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愛默生曾說:“蘊藏于人身上的潛力是無盡的。他能勝任什么事情,他人無法知曉。若不動手嘗試,他對自己的這種能力就一直蒙昧不察。”
可是,我們卻經常“忽視”自己的潛能,停留現狀。
無論你是成功人士,還是個平凡的人,不管你是風華正茂,還是已年過花甲,無論你在哪一行工作,只要你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潛能,你就成功了一半。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激發自己的潛能呢?
第一、 不要自我設限
在職場上,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事我做不了,這事我完成不了,這事我做不好。
這些人往往會在自己的心里默認了一個“天花板”,這個“天花板”常常暗示自己:這么多困難,我不可能做到的,也無法做到,成功機會幾乎是零。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典型的職場人“自我設限”現象。
我有個朋友,是一家廣告公司的小中層,工作十幾年,經常認為自己工作壓力很大,導致覺得自己提升的空間很小。近兩年來,他所在的部門由于運營維護得好,公司效益也得到了提升。領導在賞識之余,提拔了他的位置,并提高了整個部門的業務量。
他跟我抱怨說,哎,原本只想安安穩穩的上班下班,現在工作業務量增加了不少,我覺得自己做不來,不要跟領導說算了吧,還是維持現狀好。
我說,你不試試,怎么知道自己不行?你在公司這么久,經驗豐富又能力出眾,領導認可你才提拔你,也是相信你的能力,你也要給自己信心。
果然,他接受升職后,工作更加得心應手了。
“自我設限”會限制你的發展,抹殺你的潛力。他就像內心一個小人似的,總在你面對挑戰時,跳出來給你打退堂鼓。
而你如果能夠不設限地走出舒適圈,去承擔更有挑戰性的工作時,潛能就會一步一步被激發,能力也會在無形之中得到提高,職場競爭力和職場價值自然也會提到提升,這個時候你離升職加薪也就不遠了。
第二、樹立更高目標
孔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意思是:追求高的目標,最終得到中等結果;追求中等目標,最終得到一般結果;追求一般目標,那恐怕就沒有什么收獲了。
有個故事是這么講的,有三個泥瓦工,按定額每人每天要砌500塊磚。第一個人每天砌夠500塊磚后就萬事大吉,回家休息去了;第二個人每天砌夠500塊磚后,還在琢磨如何把磚砌得更快、更好、更精美、更省力;第三個人每天砌夠500塊磚后,不但琢磨把磚砌得更快、更好、更精美、更省力,而且還琢磨如何把房子蓋好。10年后,第一個人仍是泥瓦工在砌磚;第二個人成了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而第三個人則成了公司經理。
我認識一個年輕人,學歷低又沒有經驗,初入公司,被安排去做前臺接待。在大家眼里,這是公司里最“沒有前途”的崗位。
她卻毫無怨言,微笑著去迎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用她的話說:“前途不是選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她連續幾個晚上熬夜,把通訊錄上的電話熟記在心,,同事表示不理解,她說自己的工作就要“問不倒,答得快”,不光是電話和房間號,有關公司的一切都要心中有數。
一次,幾個新加坡客戶來洽談合作,客戶們坐在一起,年輕人給客戶倒完茶,經理還沒有過來,年輕人聽到客戶們在說對他們公司的業績不太了解。于是年輕人主動走上前去很有禮貌地說:“如果可以的話,占用各位一點時間,我可以簡單介紹一下。”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王樂把公司近幾年的銷售業績、市場份額、運行情況說得有條有理,讓客戶們驚嘆不已。事后,經理問她怎么記住那一長串數字的,她回答:“公司年會和每次的例會,我把各個部門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記錄。”經理不由得對她刮目相看。
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年之后,優秀員工的稱號和額外獎金破天荒第一次落在了這個前臺接待的員工頭上。而她的努力、積極、上進也給老總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公司里最“沒有前途”的員工,由此走上了職業生涯的高速公路。
身為職場人士,只有志存高遠,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才能激發更大的職場潛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獲得更大的升遷機會。
破除自我限制、樹立更高目標以及全力以赴去做時,我們的職場潛能就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職場價值和到職場競爭力也會穩步提升,到那時,升職加薪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