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最近買了一些書。可是昨天朋友對我說看錢穆的寫的書《論語》部分讀不下去,怎么辦?
怎么辦?可能是遇到讀書動力和方法的問題,所以我想說說自己的一點小方法,希望對她和朋友們有幫助。
讀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人讀書不容易,是因為一開始定的目標太高,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那么就是一旦你信心滿滿的去干一件事情的話,這件事很困難,你最后沒有達成目標,你會對自己有些失望,這樣的失望越多,你會放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定目標的時候,常聽說的一個道理——目標定的不要太高,一定要自己夠的著,或者是跳一跳能夠夠的著的。
朋友看書屬于入門階段,那么入門階段要解決的就是更多的對看書產生興趣。
1、選一本自己特別想看的書。
想干是干的動力,同理,想看愿意讀是看一本書的動力。畢竟很多時候看書一種時間和精力考量的事情,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興趣和動力去看書的話,你是看不進去一本書的,所以一定要看自己想看的書。
記得我最開始下定決心堅持看書的時候,沒有讀那么高深的書,我讀的都是比較簡單的,比如郭敬明《下一站》系列,因為這是一本有故事而且有很多美圖的書,寫的都是去各地旅行的事情,有圖有故事的書特別容易讀,而且裝幀和編輯的都很好,我現在承認郭敬明商業書出版做的很棒,他是一個有頭腦的人。所以一開始讀的是這類的書。圖好看書好讀。
后來讀的是劉同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和盧思浩的《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也都是青春勵志類的書,有故事而且適合打雞血,那個時候微信朋友圈發的多是這種雞湯文和勵志文。
后來選的是羅永浩《生命不息,折騰不止》,因為這本書是他的演講集,你們知道的,他是說相聲的,演講熱別精彩有有趣,沖著這個人就買了這本書。看書至少比看演講視頻快。
再后來就讀《烏合之眾》、《菊與刀》、《丈量世界》這種經典的書,因為當時買了電子閱讀器kindle,這是kindle推薦的書。
這是一個過程,慢慢的來。
而且讀書也不要規定非要多少本,先從習慣養成開始。我看見讀書達人分享的讀書量,都是一開始不多,往后的幾年增長的。讀書的質量也是如此。
2、選擇有需求的書看。
需求是動力。你有什么需求你就會選擇讀什么樣的書。比如你要考試,你肯定會選擇一些考試類的書,教材和習題;你如果健身,你就看一些健身方面的書;你關注自身心理,你肯定會選擇心理方面的書;如果你喜歡看科幻的東西,科幻小說就是不二之選;當然初為人父人母的會選擇育兒方面的書籍;對財經感興趣的會選擇財經類的。
所以我覺得對這個朋友想說的是,你買了一些理財的書,表示你想了解那方面的知識,你的興趣點如果在那個方面的話,你就先看那些書。因為需求也是讀書的動力。
比如有一次,我跟朋友逛書店,朋友走了,我當時翻到一本叫做《戀愛口語》的書,里面都是講戀愛的時候怎么說話,因為我覺得一個單身狗學著戀愛說話還是蠻有用了,有了這個需求我就在書里一下子讀完了,2個小時讀完。
怎么根據需求選什么書,以后我會給大家推薦一些。希望大家以后多關注。
3、看書一定要給時間連貫閱讀。
《瓦爾登湖》
前兩天我在公號里發了一篇讀書筆記《瓦爾登湖》,寫了3000多字的讀書筆記,然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一個姐姐就留言,這本書我看了好幾回都沒有看完。
很多時候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買了一本書買了就是買了,買回來之后可能就是剛買的那會兒讀讀,但是過后就隨手一扔,當再想起來讀的時候就不知道什么時候了,這就是一本書你為什么好久都沒有讀完的事情。
想想那個姐姐為什么沒有讀完,一是時間上真的不是很允許,我看她的狀態每天都加班,工作已經很累了就想多休息,可能真的沒有時間去看書,等有時間再去看書。而我覺得看書真的是一定要給時間的,而且一定是要連貫閱讀。
我2016年看了100本書,因為我始終認為,現在大家看書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其實碎片化時間是個坑啊.你有碎片化時間,比如10分鐘,這10分鐘你能看多少頁書,你還沒有剛看完幾頁了,突然有其它事情要干了,你停下來了,這個時候你讀書還沒有預熱或者讀到興趣之處被打斷了,就像看著精彩的電視劇和娛樂節目突然插播廣告,那種體驗是很不爽的。
所以我會選擇連貫的閱讀,一口氣讀很多頁好幾章,這樣一口氣讀完效率又高有很爽。
所有碎片化時間我不會去看書,可能會閱讀時間可控內的文章,或是會選擇其它集中處理的一些事情,比如電話、回復信息、或是記錄一點東西。
看書會選擇早起5點多起床,跑完步看一小時。 周末的時候會安排半天看書,3小時的時間,6個番茄鐘可以看半本書。 晚上9點到10點半這個時間集中的連貫的閱讀。總之每天保證1到2個小時連貫性閱讀時間,周末或者不忙的時候時間會更多,這樣看書會效率高,體驗也好。
4、學會精讀和跳讀。
在讀書的時候要學會精讀和跳讀。精讀就是讀想要讀到那些內容,比如你要在健身書籍里尋找關于如何健身中瘦腿的知識,那么關于瘦腿的這個章節有關運動方法、營養搭配可以精讀一下,讀完一遍再讀一遍,記下筆記。如果是關于其它的你已經掌握的跑步的方法,可以選擇跳讀,這樣的話,閱讀的效率會提高很多。
想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人,一定要學會獨立思考。讀書是獲取知識的一種方式,你可以用幾個小時將作者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作品精華一次性讀完,但你讀到的內容,不一定能解決你的問題。所以讀書這個過程可以有選擇的決定快慢,而且你的心境和需求不一樣,快慢也可以調整。
5、看書需要堅持。
讀書需要堅持。坦白的講,我以前是一個比較容易堅持不下去的人,是一個對事物幾分鐘熱度的人,但是我卻堅持閱讀400天+,寫讀書筆記100天+,跑步500天+,寫作150天+......沒有什么東西是容易的。
自從開了公眾號和簡書真正寫作以來,即使我對寫作是出于真心的熱愛,但每一天,自己都是在逼自己,去努力付出以及不斷堅持。
跑馬拉松的人都知道,剛開始跑的幾公里都是比較容易,但有幾個點堅持是比較痛苦的。半馬的是18公里,全馬是20公里的時候,30公里的時候,最后兩公里的時候,那個時候真的是要堅持的,因為一旦停下來,半路的時候停下來,就懶得再往前走了。
人生前進路上也是如此,一步又一步,停下來,就懶得再往前走了。
所以曾經我看過一段話寫的很好說的就是這個——哪有什么堅持,不過是在死撐。
看書是為了什么,你為了充電提升自己,是為了更好的自己。
所以唯有和自己苦苦相逼,試圖活生生逼出一個更好的自己。
習慣了,你便選擇了樂在其中。
總結一下:
1、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因為有興趣才愿意去讀。
2、選擇有需求的書讀,因為有需求才有動力去讀。
3、看書一定要給時間連貫閱讀,因為這樣讀的效率要并且體驗好。
4、看書要學會精讀和跳讀,因為既能保證質量又能保證效率。
5、看書一定要堅持,因為量變會有質變,堅持會有更多收獲。
看書是一個不是為了炫耀的事情,是一個需要堅持的事情,是一個只有自己做了才會感受到提升的事情。當你真正感覺到讀書之后視野開闊了、邏輯清晰了、語言表達更強了、自控能力更強了、知識儲備更多了、文字變得越來越提煉、變得越有味道,變得觸動人有魔力的時候,那種感覺是成就感的。
你不要抱怨自己為什么跳出舒適區去堅持做一些事情,因為有些堅持,時間會給你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