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24小時內
盡量平臥,手術一側腿向外打開30°,膝關節前面和足尖保持向上,雙腿內置入三角枕。避免向手術側翻身。手術切口側會放置冰袋以冷敷,減少傷口疼痛及滲血;有枕頭時把手術的腿部墊高,可減輕水腫。倘若沒有醫護人員的幫忙,請勿隨便變換姿勢。
切口處放置引流管,避免術后血腫的發生,三天左右拔除。麻醉恢復后(排氣后)可以進流食,少量多次為基本原則。
活動以主動屈伸踝關節為主,慢慢地將腳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遠伸使腳面繃直。每隔5~10分鐘就可以練習數次,手術后立即開始直到您完全康復。轉動踝關節:由內向外轉動您的踝關節;每天3~4次,每次重復5遍。
術后第二天
患者可以坐起,但是保持上身不超過60°。
可以側臥(向健側臥),但應該在護士的幫助下進行,保證雙腿在一個平面上,即側臥時患肢在健肢正上方,兩腿之間夾枕頭。嚴禁患肢在健腿前或后面。
繼續踝關節屈伸活動鍛煉。
這兩天內疼痛將較劇烈,術后早期疼痛多因手術創傷所致,適當服用鎮靜止痛藥或采用病人自控型止痛泵,減少疼痛刺激,以保證病人較好地休息。
臥床期間應多飲水,多吃粗纖維和多維生素類食物防止便秘。
術后第三天
傷口引流管拔出,同時練習憋尿(導尿管夾閉),以便早期拔出尿管。
鍛煉可以屈曲膝關節使腳跟滑向臀部,同時腳跟抬高,與另一腿小腿前側同高,然后伸直。當引流管拔除后,在協助下可練習此運動。
臀部收縮:平臥位使臀部肌肉繃緊,保持5秒鐘。
外展練習:平臥位伸直腿盡量向兩側分開,然后收回,注意不要完全并攏。每天3~4次每次重復10遍。
股四頭肌收縮:
繃緊您的大腿前方肌肉(股四頭肌),盡量伸直膝關節,保持5~10秒鐘,每隔10分鐘練習10次或直到您感覺大腿肌肉有點兒疲勞。
如果采用骨水泥固定的假體,我們會建議您在助行器的幫助下下地活動。(具體下地步驟見六)
術后第四天
專人負責帶您去排X光片
繼續上述鍛煉
術后第七天
會逐漸停止靜脈抗生素的應用,同時如果身體無特殊情況會建議您出院。
切口使用可吸收線縫合,無需拆線。
回家應該平躺,彎曲雙腿膝蓋,兩腳底與手掌平貼在床上,伸直髖關節并抬高,維持5秒鐘再放松。在床上使用便盆,也可采用此法。
術后三周
1、單側髖關節置換的病人(使用生物型假體)可以在拐杖保護下下地。
2、合適的拐杖:病人站起來,拐杖在足尖斜前約45°,手肘彎約25~30°,肩膀松弛,腋下與拐杖頂端之間可插入二指,以免壓迫到臂神經叢。
3、步驟: 最初可以在床邊斜坐,保證上身不超過90°,雙腿下垂于床邊,無頭暈、乏力之后,扶拐站立。站立3分鐘后無頭暈、心慌等異常后可以邁步,雙手撐住拐杖后健腿先買邁,之后患腿在地面上向外前方劃出半圓形軌跡跟上。注意開刀的腿最好不承受重量。開始學習拐杖時,先行數步,然后再逐漸增加,且需要有人在旁邊協助。
4、鍛煉
如下圖,單側手術下床站立時可練習。將手扶在門邊,用健肢站立,然后患肢由身體的一側向外伸展,直到保持姿勢平穩為止。
練習上下樓梯,上樓梯時先邁健腿,下樓梯時先邁患腿。
俯臥腿抬高:
躺向沒有手術那一側,將健肢的髖部和膝蓋彎曲(以保持平衡),然后將患肢的腿向后上方抬高。做此運動,兩腿間要夾枕頭,初期需要協助。
直腿抬高:繃緊您的大腿前方肌肉,盡量伸直膝關節,抬高下肢(距床面10cm)保持5~10秒鐘,慢慢放下。重復練習,您會感覺大腿肌肉有些疲勞。
平躺,彎曲患肢的髖部和膝蓋,向胸部方向抬高,練習膝部和髖部的彎曲,并加強腿部力量,注意勿超過90°。
術后六周
雙側髖關節置換使用生物型假體的患者此時可以在拐杖保護下下地活動,步驟同六。
不能將您的膝蓋高過手術,過的髖關節,致角度小于90°
坐著時,請將膝蓋的高度保持在髖關節以下,絕對不要將身體往前傾。
蹲下時,請彎沒開刀那邊的膝蓋,而將開刀過的那只腿保持伸直
在后面。
當您想將兩腿伸直平坐時,請切記兩手如圖向后撐住,千萬不要讓身體向前傾。
躺在床上時,不論仰臥或側臥兩腿間夾一枕頭,以防止手術過的髖關節內收。
上廁所時,請使用如左圖所示,升高馬桶的座位。換單邊者,可將開刀的腿伸直,不一定要升高馬桶座位。
坐椅要有扶手且夠高,千萬不要坐在低矮柔軟的椅子上。
浴盆中,如左圖中所示,另備坐椅,絕對不要直接坐在浴缸內。
⑨要撿地上的物品,請用一些方便裝置代勞,千萬不要隨意彎腰蹲下去。
⑩禁止翹二郎腿,雙腿交叉,側身時不夾枕頭,雙腿不在同一平面
要穿軟墊、低跟的鞋。
三個月內勿開車。
在日常的坐行立臥中,您還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起立或者坐下時,首先伸直患肢(手術側肢體) 用雙上肢在座椅扶手上支撐軀體起立或者坐下。
術后兩到三個月后,允許身患側臥位。
穿脫鞋時,坐于椅子上保持屈髖小于90度的前提下,將要脫鞋的一側腿屈膝,腳置于另一腿膝關節下方進行,而不可像常人一樣屈胯、交膝或屈曲內旋位穿脫鞋 。盡量不要穿系帶的靯,因為這容易使你滑倒,另外系起來也麻煩。
上下樓梯時,需要有足夠堅固的東西來支撐您,樓梯上不得有任何或大或小的障礙物,因為繞過它們或踩在它們上面是非常危險的。上樓時要健肢先上,下樓時要患肢先下,這一條非常重要性,同樣的道理你在上坡,上臺階,走不平的地面里都要注意這一點。一次上一級臺階比雙腿交替上樓安全,所以您最好一步一步的上。
在坐、站行走時,不要將髖關節內旋(內旋即相對于腳后跟,腳尖向人體中線方向旋轉的運動);不要做盤腿動作;不要扭轉身體,確定要轉身時,要慢慢地把整個身體轉過來,在刷牙的時候您也需要注意這一點。
為保證及至延長人工關節的壽命,您需要做到下列各項:
減輕體重。
調查顯示病人越胖,髖關節的壽命越短。減輕體重可以降低關節的壓力,減少關節的磨損。
增強肌肉力量。
良好的肌力不僅能使患者活動自如,增強運動協調和姿勢反射靈敏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關節受力,所以平時要堅持鍛煉患肢肌力。
保持正常的肢體對線和步態。
這樣可以使關節面保持足夠的接觸面積,均勻受力,就不至于力量過于集中在某些區域而加重磨損。在站立時必須保證腿伸直,走路時要邁開大步,不能蜷著腿走路。
避免大量和高難度活動。
你應該減少活動量,通常關節置換兩到三個月后你可以不需要扶拐行走,并且可以從事大多數日常活動,可以散步、游泳。還可以練練氣功,打打太極拳。但要避免長時間的行走、站立,避免蹲起動作。另外,爬山,爬樓梯,跑步等有損于人工關節,建議不做或少做。
防治骨質疏松。
疏松的骨質不利于假體的固定,支持力也弱,長期會發生假體的松動和下陷,所以要從飲食、藥物和鍛煉三方面防治骨質疏松,延長假體壽命。
術后的隨訪非常重要,您應當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格檢查及X線片檢查,并長時間堅持。隨訪安排為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十二個月,以后每年至少一次。
如有下列情形,請立即與醫師聯絡(門診復查)
發炎癥狀:發紅、分泌物、壓痛增加、腫脹、發燒。
嚴重的疼痛。
因跌倒而致髖部受傷。
因疼痛或不適,而使活動量無法增加。
在髖關節部位有異常脫臼聲或危兆時,都必須馬上與醫師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