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雨剛過去,煦暖春風一吹,薺菜迅速地茂盛起來。記憶里,薺菜似乎是春天野菜家族里第一抹綠。
在諸多野菜中,薺菜的口感和味道最佳,歷來受人贊美。薺菜又被稱為“香薺”,又名“菱角菜”,俗稱“百歲羹”。民間早有陽春拾薺的習俗,民諺說:“三月三,薺菜當靈丹。”薺菜不但氣香味美,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薺菜有利五臟、利肝氣、明目的作用,還能止血、降血壓,治療消化道潰瘍、痢疾等多種疾病,所以薺菜又美名為“護身草”。
《邶風?谷風》篇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足以證明人們食用薺菜的歷史源遠流長。薺菜味之鮮美勝過園中蔬菜,歷代文人墨客都對其稱頌備至,北宋大文豪蘇軾美其名曰“天然之珍”,喜用薺菜、蘿卜和粳米,不加調料做羹食用。他還發明了一種薺菜和米煮的粥,自稱“東坡羹”。他那詠薺名句:“時繞麥田求野薺”,給人們描繪了一幅村婦老幼握著小鏟、挎著菜籃,一起到田地采集薺菜時的場景。
詩人陸游對薺菜也頗為喜愛,有不少描寫薺菜的詩句流傳下來:“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手烹墻陰薺,美若乳下豚”。把薺菜羹和粥,比鮮糯香嫩的羔豚有過之而無不及,足見陸游對薺菜的喜愛,“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忽忘歸”,更是道出了陸游對薺菜的迷戀程度。
薺菜棵兒小,貼著地表生長,一簇簇,碧綠青翠,看似不起眼,味道卻極鮮美,可以燉、煮、炒、烹,還可以做餡兒包水餃,做成薺菜豆腐羹、薺菜神仙湯,清清爽爽,勝過佳肴珍饈。
春天來了,置身田間地頭,呼吸呼吸新鮮空氣,舒活舒活筋骨,去采摘春天的野菜鮮蔬,看著薺菜花如小米粒般星星點點地開放著,品讀別致的春天,是何等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