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的所有情緒,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結(jié)果。
我們的動物本能,會使我們不由自主地把關(guān)注點放在沒有滿足的愿望和可能存在的威脅上。當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我們的思維會進一步狹隘,不是攻擊對抗他人,就是自責逃避。
我們經(jīng)常既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他人。
我們常常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而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當我們確切地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內(nèi)心便會有了確定感。
注意,不是想要(want),而是需要(need)。
需要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正需求。想要是脖子以上的愿望,永無止境;需要是脖子以下的真實需求,可以滿足。
讓人舒服的要素是:你自然而真實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顧及別人的需求,不是等著被肯定,被稱贊,被關(guān)心,沉浸在自己的期待和恐懼之中。
其實,人在計較自己的利益得失時,才會恐懼,你擁有的別人拿不走,沒有的,怕也沒用。
-2-
你經(jīng)常感到的情緒是什么?有哪些硬情緒,憤怒、指責、埋怨?在這之下,你感到了哪些軟情緒?悲傷、委屈、害怕或者孤單?
再深一步,在這些柔軟的情緒之下,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想被看見,被聽見,被尊重,被認可,被關(guān)愛,感到安全,感到愛嗎?
下面這個練習(xí),可以探索你內(nèi)在真正的需求
閉上眼睛問問自己:
1.引起我情緒波動的這件事背后,我究竟想要什么,需要什么?
2.這件事給我?guī)淼氖潜瘋嵟㈦y過、內(nèi)疚、恐懼、羞愧還是失望?
3.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
4.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5.到底是什么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才會導(dǎo)致這樣的情緒?
6.對方的需求又是什么?
7.如果準備好的話,可以慢慢把眼睛睜開,把你想到的記在紙上。
任何看得見的行為,都只是冰山一角。
而浮在水上、直接可見的那一部分,只占冰山體積的20%。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是不夠了解的。我們以為自己只是在爭論一個對錯,只是為了把事情做好,只是為了其他人好……
如果細細覺察,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緒是一層一層的,就會發(fā)現(xiàn)層層情緒下包裹的深層需求到底是什么。
比如,很多人很容易感到憤怒,這是一種很容易產(chǎn)生、很快產(chǎn)生的情緒。但是,憤怒往往只是一個堅硬的掩蓋。憤怒是一種硬情緒,它往往掩蓋了更柔軟、更脆弱的情緒,比如悲傷和恐懼。
比如,一位看到孩子摔跤的媽媽,如果孩子傷得不重,她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充滿憤怒的:跟你說了多少次了,為什么這么不小心?!
在這個憤怒之下,是媽媽心里的擔憂和心疼,還有對孩子的愛。
-3-
在關(guān)系中,我們總是期待著溫暖、支持、愛和感恩;在關(guān)系中,我們也同樣會有怨恨、憤怒、擔憂、恐懼、不滿、抱怨、嫉妒、厭煩,這些情緒也是關(guān)系的必然組成部分。
所有負面情緒向我們傳達的信息都體現(xiàn)了人性的共通之處——即世界上所有人的共同需求,比如被看見、被聽見、被重視以及我們的終極需求——被愛,以我們自己原本的樣子被愛。
當我們敞開自己面對負面情緒時,不僅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同時還能夠更深刻地了解人類的本性。
當我們真的了解世界上所有人都和我們一樣,都需要被愛,我們就能在其他人的眼中看到這個需求,我們就不會感到孤單。
人和人離得越近,感受的情緒就會越多。真實和豐盈的親密關(guān)系一定包含著各種情緒。但積極與負面感的受比例至少要3:2,才能使關(guān)系得以延續(xù)。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是能夠不帶情緒地表達需求和愿望。當需求和愿望沒有得到滿足時,不抱怨、不攻擊、不逃避,積極想方設(shè)法解決問題。
學(xué)會愛自己,從了解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開始。
海藍老師 攜手 十點課堂
帶著經(jīng)過實戰(zhàn)檢驗的
『告別負面情緒的困擾,做自己的情緒顧問』
教你這套實用的情緒管理方法,
幫你擁抱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