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新人駕到:父母愛情【郭云燕】

遇見你,便勝卻人間無數

2022年2月23日是父母的金婚紀念日。執手相伴五十載,在歷史長河中雖只是滄海一粟,但對短暫的人生而言卻彌足珍貴。父母均生于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他們和新中國一起成長,先后經歷了戰亂、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從相遇、相戀、相知到相伴,風雨人生路上,他們用忠貞不渝的時代愛情和平淡真實的婚姻生活,將煙熏火燎的日子磨礪成了金子。如今雖年華老去,但在彼此眼中,卻依舊勝卻人間無數。

父親兄弟姊妹五個,祖祖輩輩都是勤勞樸實的農民。家境的貧寒使他從小就懂得生活的不易,他吃苦耐勞,品學兼優。1962年7月,20歲的父親應征入伍。在部隊的大熔爐里,父親的人格力量和堅強意志得到了錘煉,尤其是他那古樸典雅的隸書和剛柔相濟的毛體書法更是深受青睞,憑借過硬的文字功夫和書法特長,父親受任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四軍七十二師二一五團司令部文書,并榮獲“五好戰士”、“出席北京軍區學毛著標兵”等殊榮,前途一片光明。后因奶奶罹患癌癥,父親思母心切,義無反顧地復員返鄉帶著母親治病。1971年,他被正式分配至平遙縣城關鎮武裝部工作。

母親小父親三歲。姥爺是當地赫赫有名的殺敵英雄“鐵麻虎”,曾護送過劉少奇,手刃過日本鬼子,打過閻匪軍。在父輩的影響下,綺年玉貌的母親從小就堅貞不屈,干起活來干凈利落,無論是在村大隊擔任婦女政治隊長,還是后來在三尺講臺教書育人,母親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弘揚了優良家風。

1971年,經媒人牽線,父親與母親見面了。雖然當時父親一身褪色的軍裝補丁摞補丁,但在母親眼里卻覺得樸實、入眼。父親的沉穩善良、母親的淳樸內秀和共同的志趣深深吸引了對方。初次相識,他們便有一種“猶如故人歸”的感覺。青澀的愛情悄悄地在兩個年輕人的心里萌芽了,父親單調灰暗的生活也因為端莊賢淑的母親有了幸福的色彩。

那個年代,窮鄉僻壤的父親家里很貧苦,孝順的父親每個月都要把大部分工資交給奶奶補貼家用。但母親從不嫌棄,她愛父親的憨厚正直和細膩體貼,傾慕父親的學識和才華,隨著相互了解的加深,他們的感情愈加成熟。1972年2月23日,父親花300元彩禮,用一輛自行車就把母親迎娶回家。小小的家是租用南城辦事處的一間辦公室改造的,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婚宴則是從城關鎮食堂買來的蒸饃、酸菜和米湯。但淳樸的母親沒有半點怨言,她認定了這個憨厚善良的男人就是她要執手一生的伴侶。因為有愛,清苦的日子里處處洋溢著溫馨。

婚禮當晚,父親神秘而莊重地把一本小小的紅色紀念冊交給母親。母親疑惑地打開,只見首頁粘貼著毛主席端坐在書桌前寫毛筆字的照片,后面有父親親筆書寫的“暮色蒼茫中的勁松,巋然不動,從容自若,象征著一個革命戰士的剛強身影。領略險峰上的無限風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萬事成功屬于有志的人。”紀念冊里,是父親滿懷深情地為他的伴侶抄錄的情詩,包括馬克思收集并贈給他未婚妻燕妮的歌頌忠貞愛情的民歌、我國僮族和納西族的情歌以及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謳歌愛情的詩篇。父親把這本小小的紅色紀念冊當作珍貴的信物、特殊的情書獻給他深愛的妻子,并寫下了飽含深情與愛意的獻詞。那一筆一劃、一字一句間訴盡了他對妻子浪漫而堅貞的愛。堅強如母親,竟然被父親親手制作的紅色情書深深融化了。即使五十年后的今天,母親仍然自豪而幸福地說,這本小小的紅色紀念冊是父親對她愛的見證。

臺灣著名女作家三毛曾說過“愛情只有落實到穿衣、吃飯、數錢、睡覺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里去,才可以長久。”確實,愛情的最高境界是經得起平淡的流年,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煙火氣最能體現婚姻的狀態。那時,父母的工資加起來每月不足百元,隨著兩女兩兒的降生,加之雙方家庭的各種瑣事,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常常捉襟見肘,鍋碗瓢盆的磕磕碰碰中也免不了會產生矛盾,但生活的艱辛讓兩顆深愛的心貼得更緊了,他們深信“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他們信奉“布衣菜飯,可樂終身”。幾十年來,他們始終堅持互相扶持,互相體諒,把清貧簡樸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對于雙方老人,他們約定,由母親出面孝敬公婆,由父親出面孝敬岳父母,從無怨言。為改善公婆的生活,他們自己節衣縮食,定期騎行40多里山路,給老人送去大米、白面、蔬菜、油;每次回去,母親總要把兜里的錢悉數掏給奶奶;村里通電時,母親毫不猶豫地花500元錢給公婆安裝了電燈,結束了老人依靠煤油燈照明的日子;奶奶有什么心事,總愿意跟母親講,對這個兒媳比親閨女還依賴。而父親一有空閑,就幫助岳父母在田間、院落干活,他早年在岳父院里栽種的兩棵棗樹,至今仍然生長茂盛,每年中秋節前后,一顆顆紅棗綴滿枝頭隨風擺動,仿佛無數顆飄香的紅瑪瑙晃來晃去,看著就讓人眼饞;為了給姥爺辦理傷殘證,父親不辭辛苦,輾轉往返于平遙、榆次、太原,在去太原郊區尋求證明材料的路上,頂著烈日,忍著饑餓,沿著鐵路徒步40多里路的父親眼冒金星,差點暈倒在地……

對于子女,他們三觀一致,堅持陪伴。沉默寡言的父親雖然工作繁忙,但仍會堅持陪我們晨跑,會在夏夜坐著小板凳給我們講嫦娥奔月、牛郎織女、北斗七星的故事,會手把手教我們寫毛筆字,會定期讓我們姐弟四個并排坐著給我們剪趾甲……;母親雖然脾氣急,卻會耐心地一遍遍教我們識拼音、寫漢字、寫作文……我們姐弟四個每年過年的新衣服,都是由母親親手裁剪、縫制,由父親在衣服上寫上“北京”、“上海”或者畫上花兒朵兒,再由母親一針一線繡出來。即使現在我們均已成家立業,父母也常常會做好各種食物分給子女各家。我們的點滴成長都滲透著父母的無私付出。潛移默化中,我們懂得了善良、感恩和責任,并將這優良的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

對于病痛,他們共同面對,不離不棄。由于常常熬夜寫作,1989年的一個冬夜,積勞成疾的父親突發胃潰瘍性穿孔,因麻醉不成功,父親疼得昏迷過去,術后的父親更加消瘦,從此,父親的胃就成了母親的牽掛。1997年,母親不幸因車禍致左小腿骨折,由于血糖高,傷口難愈合,父親日夜不離地守護在病床前,配合醫生精心治療,使母親成功脫離了拐杖。從此,父親養成了天天晚上堅持給母親打洗腳水泡腳的習慣,至今從未間斷。親戚朋友都說母親好福氣,父親卻覺得是自己妻命好,照顧妻子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是愛,在父母眼里,最真誠的愛就是彼此心疼。

對于事業,他們互相支持,彼此成就。母親桃李滿天下,常常利用周末義務給班里的差生輔導功課,時間久了,父親心疼身患糖尿病的母親受累,難免會有怨言,但常常會放下手里的工作,幫助她張羅學生,至今,那些曾經受助過的學生都會對兩位老人家心懷感恩。為了讓醉心于舞文弄墨的父親靜心著書寫字,母親承擔了大部分家務,盡力為父親創造安靜的環境,1998年1月,父親編撰的《實用對聯禮儀手冊》出版并面向全國發行,他感慨地說:“軍功章里有妻子的一半”。是啊,世間最美好的婚姻,就是找到一個能與自己同甘苦、共情趣的知心愛人。我想,父母的結合一定是兩顆有趣靈魂的相遇吧。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孩子們一個個成家了,父母也一天天老了。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在一起久了,兩個人慢慢變成了習慣和依賴,愛情也變成了血濃于水的親情。尤其是經歷了生活的不易和病痛的折磨,他們彼此更加珍惜對方。自然,柴米油鹽的浸潤中,連吵架都變成了“撒狗糧”。

母親常常會因為父親熬夜著書不注意休息而嘮叨,因為她心疼父親有腦梗的毛病;她因血糖高需要經常吃蕎面、莜面等雜糧,但總會單獨給父親蒸白面饃、做面條,因為她心疼父親胃不好;她會責罵父親不注意身體常常感冒咳嗽,但卻不忘叮囑孩子們給他買藥……而父親雖然有時會嫌母親無端地發脾氣,但他體諒母親的辛勞和不易,偶爾急了怒懟母親,也會及時哄母親“陰轉晴”,無論多晚睡覺,他總會早早地為母親備好第二天的早餐;每次母親住院,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總是堅持親自陪侍,他擔心孩子們照顧不周會讓母親受委屈;他不讓母親吃腌菜和含糖量高的食物,母親有時任性沖他發火,他就會無奈地向孩子們控訴,雖是怨言,卻滿滿是在乎,在我們看來,這也許是他們獨特的秀恩愛方式吧。

性情耿直的父親年老時更加固執,甚至對智能手機也很抵觸,教師出身的母親就會發揮她的職業優勢,每次學會一個新技能,就會一邊埋怨父親是“老古董”,一邊又不厭其煩地教他運用,老兩口恩愛的模樣真是羨煞旁人。在母親60歲生日那年,一輩子節儉的父親送給母親一只金鐲子作為生日禮物。這是沉默寡言的父親對母親愛的表示吧,但其實他對母親的情真意切是難以用金錢來衡量的。同時,他對母親也非常依賴。2018年,父親在省城做腸息肉切除手術后,弟弟視頻給母親報平安,父親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屏幕中的老伴,聽著她的安慰和囑咐,就像離家多日的孩子似的,淚水奪眶而出,我們知道,那眼淚中,飽含著他病痛的委屈和對老伴的思念……

父親近年來一直在研究漢民族禮俗,他常對我們說,“愛是承諾、責任、付出和不離不棄”“婚姻,既是一段愛情的延續,也是一種責任的開始”。確實,五十年前的春天,他們牽手播下愛情的種子,任歲月輪回,叢生了華發,依然堅守初衷,并且隨著年紀越大,他們的愛情積淀在嘮嘮叨叨中越加深沉。他們常常會因為對方杯子里的牛奶比自己的少而互相倒來倒去地爭執,也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情爭吵,但對彼此的愛卻深信不疑,誰也不能在他們面前說對方的不好。他們就是這樣看起來互相嫌棄,實際又互相在乎。半個世紀的陪伴,他們早已將對方看作此生摯愛,在鍋碗瓢盆中形成的自然默契和生活方式,滲透著他們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們能夠接受各自性格上的差異,彼此尊重,在日日相處中,互相磨平了自己的棱角,遇到困難時一起面對,以心交心,以情暖情,把愛情延續到婚姻里,把婚姻經營成愛情,用細水長流的陪伴使愛的化學反應源源不斷,最終成為了最契合對方的模樣。

都說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恩愛。父母愛情中那種類似“日色”、“車”、“馬”和“郵件”的慢意象與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相比,處處滲透著人性中的樸素、浪漫、耐心和責任,也讓我們深深向往舊時光里的溫情,渴望快節奏下的慢生活。這種愛情平淡、質樸卻雋永,與那些轟轟烈烈、山盟海誓的愛情相比,這種經過時間洗禮的陪伴和珍惜更加令人神往。我們姐弟很榮幸,是父母的恩愛,原生家庭的溫暖,給了我們足夠的愛和安全感,讓我們在成長的路上,內心安穩、自信,擁有健康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因為父母,我們一直都想相信愛情,也漸漸讀懂了木心先生《從前慢》中所蘊涵的那種樸素的精致和生命的哲學。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留到以后坐著搖椅慢慢聊。”落霞里,與那位額頭眼角平添皺紋,耳邊鬢角新增銀絲,正在陪伴自己細數時光的老伴相對而坐、相攜而行,大概就是我能想到的父母最浪漫的事。

穿過歲月的平仄,沉淀生命的本真,父母的相愛相守全部融入到了布衣菜飯的煙熏火燎中。他們用平實堅定的心擁抱風雨人生,使五十年的愛情彌久生香。他們的愛情和人生經歷如晴風暖雨般哺育著我們的成長,也讓我們見證了那種“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唯美愛情。如今,老兩口兒女、孫甥均成雙成對,孝順懂事,一大家子和睦安康。

正如父親在金婚留影上所書:

風雨同舟五十春,
相濡以沫育兒孫。
苦飴共度深情伴,
攜手歡歌鉆石婚。

金婚,不僅僅是婚齡的長度,更是夫妻情感的深度。桃紅又是一年春。金婚只是起點,前方,“炊煙起了,夕陽下了/我們牽手余生,相約來生/遇見你,便勝卻人間無數……”

【作者簡介】:郭云燕,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人,晉中市作家協會會員。曾參與《平遙縣志》(1997-2011)編撰。詩歌、散文、通訊見于《晉中日報》《鄉土文學》《山西老年》《中國紡織報》《中國詩詞》等報刊雜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金婚老人的健康法寶-我的父親母親(20090418)
父母,不懂愛情
三段錦?父母愛情
金?婚?賀?詞
寫給父母金婚的祝詞
邱心偉:盤點我的2013——為爸媽白金婚編紀念冊1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邯郸县| 石首市| 万荣县| 凭祥市| 杭锦旗| 新兴县| 高阳县| 长葛市| 镇巴县| 务川| 湟源县| 茌平县| 隆德县| 林州市| 曲松县| 井陉县| 丽水市| 桐柏县| 宣城市| 龙口市| 宾阳县| 定南县| 连平县| 涪陵区| 大荔县| 陵水| 法库县| 长宁区| 蒙城县| 华坪县| 会同县| 永州市| 吴川市| 九台市| 鄂托克旗| 黄浦区| 酒泉市| 明溪县| 沛县|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