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都以為正確坐姿的要訣只有一個字——直!直到“霸道總裁”告訴我那并非做正確的坐法……
上周拜訪剛拿到一億融資的CEO朋友。一走進總裁辦公室,便見他仰坐在辦公椅上。“太不低調,也不健康!”我當然不會錯過機會,當面教育老總的機會可不常有。但總裁很快打了我的臉:這是醫學院教授建議我的最佳坐姿!
背痛:世界第一致病因素
2015年6月,一項針對全球188個國家的健康分析指出,背痛,尤其是下背部疼痛,現已成為全球頭號健康殺手。
《柳葉刀》雜志報道指出,在致命性的疾病中,背痛已經是造成殘疾的前十大因素之一,還可引起包括心臟病、瘧疾等嚴重疾病。成年人中,四成以上的人一年內背痛時間超過一天。
骨骼結構研究發現,無論走路、跑動抑或跳躍,人體改變姿勢時所產生的振動波,都由人類脊椎骨的椎間盤吸收。脊椎骨的4個自然彎曲弧度,有助于合理分配這些力量,同時也為人體提供必要的結構支持、穩定性和橫向活動能力。
當人們站立時,體重接近三分之一都作用于下背部;而一旦進入運動狀態,脊椎骨會直接擠壓椎間盤,改變它們的自然隊列,從而承受更大作用力。
所以,如何在坐著的時候為脊椎減負,對背部健康非常關鍵。尤其是現代靜態生活模式,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坐著,坐姿是否健康,影響更大。
坐直?不是最好
人的脊椎骨分為四個部分,從上至下分別是頸椎、胸椎、腰椎和骶骨。而其中承受體重壓力最大的區域是第三個部分,即腰椎。
正常人心目中的標準坐姿,就是兩個90度:背部跟大腿成90度(可能擴展到100度左右),大腿與小腿成90度。
與彎腰駝背或者向前傾的坐姿相比,90度角坐姿的確更勝一籌。
然而,通過科學儀器探測發現,在這種坐姿之下,椎間盤發出的聲響依然很大,同時磨損率也很高。因為幾乎整個上半身的重量都作用于脊椎骨的最下面兩個部分——腰椎和骶骨。
2006年,一項加拿大巴爾博塔大學醫院的研究發現,以90度角的坐姿坐上一小時,就可能增加慢性背痛發病風險。
135度 最理想的坐姿
最完美的坐姿,是身體跟大腿成135度角。
以這個角度坐著,作用在椎間盤和相連肌肉和肌腱上的壓力最小,體重被更平均地分配在整條脊椎骨上。
不過,135度坐姿也講究細節。背部必須保持緊貼椅背,確保脊柱有受力點支撐。這意味著,一張能夠調節靠背角度的椅子必不可少。
如果椅背固定90度,而強行在椅子里坐135度姿勢,對背部和脊椎的傷害同樣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