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屬于電磁波的范疇,是一種具有強熱作用的電磁波。輻射熱療法是利用紅外輻射進行治療,有止痛、消腫和改善局部血循環的作用。
心脈隆注射液
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結果顯示,在標準抗心衰治療基礎上加用心脈隆注射液(100mg/2mL),以5mg/kg劑量靜脈滴注,每日2次,連續用藥5天,可明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NYHAⅡ~Ⅲ級)的心功能分級,改善中醫癥狀,提高LVEF和6MWD,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新活素
相關研究
HF-ACTION研究共納入2331例左室射血分數(LVEF)<0.35的CHF患者,平均隨訪30個月。結果:康復運動降低全因死亡和住院風險的聯合終點達11%,降低心源性死亡和心力衰竭聯合終點達15%。
一項隨機臨床研究共729例CHF患者的薈萃顯示,康復運動降低死亡風險39%。
(10)心內血栓。
第2步:按文獻美國AHA2001年制訂的標準對心衰患者進行危險分層,以判斷運動康復過程中是否需要對患者進行心電圖、血壓監測以及需要監測的次數,以便盡最大可能保證患者的安全。
第3步:在實施運動康復訓練前,應常規進行運動試驗。通過運動試驗客觀定量地評價患者的心臟儲備功能和運動耐力,準確地測量患者的心臟功能,這不僅是對患者進行評估的重要手段,測量結果也是下一步制定運動處方的主要依據。
CPET綜合應用呼吸氣體監測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活動平板或踏車技術,實時檢測不同負荷條件下受試者機體氧耗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的動態變化。
CPET常用的指標及其意義如下:
(1)峰值攝氧量(peak oxygen uptake,peak V02或V02 max):V02max是指機體在極量運動時最大耗氧能力,受年齡、性別、體重、活動水平及運動類型的影響。可根據VO2max的變化幅度對心功能進行分級。
(2)無氧代謝閾值(anaerobic threshold,AT):運動負荷增加到一定量后,組織對氧的需求超過循環所能提供的供氧量,組織必須通過無氧代謝提供更多氧。AT是指機體從有氧代謝到無氧代謝的臨界點,其正常值一般大于40% VO2max。將AT和V02峰值結合在一起判斷CHF患者的運動耐力,是目前最科學、最準確的測定方法。
(3)最大心率(HRmax)和血壓:血壓一般隨運動量增加而增高,若隨運動量增加反而下降,往往預示嚴重心功能障礙。
(4)C02通氣當量(VE/VCO2):反映通氣效率,對CHF患者的預后有一定預測價值。
(5)VC02/V02:即呼吸交換率(RER)。若大于1表示存在乳酸酸中毒或高通氣狀態,大于1.15提示已達到最大運動量。開展CPET時,應制訂標準的操作流程和規范,嚴格掌握適應證、禁忌證和CPET運動終止的指證。
有幾篇文章是關于紅外熱療治療心力衰竭的文章:Lima MV1[1]等發現熱療可以增加失代償心衰患者的心臟指數和降低外周阻力;
日本也有文章[2]總結了熱療對心衰的作用,Waon治療策略是給患者每日用遠紅外線干蒸60度15分鐘,然后臥床休息一個蓋上毯子30分鐘,連續2周。Miyata M1[3]等做了一項前瞻性多中心病例對照研究證實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治療的安全性,發現心超指標(LVDd,左房內徑,EF)在熱療組(Waon therapy)顯著提高,顯著降低BNP。
另一項關于艾美特治療的研究[4]進行了較長時間的隨訪,探討了艾美特治療對心衰患者預后的影響,隨訪5年,艾美特治療組因心力衰竭或心源性死亡(P<0.01)明顯改善。
對于心衰患者腿部采用遠紅外輻射加熱對急性血流動力學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與氧化應激的研究[5]發現熱療可以明顯改善血管舒張功能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應激。
熱療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經活性和降低交感神經活性[6]。熱療還可以提高人的咬肌區域血流量和促進肌肉的有氧能量代謝[7]。
專家
介紹
吳宗貴,男,主任醫師,教授。2009年被評為軍隊三級教授,文職少將級,現任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擅長: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的治療、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和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療。共發表論文21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21篇,出版專著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