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文物鑒定真知堂:
明代斗彩瓷器,以成化文物為最。應該說,在雍正粉彩沒有出來之前,當得起雅致這個詞的瓷器,唯有成化斗彩。成化斗彩可是收藏品中的當紅炸子雞。也難怪,從一出世,這個專為皇帝私享的御窯瓷器,就名氣極大。萬歷時期離成化不遠,當時御前有成杯一對,值錢十萬。可見這個成化瓷從古至今都是大神級別的名貴文物。
其實這個成化斗彩本來不叫斗彩,叫做成窯青花間裝五色或者叫五彩。斗彩這個詞和粉彩一樣,都是后來好事者的杜撰。
瓷器文物鑒定真知堂:
明·沈德符《敝帚軒剩語》中說:“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今古之冠。”
明·谷應泰《博物要覽》中稱:“成窯上品無過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
清代宮廷檔案《活計檔 》載: “乾隆十三年。。。太監胡世杰交來。。。成窯五彩菊罐一件。。。。”可見到乾隆皇帝時候,宮里依然沿襲明代的叫法,叫成窯五彩。
最早出現斗彩這個詞的書,是清雍正乾隆時一本沒有作者姓名的《南窯筆記》。書中這么記載:“ 成、正、嘉、萬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種。先于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 名曰斗彩。”
而斗彩這個詞代替成窯五彩流行起來,跟民國時期發行的古董書《欽流齋說瓷》《古玩指南》有莫大的關系。畢竟民間那時見不到宮廷檔案,也見不到沈氏,谷氏所寫的筆記。流傳日久,約定俗成,真名早為偽名所掩。就好像我們只知道成龍,不知道他本名房仕龍一樣。
瓷器文物鑒定真知堂:
成化斗彩文物,胎釉俱精。器型小巧可愛,一改其先祖永樂宣德瓷器器大恢弘之勢,變得小巧溫碗,從廟堂之器轉變為玩物,坊間傳說乃因成化皇帝寵愛貴妃萬氏,為萬氏所做。其實這個真經不起推敲,萬貴妃并非言笑晏晏,美目盼兮的弱女子,而是戎裝佩劍,護衛皇帝的貼身大保姆兼保鏢。萬氏死后很快成化皇帝就追隨而去,可以說萬貞兒是成化帝的心理依靠一點不為過。成化的斗彩文物稀少,一個雞缸杯就拍出了2億,但雞缸杯存世數量館藏文物至少幾十個,而更為稀罕的成化瓷,一般都深藏于深宮內苑,民間難得一見。
瓷器文物鑒定真知堂:
其實,說到斗彩,除了藝術價值以外,其由于器物過于輕薄,容易破碎,不好保管。再加上器型小,容易失竊,所以傳世品一般還是以紋飾存世量多寡來評定成化斗彩的經濟價值。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由孫瀛洲先生捐贈的一對成化斗彩三秋杯,畫的就是更為簡單的蝴蝶花卉,其等級卻遠遠高于雞缸杯。原因無他,這個三秋杯國內僅此一對,而國外也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對。相比數量數十,很多博物館都有的雞缸杯而言,這種杯子才是稀世珍品。原因無他,物以稀為貴耳。
瓷器文物鑒定真知堂: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了一件斗彩瓷器文物,按照物以稀為貴的原則論起來。就比成化雞缸杯名貴太多了。就是本文所展示的這件明正德斗彩龍紋蓮子碗。這個碗直徑16.2cm,碗敞口, 弧腹, 高圈足,宛如一枚蓮子,故名蓮子碗。圈足內有青花雙圈“正德年制”四字楷書款。碗內壁無紋,外壁主要紋飾為江崖海水游龍戲珠紋飾。和成化龍紋比起來,顯得更為隨意,帶有濃重的游戲味道,毫無龍的威嚴之氣。這也和史料記載正德皇帝頗為荒誕不經相符合。
瓷器文物鑒定真知堂:
應該說,正德的瓷器文物目前研究的非常少。斗彩在成化皇帝死后就很少燒制了。繼位的弘治皇帝是明代罕有的明君,他看到其父燒制的玩器虛耗國家錢財,特別是斗彩這種勞神費力的玩意,所以弘治一朝的瓷器燒制相對而言減少了不少。弘治時期唯有黃釉瓷文物和白地綠彩瓷文物比較多,也都是些盤碗之類的生活用具,目前弘治款的斗彩瓷器文物筆者沒有見過實物或照片。而正德斗彩瓷器文物也極為稀見。這個正德斗彩碗屬于名品,發表的次數非常多,而國內哪怕故宮博物院也沒有發表過類似的正德瓷器文物,可見正德斗彩真是稀世珍寶,其收藏和研究價值遠在成化斗彩之上。這件美國收藏的正德斗彩,搞得不好就是傳世孤品。
瓷器文物鑒定真知堂:正德瓷器文物有意思的地方非常多,很值得研究。比如這個款,為什么到了正德,代表國家威儀的大明二字多被去掉,僅剩下正德年制四字?沒有誰知道。可能跟正德皇帝傳說中的荒誕不經確實有關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