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蒙古騎兵最后的輝煌:準噶爾對外的征服與進攻
1812年俄羅斯衛國戰爭戰場上,拿破侖大軍遇到了卡爾梅克人的騎兵團,他們和俄羅斯軍隊并肩戰斗,抗擊入侵,驍勇無比,屢建奇功。令法軍感到有意思的是,他們舉的旗幟卻和俄軍不同,上面繪著一條龍——那是準噶爾時代的軍旗……
    
    一、滅亡察合臺汗系的葉爾羌汗國
    
    明末清初,察合臺后裔建立的葉爾羌汗國政權統治著天山南路的大部分地區。隨著伊斯蘭教在天山南路的傳播和發展,當地的宗教勢力十分強大。自中亞伊斯蘭教蘇菲派納克什班第教團領袖瑪哈圖木·阿雜木和卓死后,其長子瑪木特·額敏和幼子伊斯哈克·瓦里為爭奪教權,各立派系,明爭暗斗。伊斯哈克·瓦里和卓早在十六世紀七十年代就來到葉爾羌汗國傳教,在當地有很大影響,其派系被稱為“黑山派”或“黑山宗”。十七世紀二十年代初期,瑪木特·額敏和卓之子瑪木特·玉素布和卓也進入葉爾羌汗國傳教,與黑山派相對峙,這一派系被稱為“白山派”或“白山宗”。黑山、白山二派為掌握世俗政權,分別支持葉爾羌汗王阿布都拉哈和其子尤勒巴爾斯。康熙六年(1667年),尤勒巴爾斯在白山派支持下擊敗黑山派支持的汗王阿布都拉哈,繼任為葉爾羌王。尤勒巴爾斯統治時間不長,康熙九年(1670年)即被黑山派支持下的阿布都拉哈汗之弟伊思瑪業勒汗“伊斯梅汗”取代。
    
    伊斯梅汗執政后,大肆迫害白山派教徒,并將白山派首領阿帕克和卓(瑪木特·玉素布和卓之子,本名伊達雅圖勒拉)逐出喀什噶爾。阿帕克和卓流亡于中亞各地,后經克什米爾“時在西藏地方政權轄下,稱拉達克地區”進入西藏,投奔五世達賴,請求予以幫助。
    
    達賴答應了他的請求,寫信給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信中稱阿帕克和卓“是一位偉大的人物”,要求噶爾丹派遣軍隊,幫助阿帕克和卓恢復地位。
    
    康熙十九年(1680年),噶爾丹集中大批騎兵南下,經烏什、阿克蘇,攻陷喀什噶爾(今新疆喀什)。在白山派教徒們的支持響應下,準噶爾軍一舉攻克葉爾羌城[今新疆莎車],擒獲伊斯梅汗及其家族,解送伊犁囚禁。
    
    噶爾丹占領葉爾羌后,任命葉爾羌汗國的汗室成員,吐魯番巴拜汗之子阿布都里什特為葉爾羌汗,作為自己的附庸,然后率兵返回天山北路。但不久,阿布都里什特與阿帕克和卓發生矛盾,阿帕克被迫出走。大致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葉爾羌發生暴亂,阿布都里什特從葉爾羌逃奔伊犁,噶爾丹將其囚禁,“被執十四年”。阿布都里什特逃離葉爾羌后,其二弟馬哈麻特·額敏被擁立為汗。馬哈麻特·額敏任汗期間,曾兩次以吐魯番汗的名義向清政府進貢。他力圖擺脫親噶爾丹的白山派勢力對自己的控制,但未能成功。
    
    大致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阿帕克和卓發動各地信徒暴亂,殺害馬哈麻特·額敏汗。在阿帕克和卓操縱下,其子雅雅和卓篡汗位。白山派和卓的統治只維持了兩年多時間,就以阿帕克和卓和雅雅和卓的相繼被殺而告結束。大約在康熙三十三(1694年),阿布都里什特之三弟馬哈麻特·本明又被擁立為葉爾羌汗,但喀什噶爾的伯克們不承認其汗位,另立速檀·馬合木為汗,并聯合布魯特人進軍葉爾羌,擒獲馬哈麻特·木明汗。接著,準噶爾軍應葉爾羌伯克們之請,南下擊走布魯特人。此后,葉爾羌城由名叫米爾咱·阿來木·沙的伯克統治,察合臺汗系的葉爾羌汗國至此終止。
    
    二、哈薩克人的“磨破腳掌逃亡時代”和遠征西藏
    
    噶爾丹奪取準噶爾部統治權后,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與其父舊臣率屬人逃往額琳哈必爾噶。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爾丹率軍東侵喀爾喀蒙古,策妄阿拉布坦乘勢返回伊犁,招集舊部,東山再起。他配合清政府的軍事行動,在阿爾泰一帶布防,截斷噶爾丹歸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初,噶爾丹敗死,策妄阿拉布坦收集噶爾丹敗亡人眾,擴充實力,并采取了發展農牧業經濟的有效措施。 “歷十余年,部眾繁滋”,人口增多,經濟發展,對西域的統治得到加強。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去,其子噶爾丹策零繼為首領。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繼續執行其父發展經濟,鞏固統治、擴充實力的政策和措施,準噶爾部的實力較前更為強大,史稱“且耕且牧,號強富強”。策妄阿拉布坦父子統治西域的近五十年時間是準噶爾部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準噶爾部除了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清政府相對抗,時有戰事外,還不斷攻打哈薩克三帳并出兵攻打西藏。
    
    1.準噶爾對哈薩克汗國的征服
哈薩克汗讓基爾死后,其子頭克繼承汗位(1680—1718年)。頭克對外力圖保持與布哈拉等汗國的和睦友好關系,對內則采取一系列加強統治和擴大汗權的措施。著名的《頭克法》(熱蒂·扎爾加)即他在位時制定的封建法規。頭克統治時期,哈薩克各部帳之間的政治聯系得到加強,這有利于抵御外族的侵襲。但頭克汗晚年,隨著政治上的逐步解體,各部帳之間的聯系開始松弛。十八世紀初期的哈薩克族已是按地域分為大、中、小三帳。巴爾喀什湖西北的一部稱作中帳或中玉茲,清代史籍中稱為左部,自稱鄂爾圖玉茲;巴爾喀什湖西南游牧的一部稱為大帳或大玉茲,清代史籍中稱作右部,自稱烏盧玉;在大帳西北游牧的一部稱作小帳或小玉茲,清代史籍中稱為西部,自稱奇齊克玉茲。當時,在中帳和小帳之間還有著松弛的政治聯系,而大帳則“過著獨立的生活”。這種狀況自然不利于抵御準噶爾部的攻擊。
    
    噶爾丹任準噶爾部首領時,曾擒獲頭克汗之子,“以畀達賴喇嘛”。策妄阿拉布坦繼位后,因交還頭克汗之子事與頭克汗交惡。以后,雙方矛盾不斷加劇,襲掠之事常有發生。雍正元年(1732年)春,正當哈薩克草原大雪成災,牲畜瘦乏之時,配備著槍炮的準噶爾大軍突然襲擊哈薩克草原,開始了哈薩克族歷史上稱為“磨破腳掌逃亡時代”。在這次侵襲中,哈薩克族損失慘重。大帳被完全擊潰,與中帳的部分部落服屬于準噶爾部。小帳則在阿布爾海伊爾汗的率領下西逃至烏拉爾河、伊施姆河一帶(今哈薩克斯坦北境切利諾格勒以西北)游牧。準噶爾大軍推進到塔拉斯河以西,占據了哈薩克汗帳駐地土耳克斯坦(今哈薩克斯坦突厥斯坦城,或譯土耳其斯坦城)和中亞貿易中心塔什干,并在塔什干城內設立常駐稅官,征收貢賦。清軍進入天山北路后,將軍班第的奏報中曾談到,塔什干城內,“向日駐扎回人阿奇木伯克一員,衛拉特哈爾罕一員,……查此系策妄阿拉布坦時相沿舊制”。雍正五年(1727年)噶爾丹策零繼父位后,繼續對哈薩克族進行軍事征服,他的打擊目標主要是中帳。乾隆五年(1740年)噶爾丹策零遠征中帳,準噶爾大軍推進到烏拉爾河,中帳遭到沉重打擊后,部落首領紛紛歸屬于準噶爾部,“中玉茲和大玉茲一樣陷入準噶爾的附庸地位”。阿布賚在掩護撤退的部落時力竭被俘,噶爾丹策零將他關押在伊犁囚牢中一年之久。后來他侍機脫逃,重返哈薩克草原。阿布勒·麻哈麥特死去后,阿布賚繼任為中帳汗,并得到大帳和小帳各部的尊重和擁護,成為哈薩克族中最有影響的人物。
    
    2.策妄阿拉在坦對西藏的遠征
    
    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時還發動了對西藏的遠征,準噶爾部統治西藏達三年之久。這次遠征的得手,西藏政教上層長期的內訌是重要原因。
    
    自從占據青藏地區的和碩特汗王固始汗死后,其子孫與西藏地方勢力不和,藏內政局開始動蕩。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固始汗之孫拉藏汗殺藏王第巴桑結嘉措,廢黜六世達賴倉洋嘉措,另立意希嘉措為六世達賴,更引起西藏僧俗界的不滿。拉薩三大寺僧人暗中與策妄阿拉布坦聯絡,密謀借準噶爾部的力量推翻拉藏汗的統治。
    
    策妄阿拉布坦早以控制喇嘛教格魯派圣地西藏為宿愿。與三大寺僧人的聯系建立后,他表面上與拉藏汗聯姻結好,暗中做遠征西藏的準備工作。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底,策妄阿拉布坦派勇將大策凌敦多布率精銳六千,自伊犁南下和闐,翻越人跡罕至的昆侖山?涉險冒瘴,晝伏夜行”。次年春,抵達藏北,擊敗駐軍。拉藏汗毫無準備,和碩特軍節節敗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秋,在拉薩三大寺僧人的支持引導下,準噶爾軍攻入拉薩,殺死拉藏汗,占據了西藏。
    
     三、把俄國趕回北方! 
    
    從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開始,哥薩克軍在準噶爾部的傳統游牧地上先后建立托木斯克,庫茨涅茨克、葉尼塞斯克,克拉斯諾雅爾斯克等軍事堡壘,并以武力為后盾,脅迫準噶爾部首領歸服俄國。與此同時,準噶爾部為維護民族獨立開始了反對俄國兼并其牧地的斗爭。這一斗爭的前一階段是在巴圖爾琿臺吉和僧格的領導下進行的,后一階段則是以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零為領導者。
    
    巴圖爾琿臺吉任準噶爾部首領時,葉尼塞河上游的吉爾吉斯人是準噶爾部的屬民,他們向巴圖爾琿臺吉交納貢賦。鄂畢河中游也是準噶爾部屬民的牧地,在這里,準噶爾部首領曾與俄國人談判,確定雙方以鄂木河與鄂畢河上的黑角沿線為界,以北屬俄國,以南屬準噶爾部[事見俄國對外政策檔案館資料]。在額爾齊斯河東岸庫隆達草原西部的雅梅什湖[此湖有鹽礦,則必為咸水湖,查今日地圖,庫倫達平原上只有一個鹽湖——斯拉夫哥羅德附近的庫倫達湖,余以為該地的鹽礦對僻處內陸的準噶爾汗國實具有戰略意義,成為準噶爾的禁臠]常駐有準噶爾部的邊防軍隊。專事保護該湖的鹽礦資源。俄國對衛拉特蒙古的實際盟主,擁有強大實力的巴圖爾琿臺吉十分重視,多次派遣使團出使準噶爾部,拉攏巴圖爾琿臺吉。巴圖爾琿臺吉則不斷地向俄國使臣表明自己維護民族獨立的態度,并指責哥薩克的軍事侵略活動。崇德五年(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他向俄使明索伊·列密佐夫指出“吉爾吉斯人是他—琿臺吉的屬民。”他指責說:“你,明索伊攜帶皇上的賞物、禮品來我這里;而另一方面,俄國人卻在攻打我的屬民”。他要求俄國托博爾斯克將軍停止向吉爾吉斯人收取實物稅,不再襲擊和捉走吉爾吉斯人。巴圖爾琿臺吉還組織了武裝抗俄斗爭。崇禎七年(1634年),俄國軍隊進入雅梅什湖開采鹽礦,準噶爾軍兩千余名前往阻擊,并進而攻擊了塔拉和秋明的俄軍。順治六年(1649年),巴圖爾琿臺吉又組織準噶爾軍襲擊了托木斯克的俄軍。這些斗爭有效地阻止了俄軍的入侵。在巴圖爾琿臺吉死去,僧格繼位后,俄國又多次派遣使團前往準噶爾部,拉攏僧格和其叔楚琥爾烏把什。在接見俄使時,僧格和楚驍爾烏把什維護本民族尊嚴,堅持不按俄使提出的“禮儀程序”,站起來接受沙皇的書信和禮物。康熙五年(1666年),俄使庫爾文斯基來到楚琥爾烏把什的大帳,極不禮貌地說;“喂,臺吉,站起來,恭敬地接受大君主的禮品和書信!”楚渡爾烏把什憤怒地回答;“難道我是大君主(指沙皇)的藩屬,要這樣恭順地和有損于臺吉尊嚴地接受他的禮物和書信!你們都給我離開烏魯斯滾回托木斯克去,大君主的禮物、信件也統統帶回去!……。我也不準你們去僧格的烏魯斯”。僧格和楚琥爾烏把什堅持要俄國交還搶掠的準噶爾部屬民。因俄國地方當局扣留了派去交涉的準噶爾使臣,康熙六年(1667年)夏,僧格率領準噶爾軍四千余名,包圍了克拉斯諾雅爾斯克,要求交還他的吉爾吉斯屬民和人質。僧格還進軍托木斯克,向當地的吉爾吉斯人征收了實物稅。以后,僧格向俄國使臣伯林談到,自己曾六次派使臣向沙皇交涉屬民問題,“如果皇上陛下還不交出他們,我就要攻打托木斯克和庫茲涅茨克城,那就不能怪我了”。巴圖爾琿臺吉和僧格領導的反俄斗爭是我國西北少數民族抗擊俄國入侵斗爭的序幕。
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零任準噶爾部首領時期,俄國在西西伯利亞的勢力已更為強大。
    
    在準噶爾部牧地以北的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托木斯克、鄂木斯克一線,俄國的軍事力量不斷增強,當地游牧的準噶爾部屬民吉爾吉斯人迫于俄國勢力的威脅,已逐步西遷到巴爾喀什湖南部的伊塞克湖畔游牧,這部分吉爾吉斯人在清代史籍中又被稱為布魯特人。策妄阿拉布坦對哥薩克軍不斷蠶食自己的牧地極為惱火。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他在給俄國西伯利亞總督加加林的信中,要求把建在他的牧地上的托木斯克、克拉斯諾雅爾斯克、庫茨涅茨克等城堡拆除,“否則,他將用武力攻占這些城市”。同年,沙皇簽署命令,任命布赫戈利茨中校率遠征軍取道額爾齊斯河谷赴天山南路葉爾羌尋找金礦。布赫戈利茨率俄軍潛入額爾齊斯河流,深入到準噶爾所屬的雅梅什湖地區,在當地構筑軍事要塞,對準噶爾部形成嚴重威脅。策妄阿拉布坦采取強硬對策,派大策凌敦多布率軍前往征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大策凌敦多布率領一萬大軍,在雅梅什湖畔包圍了俄軍,切斷其供給線,并發起攻擊。這次征討,俘虜俄軍數百名,找死打傷近三千名,布赫戈利茨被迫炸毀要塞,乘船順流北逃。但以后,俄國趁策妄阿拉布坦和哈薩克開戰,軍隊西調的機會,再次派軍隊進入雅梅什湖地區建立軍事要塞,并溯額爾齊斯河而上,聯結起來為額爾齊斯堡壘線,對準噶爾部構成軍事威脅。噶爾丹策零繼位后,多次派使臣向俄國交涉,要求拆除這些要塞。乾隆七年(1742年),他派使臣喇嘛達什前往彼得堡,直接與沙皇安娜·伊凡諾芙娜交涉。在致沙皇的信中,他詳盡闡述了準噶爾方面的看法。他指出,過去為了避免發生邊界爭端,“兩國君主同意標定國界,于是在黑鄂木河河口造有禁林,立標定界,并約定,從那時起雙方任何人不得進入他方捕捉野獸,建造要塞和其他住房……。從此兩國屬民不再往返越界,……可是后來另一個沙皇(指彼得一世,——茲拉特金)執政時,你方卻在黑鄂木河口建造了要塞(指亞梅舍沃)。為拿下要塞我們曾出兵,……現在你們的人又在我們的地方筑堡,挖金、取銅,……為此請下令撤出你們的上述人員,否則我決不能容忍他們在我的土地上生活”。噶爾丹策零的這些看法和要求反映了準噶爾部在其北部疆域上的觀點和立場。但是,噶爾丹策零收復雅梅什湖地區,恢復原有疆域的計劃尚未實現,他就死去了。
    
     四、抗擊鼎盛時期的清軍
    
    1、噶爾丹大敗清軍的烏爾會之戰
    
    公元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興兵南進,于六月十四日進抵漠南的烏珠穆沁左旗東北索約爾濟山,兵鋒遙指滿都北京,大大動搖了清朝對漠南蒙古的統治。康熙帝決定打退噶爾丹的進犯,率兵親征。
    
    與此同時,噶爾丹在索約爾山西麓之烏爾會河東岸的烏蘭之地安營扎寨。噶爾丹派罕都率領兩千余人的宣傳隊,分別為兩隊進入烏珠穆沁邊境做宣傳工作。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當地阿巴噶旗各臺吉的支持。他們暗中與噶爾丹取得聯系,并向他提供了尚書阿喇尼的軍事情報,并提供了軍隊所需的馬匹與駱駝。
    
    清朝皇帝康熙傳諭尚書阿喇尼,將噶爾丹的軍事動態不斷的奏報,并告誡他不可冒然進攻,要耐心等待。康熙帝同時派員外郎阿爾必特佑出使準噶爾,以及拖延時間,不讓噶爾丹逃走,等待時機一舉殲滅。
    
    但是由于阿喇尼立功心切,不顧康熙帝的告誡,不等右路軍和科爾沁兵自己率部搶先攻擊。六月六日阿喇尼的左路軍約兩萬人,從洮兒河上游出發,沿喀爾喀右岸,直奔貝爾湖。經博羅達布蘇,到達他奔他什海。此時準噶爾軍隊已經渡過了烏爾遜河,沿貝爾湖和喀爾喀河東畔,繞到阿喇尼的南邊。阿喇尼得知此情報之后立即由原路返回,直奔索約爾濟山。六月二十日,天亮之前阿喇尼大軍到達烏爾會河,準備攻擊噶爾丹的駐地。身經百戰的瓦剌特人,早已經布好弓形陣營,以防萬一。阿喇尼選派了二百名勇士從正面突襲,又派喀爾喀兵五百人攻擊敵人糧草和牲畜以及家眷,目的是打亂敵人的陣腳。用諸札薩克兵及喀爾喀兵,攻打瓦剌特駐地。瓦剌特軍隊以兩翼攻擊,打退了阿喇尼的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又跟進,也被瓦剌特軍隊以鳥槍和刀戟擊退。諸札薩克兵及喀爾喀兵的攻擊也告失敗,死傷慘重。在阿喇尼軍隊大亂之時,瓦剌特軍主力從山上繞出,從左右兩邊進攻形成了夾擊包圍之勢。阿喇尼軍隊當然經不起如此猛烈的攻擊,又一次的慘敗,阿喇尼率領剩下的士兵突圍逃跑。
    
    由于尚書阿喇尼的冒然輕進,導致慘敗,被降四級調用。烏爾會戰役之后,康熙一方面以阿喇尼違命,非本朝之意,派使臣安噶爾丹,以次拖延他的行動;另一方面迅速調動大軍準備徹底消滅噶爾丹的有生力量,烏爾會戰役就此結束。
 2、噶爾丹策凌的和通腦兒大捷
    
    噶爾丹策凌汗執政之后,為了準噶爾汗國的和平與穩定,希望不再與清朝兵戎相見,保持睦鄰友好關系。可當時清朝皇帝雍正以噶爾丹策凌年少無治國經驗,決定趁此機會討伐準噶爾。公元1729年(雍正七年)3月雍正皇帝命領侍衛大臣三等公傅爾丹為靖邊將軍,出師北路,川陜總督三等公岳鐘琪為寧愿大將軍,出師西路,征討準噶爾。
    
    公元1731年(雍正九年)春,噶爾丹策凌令庫克辛祃木特和臺基色布騰等以二千兵圍困魯克察克(今吐魯番克沁)、哈喇和卓(今吐魯番東),攻打和牽制兩路清軍,與此同時,令大小策凌敦多卜率兵三萬,抓緊時間,準備攻打清軍的主力——北路軍。大小策凌敦多卜及多爾濟丹巴等率軍,渡額爾齊斯河,陸續到達奇喇山陽。部隊中包括了善于山地戰的烏梁海人和乞兒吉思人,還有由瑞典軍官列納特親自指揮的準噶爾的包沁(炮兵部隊)。大小策凌敦多卜制定了將傅爾丹所率清軍引誘至庫里野圖嶺一帶攻打的作戰方案。阿爾泰山陽之額爾斯河源有二:一為喀喇爾齊斯,二為華額爾齊斯。溯喀喇爾齊斯而行,便到了博克托嶺,過博克托嶺,過博克托嶺往上走不久便可到了庫里野圖嶺。嶺下通往科布多的路上有和通腦兒。
    
    月初大小策凌敦多卜按預先的計劃,將大隊人馬三萬余人埋伏于博克托嶺下,另外派二千多名輕騎守在庫里野圖嶺。然后,派遣一名叫塔蘇爾海丹巴的人,故意讓他被清軍抓住。塔蘇爾海丹巴供稱,準噶爾的一半人馬還沒有到達達奇喇山。傅爾丹根據他的口供,以為準噶爾的大軍還沒有全部到齊,準備乘其立足未穩,火速進攻。
    
    6 月9 日,傅爾丹親自率領一萬余人出城,人馬分為三隊,直奔庫里野圖嶺。當清軍到達扎克賽河一帶時,又有巴爾喀等二十三名準噶爾人故意被抓獲。他們故意供出在博克托嶺有準噶爾人二千,駝馬萬余,還沒有立營設防。傅爾丹不知其中有詐,率兵繼續前進。參贊蘇圖、前鋒統領丁壽和副都統戴豪等率領四千人為先鋒,傅爾丹率七千人壓后。
    
    6 月18日,在庫里野圖嶺清軍與準噶爾二千多人遭遇并展開了激戰,準噶爾軍且戰且退,有意引誘清軍深入。19日傅爾丹與先鋒隊伍會合一萬多人越庫里野圖嶺直夫博克托嶺扎營。20日,黎明前,準噶爾軍隊以胡笳(準噶爾汗國樂器)為號令,大軍共三萬多人,居高臨下包圍了清軍,炮火齊轟,萬箭齊發,毫無準備的清軍立即陣腳大亂,自相踐踏,各自逃命,奪路逃回庫里野圖嶺。準噶爾乘勝追擊。過嶺后,傅爾丹在嶺下和通腦兒穩住了敗退下來的清軍,準備重整隊伍。21日清軍還沒得到喘息的機會,準噶爾軍隊伍已經在和通腦兒包圍了清軍。清軍不敢與準噶爾軍正面對持,于是傅爾丹率余下的隊伍,準備移營。可是此時準噶爾已經四面列陣沖鋒,分割包圍了清軍左右兩翼的丁壽、覺羅海蘭,馬爾岱、馬爾齊兩軍。左翼前鋒統領丁壽多次突圍沒有成功,將軍傅爾丹從中軍派兵支援右翼馬爾岱,有令承保久遠左翼丁壽之軍。但是,到日落還沒有突圍,號稱勁旅的索倫兵救援丁壽也被擊潰清軍將領丁壽、蘇圖、馬爾齊河西彌賴等人都自盡身亡,常豫陣亡,清軍死傷慘重。23日夜,準噶爾人再次攻擊清軍,此時的清軍已經不堪一擊,無心戀戰,都各自逃命。呼和浩特土默特副都統袞布及其部下放下武器投降。次日,四千清兵仍抵抗準噶爾人的攻擊,但無法突圍。印務侍郎永國、覺羅海蘭、截豪等人也自盡身亡。傅爾丹命塔爾岱為前鋒統領,達福、舒楞額殿后,承保統右翼,馬爾薩統左翼,傅爾丹與副將軍巴賽、查弼納居中,邊戰邊退。25日和26日準噶爾軍隊又四面殺出,清軍又一次遭到重創,被俘與死傷者不計其數。27日殿后的清軍散秩大臣大福及其下屬陣亡。28日傅爾丹領剩余的部隊渡哈日哈納河,后等山嶺,分兩隊下山。
    
    在這期間,副將軍巴賽、查弼納、馬爾薩相繼陣亡。7月1日,傅爾丹逃回科布多。史稱“辛亥敗兵事”。
    
    這次戰役清軍傷亡慘重,士兵生還科布多的只剩下二千人,有四千名官兵死亡,五千人被俘。準噶爾大獲全勝“從容唱胡歌而還。”在和通腦兒戰役后有一部分喀爾喀人歸附了準噶爾。據記載“有六千蒙古人自愿歸附了噶爾丹策凌......他們被遷到伊敏河附近”,可見這次勝利的影響不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新疆穩定 四百年前埋下的歷史伏筆
克什克騰那些事兒 || 烏蘭布統之戰
西部形勢告急,康熙與準噶爾部的較量誰占了上風?
滿清帝國衰亡簡史(1)
準噶爾敗給了大時代而不是清朝
準噶爾史完結:無盡內耗終敗亡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化县| 柳州市| 梁河县| 宝清县| 玉田县| 岑巩县| 康定县| 麻城市| 富平县| 兰州市| 昌黎县| 大余县| 武宣县| 平遥县| 泸西县| 井冈山市| 虹口区| 东丽区| 九寨沟县| 岗巴县| 岑巩县| 洛宁县| 漠河县| 迭部县| 闸北区| 密山市| 梁河县| 西宁市| 阿克| 社会| 维西| 恭城| 新兴县| 扎赉特旗| 枞阳县| 英德市| 仙桃市| 山西省| 轮台县| 龙泉市|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