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好的婚姻,可以解答這所有的問題。
就像錢鐘書與楊絳的婚姻。
1、什么叫安全感?
楊絳曾說:錢鐘書從小生活優越,被嬌養慣了,除了讀書,其他生活瑣事一概不會。錢鐘書也常自嘆“拙手笨腳”。
在楊絳生孩子住院期間,錢鐘書一個人生活,每天來產房時,都是苦著臉告訴妻子:“我做壞事了。”訴說墨水掉衣服上了、鋼筆壞了、門鎖壞了等等。
而楊絳總是回答:“不要緊,我會洗,我會修。”錢鐘書便放心回去。
什么叫“安全感”?安全感就是不管你遇到什么危機,總有那么一個人始終在支持著你,安慰著你,告訴你說:不要緊,有我在,你放心。
讓你心里如此踏實和安穩。
安全感,一般來源于幼時養育我們的父母和親人,成年后則內化為我們內心深處的一種信念,一種始終相信有人支持著自己的信念。
安全感不足的成年人,可以通過一段好的婚姻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2、什么是責任?什么是夫妻?
楊絳生完孩子回家,從來沒有下過廚的錢鐘書,會特意為妻子燉雞湯,還剝了碧綠的嫩蠶豆瓣,煮在湯里,端給楊絳吃。
楊絳說:錢家的人若是知道他們家的“大阿官”能這般伺候產婦,不知該多么驚奇。
或者,這是對“責任”和“夫妻”的最好詮釋。
“夫妻”,是相扶相攜,為了共同的生活目標,努力前行的兩個人。
“責任”,是在完成目標的路上,盡自己所能,完成自己的份內的事。
就像錢鐘書,盡管他不曾做過飯菜,但他知道,在妻子生產期間,照顧妻兒是自己的責任,義不容辭。
3、什么是家庭?
家庭的外在形式,是幼時父母與我們兄弟姐妹的家,長大后我們與愛人孩子的家,孩子成人后回歸夫妻二人的家,以及最后孤身一人的家。
而家庭的內在,是不管家的形式怎樣的改變:父母漸漸離世,孩子漸漸遠離,夫妻陰陽相隔,曾經的家都在我們的心中。
楊絳在《我們仨》里寫道:“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4、什么是婚姻?
不管現代婚姻制度怎樣地遭人詬病,不管婚姻中的狀況怎樣的層出不窮,都不能掩蓋人類最初的婚姻是源自于愛。
源自于雙方強烈的愛與被愛,強烈地渴望心靈和身體的彼此靠近。
最原始而本真的婚姻,是彼此相愛,自愿遵守婚姻的承諾,共同承擔婚姻的責任,共同經營婚姻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