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高血壓聯盟(中國)、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發布2010年更新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是在衛生部疾控局的領導下,由中國高血壓聯盟和國家心血管中心組織全國近百位知名專家參與,在2005年版的基礎上廣泛征求意見,經過多次研討,歷時兩年完成。本次指南根據我國心血管病流行趨勢和循證醫學研究的進展,并參考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國指南修訂而成,符合中國人群特點,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是中國高血壓防治的指導性文件。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其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主要并發癥,不僅致殘、致死率高,而且嚴重消耗醫療和社會資源,給家庭和國家造成沉重負擔。國內外的實踐證明,高血壓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可明顯減少腦卒中及心臟病事件,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有效降低疾病負擔。
血壓測量是評估血壓水平、診斷高血壓以及觀察降壓療效的主要手段。目前,在臨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診室血壓、動態血壓以及家庭血壓三種方法。
診室血壓
選擇符合計量標準的水銀柱血壓計,或者經過驗證(BHS和AAMI、ESH)的電子血壓計。
使用大小合適的氣囊袖帶,氣囊至少應包裹80%上臂。大多數成年人的臂圍25cm-35cm,可使用氣囊長22cm-26cm、寬12cm的標準規格袖帶(目前國內商品水銀柱血壓計的氣囊的規格:長22cm,寬12cm)。肥胖者或臂圍大者應使用大規格氣囊袖帶;兒童應使用小規格氣囊袖帶。
測血壓前,受試者應至少坐位安靜休息5分鐘,30分鐘內禁止吸煙或飲咖啡,排空膀胱。
動態血壓
使用經BHS、AAMI和/或ESH方案驗證的動態血壓監測儀,并每年至少1次與水銀柱血壓計進行讀數校準,采用Y或T型管與袖帶連通,兩者的血壓平均讀數應<5mmHg。
測壓間隔時間可選擇15、20或30分鐘。通常夜間測壓間隔時間可適當延長至30分鐘。血壓讀數應達到應測次數的80%以上,最好每個小時有至少1個血壓讀數。
目前動態血壓監測的常用指標是24小時、白天(清醒活動)和夜間(睡眠)的平均收縮壓與舒張壓水平,夜間血壓下降百分率以及清晨時段血壓的升高幅度(晨峰)。
24小時、白天與夜間血壓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時段血壓的總體水平,是目前采用24小時動態血壓診斷高血壓的主要依據,其診斷標準包括24小時: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間:120/70mmHg。
夜間血壓下降百分率:(白天平均值–夜間平均值)/白天平均值。10-20%:杓型;<10%:非杓型。收縮壓與舒張壓不一致時,以收縮壓為準。
動態血壓監測也可用于評估降壓療效。主要觀察24小時、白天和夜間的平均收縮壓與舒張壓是否達到治療目標,即24小時血壓<130/80 mm Hg,白天血壓<135/85 mm Hg,且夜間血壓<120/70 mm Hg。
家庭血壓
用經過驗證的上臂式全自動或半自動電子血壓計(BHS和AAMI、ESH)。
家庭血壓值一般低于診室血壓值,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135/85mmHg,與診室血壓的140/90mmHg相對應。
家庭血壓目前還沒有一致的測量方案。一般情況建議,每天早晨和晚上測量血壓,每次測2-3遍,取平均值;血壓控制平穩者,可每周1天測量血壓。對初診高血壓或血壓不穩定的高血壓患者,建議連續家庭測量血壓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測量2-3遍,取后6天血壓平均值作為參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