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丹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及心研所、美國共濟會醫學研究所
石少波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及心研所
性別差異體現在心血管疾病(CVD)的病理過程、癥狀、治療和臨床結局等方面,但是臨床上常忽視女性的特殊性,影響了疾病的防治。為此,美國心臟協會(AHA)趕在3.8國際婦女節前發布了一份旨在關注女性缺血性心臟病(IHD)防治的科學聲明(Top Ten Things To Know Preventing and Experiencing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s a Woman: State of the Science)。該聲明集中了女性與IHD的最新研究,并歸納了女性IHD(包括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表現、影響女性接受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的因素。
1.與男性相比,女性IHD患者預后較差。女性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更易出現并發癥,如較高的PCI術后出血風險;女性心絞痛及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合并非梗阻性IHD的比例高于男性,且預后也差于男性。
2. 2012年AHA調查女性對CVD的認識發現:
●56%的白人女性認為CVD是首位死亡原因,而非裔、西班牙裔女性,雖然CVD風險最高,但認知度低;
●一半女性認為自己對女性心臟病的認識很清楚,但是其中絕大多數人卻不能準確識別IHD的癥狀;
●2012年將胸痛認作女性心臟病發作的危險信號的比例低于1997年的調查結果(56% vs. 67%);
●對女性非典型IHD癥狀的認知度非常低。
3. 女性的平均壽命長于男性(也導致老年女性罹患IHD的風險較高),但35-44歲之間的年輕女性死亡率在增加,而同齡男性的死亡率卻在下降。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吸煙和代謝綜合征是缺血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年輕女性對IHD的前驅癥狀認識不足,未能正確評估。
4. 在美國,IHD的流行病學和死亡率存在種族差異:非裔女性(7.0%)的發病率高于拉美裔(5.9%)和白人(4.6%)。IHD是非裔(23.4%)和白人(22.9%)女性首要死亡原因,在拉美裔(20.5%)、亞太裔(20.8%)、印第安/阿拉斯加原居民(16.9%)女性中為第二死亡原因。
5. 女性發生IHD是多種危險因素導致的,包括社會心理、肥胖、代謝綜合征、糖尿病、血脂代謝異常、運動減少、吸煙、年齡、高血壓等危險因素。女性應該在兒童時期就開始控制主要的心血管危險因素,以防治IHD的年輕化趨勢。
6. 至關重要的是,醫生應正確及時地評估女性的IHD風險,但這有賴于理想的風險評估工具,以正確識別女性獨有的風險。
7. 研究表明女性發生胸痛的比例小于男性,但IHD的前驅癥狀更常見,如急性心臟事件出現前有氣短、長達數周或數月的異常疲乏等。而這些前驅癥狀常常不能為女性自身和醫生所識別,為此經常耽誤對癥狀的及時評價。
8. 當評估IHD女性患者時,應該考慮男女性別差異 (包括風險、機制、評估,護理干預、癥狀)和潛在的診斷困難性。
1. 臨床實踐
●對醫護人員和IHD高危女性增加教育,常規評估IHD的危險因素;
●所有醫療提供者和婦科醫生在篩查疾病、身體檢查時,常規評估IHD的性別特異性危險因素;
●用健康的方法降低女性或女孩的危險因素;
●在接診女性患者時,將評估IHD危險因素和控制危險因素作為醫療的必要工作。
2. 臨床研究
●允許對臨床試驗進行性別分析,并報道性別差異性結果;
●鼓勵使用常用的數據元素,在研究間進行數據共享,并用大數據分析性別對療效的作用;
●擴大IHD癥狀的入選標準,而不僅僅局限于胸痛;
●為女性和不同民族的女性制定個體化干預措施,特別是在心臟康復方面,以增加女性的參與度和完成度;
●以社區為基礎來開發文化敏感性的研究方法,以滿足缺醫少藥的女性人群需求。
3.政策
●資助改善女性防治IHD的研究;
●進行非梗阻性冠心病女性患者的IHD診斷、治療和臨床結局的隨機化臨床試驗;
●識別和排除治療、臨床指南應用上的性別偏見;
●制定準則,以評價女性IHD患者或高危人群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指南的有效性。
4. 公共健康教育
改進方法來傳播信息,包括女性的危險因素、癥狀、行為和應對缺血癥狀的必要措施。
★ 專家簡介 ★
醫學及哲學博士,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教授,獲“楚天學者”稱號。2004~2015年,在美國Masonic Medical Research Laboratory留學深造,期間獲得Gordon K. Moe青年學者獎,ACC(美國心臟學會)紐約分會青年學者獎第一名等獎勵。 主要研究方向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心源性猝死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學;心血管藥理學(包括中草藥)、基因學、治療學、及干細胞的轉化研究。目前擔任Circulation, Heart Rhythm等主流雜志的編委和評審,是美國心臟協會(AHA)、華裔美國心臟協會(CnAHA),美國生理協會(APS)和心律協會(HRS)等學術組織的會員。2014年受聘為CnAHA教育委員會副主席,及心律協會Fellow(FHRS)。2015年獲選為中國心律學會(CHRS)遺傳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員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