


  讓我感到十分有趣的是,這曇曜五窟的主佛像竟然都是北魏的皇帝,從第1620窟依次為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未繼位)、文成帝。他們面相半圓,深目高鼻,眉眼細長,蓄八字須,兩肩齊挺,肩寬體壯,右袒或通肩服裝,具有濃厚的西方風格,強烈地反映出國家集權色彩,表現出佛教對王權的依賴性,佛教徒們忠君禮佛、拜佛如同禮皇帝。 

  此為云岡石窟景區的示意圖。云岡石窟分為東、中、西三區一字排列,東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由于現在的石窟景區入口設置在東部,因而游客很自然的都是從東往西,從第1窟、第2窟開始至第20窟……第45窟的順序游覽的。其實,云岡石窟有三大歷史建造時期,佛像呈現出比較明顯的變化。位于中部、編號16-20的石窟是最早期開鑿的,由北朝時的高僧曇曜負責開鑿,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曇曜五窟”,這一時期的佛造像高大,面向豐圓,高鼻深目,雙肩齊挺,顯示出一種勁健、渾厚、質樸的造型作風,有著北魏鮮卑族強悍健壯的民族特色。

   20窟(又名白佛爺洞),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  
       第20窟正中的這尊露天大佛是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 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云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是宣傳媒介山云岡石窟的標志。
  佛像身披右袒袈裟,呈結跏趺坐狀,手勢為大目如來定印狀,定印,又稱禪定印,是表示禪思,使內心安定的意思。據說釋迎佛在菩提樹下禪思入定,修習成道時,就是采用這種姿勢。這尊露天大佛是文成皇帝的象征,他恢復佛法,開鑿云岡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態,表現出佛教徒對他的敬意。大佛的衣紋成階梯狀排列,線條簡潔,顯示出一種粗重厚實的質感,反映了鍵陀羅造像和中亞牧區服裝的特點。
   無論你從哪個角度看,第20窟的這尊大佛的嘴角始終呈現微笑狀。
  據文獻記載,云岡石窟最早是在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由和尚曇曜主持,開鑿了石窟五個(“曇曜五窟”),現編號為第16窟至20窟,其他石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比敦煌石窟晚94年,較龍門石窟早35年,它并不像前兩者那樣,歷經多個朝代開鑿,而是由鮮卑族終北魏一朝所建成,距今已有1550年的歷史。
   第19窟窟外東西鑿出兩個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這是第19窟西面耳窟的佛像特寫。
  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和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各有特點。敦煌莫高窟看壁畫飛天、泥塑和藏經洞;洛陽龍門石窟看造像題記和碑碣,那么云岡石窟看什么?資料介紹,云岡石窟是印度佛像中國化的起點,雕刻技藝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秦漢時代雕刻藝術的優秀傳統,又吸取和融合了健陀羅藝術、波斯藝術的精華,這對絕大部分普通游客而言,這些描述只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概念。游覽之后,我感覺云岡石窟與其他石窟很大的一個不同點就是形體高大的佛像眾多,屬于華麗輝煌的典型皇家風范石雕。
  第19窟(寶生佛洞,公元460-470)。19窟主佛像結跏趺坐,高16.8米,是云岡石窟中第二大佛。佛像耳輪齊肩,下頜崩毀。舉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撐。衣紋簡潔明快,輕薄貼體,袈裟邊飾折帶紋。南壁羅睺羅因緣是云岡最早的佛教故事圖像。窟外東西各開一耳洞,內一倚坐佛像。這種分窟安置三世佛的布局設計,既有變化,又顯莊嚴,是北朝石窟形制的新創舉。     
  第19三世佛主像面容慈祥,端莊穩靜,是景穆帝拓跋晃的象征。拓跋晃是佛教的崇拜者,可惜未登王位便去世了??邇葷M雕千佛,西側的羅眼羅實子因緣像,頗具西方造像風格。
       看到這個石窟上的三個大窟窿沒有?這是被盜走佛像后的殘存。解放以前,被盜往海外的云岡佛像竟達1400尊之多,現在分別散落在海外的大小博物館內。
  第18窟三世佛立像,高155米,主像身披千佛袈裟,安詳沉靜地站立在二佛之中。釋迦立像暗示了曾經滅過佛的太武帝拓跋燾,從面部表情露出一種懺悔的神態。
  第18窟中意喻太武帝拓跋燾化身形象的大佛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左手放在胸前,做了一個“捫心自問”的懺悔姿態,這種手心向內的佛像造型可謂“空前絕后”。大佛披的“千佛袈娑”,上面的每一尊小佛都有被害的佛教徒之意,壓在太武帝化身的大佛上。
  這尊佛像的造型也揭示了中國歷史有名的一次“滅佛運動”。北魏從道武帝拓跋洼定都平城(大同市)開始,注意推祟佛教,平城一度造寺建佛盛行,僧侶人數增多。始光元年(公元424),太武帝拓跋燾繼位后,仍然祟教佛法,但太武帝主要祟尚武力,通過戰爭兼并了北方大部分地區。司徒崔浩是太武帝的謀臣,在戰爭中出謀劃策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信奉道教。在崔浩的引導下,太武帝對道教產生了興趣,太延六年(公元440)將年號改為太平真君,大肆宣揚道教。恰好在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陜西發生了蓋吳起義,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太武帝在長安一座寺院內發現了兵器、藏在寺院中的女人。于是,太武帝在司徒崔浩的鼓動下,開始下令全國性滅佛、毀毀壞寺院、燒經書、坑殺僧人,使佛教傳人中國后首次遭到打擊,這是歷史上有名的“魏太武滅佛事件,佛教界稱為法難”。佛教史將太武帝滅佛、以后的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五代后周世宗滅佛,統稱三武一宗。據說太武帝滅佛后身染重病,對滅佛深感后悔,并且誅殺了崔浩等人。太武帝的孫子文成帝繼位后,開始恢復佛教,很快各地建寺造佛,允許高僧復興佛法。
  因而,說起曇曜開鑿云岡石窟,就應該從上面提到的“魏太武滅佛講起。曇曜,少年出家,原是涼州(甘肅省武威市)的高僧,到達平城后受到太子拓跋晃的禮遇,開始管理眾僧。太武帝滅佛時,他逃離了平城。文成帝興佛后,曇曜在路邊巧遇文成帝車隊,俗話說:馬識善人,文成帝的馬咬住曇曜的袈裟不放,于是曇曜就成為管理全國僧尼事務的沙門統。曇曜是以禪業著稱的高僧,在文成帝的贊同下,選擇了武周山南麓這塊幽靜之處進行開窟修禪。從公元460年開始,曇曜組織了開鑿石窟的建設,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區五處石窟,就是著名的曇曜五窟
  第17窟(彌勒三尊洞):公元460-47017窟主像是菩薩裝的交腳彌勒,高15.6米,頭戴寶冠,胸佩蛇飾及短瓔珞,臂著釧,斜披絡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腸長裙,獅子座,具有濃郁的異域情調。窟小像大,表現出明元帝拓跋嗣的盛氣凌人的樣式。
  第17窟的西壁立佛面龐渾圓,造型古樸壯美。東壁坐佛雙肩齊挺,服飾線條流暢,刀法嫻熟??邇人谋谝郧Х鸬窨虨橹鳎裣袂搴唲胖?,純真樸質,反映了云岡早期造像的藝術特點。西壁佛像背光外緣供養天,單腿半跪,雙手捧蓮,神情恬靜,造型優美。明窗東壁太和十三年(487)造像龕,是云岡石窟分期斷代的重要標尺。
  第16窟(立佛洞,公元460-470年)。 1617窟是一組。第16窟主像為釋迦立佛,高13. 5米,波紋狀發髻,清秀俊逸。而相清秀,英俊瀟灑。身著厚重的毛氈披,胸著佩結帶,大裙齊胸,立于蓮花座上,顯示出道武帝拓跋珪征服鮮卑諸部,建立北魏王朝的英雄氣概。佛像身穿褒衣博帶式袈裟,胸前結帶下垂,屬北魏太和年間推行漢化時的服制。
  云岡石窟的開鑿從北魏朝的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續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東魏、北齊、隋及初唐,平城改為云中郡恒安鎮治。初唐以后,平城呈現蕭條景象,云岡石窟的建設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未有大項工程。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千年一窟看云岡”,它如何能與莫高窟、龍門石窟并稱?
云岡石窟導游詞(57p)
山西----云岡石窟(第16-20窟)
古剎佛光—從五臺山到云岡石窟【9】云岡石窟(上)
四十年代水野版云岡圖集:第十八窟
20180806游曇曜五窟——云岡石窟發軔之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仁县| 仁化县| 牟定县| 天津市| 北京市| 陕西省| 屯昌县| 文登市| 额尔古纳市| 伊宁县| 磴口县| 西畴县| 北票市| 油尖旺区| 珠海市| 邢台县| 南城县| 霞浦县| 贵州省| 二手房| 嘉定区| 平顶山市| 靖宇县| 诏安县| 柳州市| 葵青区| 太仆寺旗| 临澧县| 惠水县| 图片| 古交市| 海林市| 临泉县| 吉安县| 武穴市| 惠州市| 忻城县| 民权县| 英山县| 莲花县| 三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