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繆不僅是位鼎鼎大名的作家,更是法國偉大的哲學家,他的作品透著很深的哲思意味,對人的存在與荒誕進行了深刻的揭示和反思,在文學領域和哲學層面都達到了一種新的高度和深度。
他的代表作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神話》等,這些作品表面上看是屬于文學,是小說,但其背后實際上更深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分析,深刻的揭示出人在異己世界中的窘迫與孤獨、人格與價值觀的日益異化、人在面對外界時所做出的自由選擇、以及罪惡與死亡的不可避免。
阿爾貝·加繆
加繆指出,面對荒誕和異化,雖然我們無力對抗,但我們依然不能坐以待斃,更不能絕望和頹廢,我們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要在荒誕中奮起抗爭,在異化中堅持自我與正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這世界打開一個缺口,最終找到一條通往神圣自我的自由人道主義道路。
加繆雖然是生活于20世紀中期的人,但是他的思想,他對世界的存在意義以及人類所表現出的異化和荒誕的洞見和挖掘,依然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對后來的存在主義文學和哲學體系的建立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他那既悲愴又崇高的人生格調,對自由個性和自我解放的執著追求精神,依然值得今天的人們去學習和發揚。
為了加深對加繆及其思想的了解與認識,我特意精選了他的36個名句,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提高!
哲人的思想如同曙光,撕開遮蔽我們人生的烏云
加繆48名句,用心細讀,個個經典。
1,一切偉大的行動和思想,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
2,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
3,不要走在我后面,因為我可能不會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為我可能不會跟隨;請走在我的身邊,做我的朋友。
4,一切特立獨行的人格都意味著強大。
5,在隆冬,我終于知道,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6,一個人只要學會了回憶,就再不會孤獨,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無困難地憑回憶在囚牢中獨處百年。
7,真正的救贖,并不是廝殺后的勝利,而是能在苦難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寧。
8,當我聽煩了某個人的說話,想要擺脫他時,我就裝出欣然同意他的樣子。
人的存在是一個永遠值得思考和求索的命題
9,我們很少信任比我們好、比我們杰出的人,寧肯避免與他們來往。相反,我們常對與我們相似、和我們有著共同弱點的人吐露心跡。我們并不希望改掉弱點,只希望受到憐憫與鼓勵。
10,當對幸福的憧憬過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靈深處升起。
11,自由應是一個能使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12,這個世界充斥著謊言和奴性,孤獨的荒草到處瘋長。無論我們每個人有怎樣的弱點,對自由和高貴的追尋永遠植根在兩種艱難的介入中:拒絕謊言,反抗逼迫。
13,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歷,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學的基本問題。
14,“明知終有一死”使得我們的人生活得像個笑話。
15,通常情況下,選擇獻身藝術的人,都曾自視與眾不同。然而他很快會發現,自己的藝術、自己的與眾不同,往往就扎根在與所有人的相似中。
16,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獻給現在。
17,沒有對生活絕望過的人,很難真正了解生活并熱愛生活。
18,我的靈魂與我之間的距離如此遙遠,而我的存在卻如此真實。
19,要了解一個城市,比較方便的途徑不外乎打聽那里的人們怎么干活,怎么相愛,又怎么死去。
20,矛盾就在此,人拒絕現實世界,但又不愿意脫離它。事實上,人們依戀這個世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不愿意離開這個世界。他們遠非要忘記這個世界,相反,他們為不能足夠地擁有這個世界而痛苦。
浩瀚的星空為我們帶來了什么的遐想與追夢?
21,憂傷者有兩種憂傷的理由,要么他們無知識,要么他們抱希望。
22,故事的結局正如一般人一樣:他們結了婚,還有點相愛,兩人都工作,而工作一忙,愛情也就淡了,或者說愛情轉化為了一種誰也離不開誰、但卻再無激情與暢想的親情。
23,死亡是我們無法擺脫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死。歸根結底,太陽還是溫暖著我們的身骨。
24,除了沒用的肉體自殺和精神逃避,第三種人的態度是堅持奮斗,對抗人生的荒謬。
25,日子,過起來當然就長,但是拖拖拉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后就混淆成了一片。每個日子都喪失了自己的名字和意義。對我來說,只有“昨天”與“明天”這樣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義。
26,人生苦短,我已經沒有時間去對我不感興趣的事情再產生興趣。
27,如果你一直尋找幸福是由什么組成的,那你永遠不會找到幸福。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義,那你永遠不會找到人生的意義。真正的幸福和意義,都植根于生活。
28,不被愛只是不走運,而不會愛是種巨大的不幸。
29,真正的病是衰老,而衰老是治不好的。
30,“現在我面對著這個充滿了星光與默示的夜,第一次向這個冷漠的世界敞開了我的心扉。我體驗到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融洽,覺得自己過去曾經是幸福的,現在依然是幸福的”,想到這,我第一次明白了這個世界虛無的本質。我意識到自己之前的一切方法、態度都是這個世界本來的方式。在苦難之后,我終于發現了自己。
31,登上頂峰的斗爭足以充實一個人的心靈。
32,奴隸開始要求正義,但最終則要求王國。
33,只要我能擁抱世界,那么就算擁抱得笨拙又有什么關系。
貓眼中的世界與人眼中的世界有何不同?
34,世上的罪惡差不多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的。沒有見識的善良愿望會同罪惡帶來同樣多的損害或無益。人總是好的比壞的多,但問題并不在這里。問題在于人的無知程度有高低的差別,這就是所謂美德和邪惡的分野,而最無可救藥的邪惡是這樣的一種愚昧無知:自認為什么都知道,于是乎就認為有權殺人。殺人兇犯的靈魂是盲目的。因為如果沒有真知灼見,也就沒有真正的善良和崇高的仁愛。
35,我們既無力作惡亦無力為善。
36,他說他一直在研究我的靈魂,結果發現其中空虛無物。他說我實際上沒有靈魂,沒有絲毫人性,沒有任何一條在人類靈魂中占據神圣地位的道德原則,所有這些都與我格格不入,毫無關系。
37,活著,帶著世界賦予我們的裂痕去生活,去用殘損的手掌撫平彼此的創痕,固執地迎向幸福。因為沒有一種命運是對人的懲罰,而只要竭盡全力就應該是幸福的,擁抱當下的光明,不寄希望于空渺的烏托邦,振奮昂揚,因為生存本身就是對荒誕最有力的反抗。
38,我從不曾放棄過追求光明,感受存在的幸福,向往少年時自由自在的生活。這種種貪戀之情盡管也讓我犯了不少錯誤,卻也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我的職業,支持我不假思索地站在那些沉默者一邊。對他們而言,要在這世上活下去,唯有靠那一點點幸福、自由卻又短暫的回憶。
39,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是值得人們為了它而舍棄自己的所愛。然而,現實中的人們為了一種莫名其妙的事物,大都舍棄了自己的所愛。
40,能讓我記起這一世的,就是我想象的來世。
41,我常常想,如果讓我住在一棵枯樹干里,除了抬頭看看天上的流云之外無事可干,久而久之,我也會習慣的。何況,認真想想,我并不在一棵枯樹干里。還有比我更不幸的人。不過,這是媽媽的一個觀念,她常常說,到頭來,人什么都能習慣。
愛讓我們變得如此不同
42,真正的生活是在撕裂內部出現的。生活,就是撕裂本身。真正的覺醒源于痛苦。
43,一個人對他所不了解的東西,總是會有一些夸張失真的想法。
44,沒有希望并不等同于絕望,清醒不會導致順從,人應該認識到他唯一的財富是生命,而生命既是必然要消逝的,同時也是可以盡量加以開發的,人應該而且能夠在這個世界中獲得生存的勇氣,甚至幸福。 ——獻給那些試圖窮盡自身的人們!
45,誕生到這個荒謬世界上來的人惟一真正的職責是活下去,是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一個人不可能永無止境地忍受寒冷或不公。
46,人們永遠也無法改變生活,什么樣的生活都差不多。只要習慣就好。
47,年輕時,我會向眾生索要他們能力范圍之外的:友誼長存,熱情不減。如今,我明白只能要求對方能力范圍之內的:陪伴就好,不用說話。
48,我們聽說過的責任只有一個,那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