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8月3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企業在納米比亞開發的鈾礦產出首桶鈾,將成為世界第二大在產鈾礦。這個項目的成功,將改變中國鈾礦70%對外依存度的現狀,打破長久以來制約我國核工業發展的鈾礦瓶頸!
納米比亞埃龍戈省的大漠深處,5萬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沙漠。千百年來,廣袤的礫石平原、高聳的山脈和陡峭的峽谷人跡罕至。如今,浩瀚的大漠中矗立起一座現代化的工廠,給沉寂千年的荒漠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與現代因素,顛覆性地改變了原有的時間和價值形態,這就是湖山鈾礦。
湖山鈾礦是近十年來全球范圍內最大鈾礦發現,資源量約29.3萬噸,位列世界第三。湖山礦是迄今世界設施規模最大的鈾礦,年開采剝離量1.4億噸,年處理礦石1500萬噸,設計年產量1500萬磅U3O8,總產量可滿足20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近40年的天然鈾需求。
2012年,中廣核投資100%股權收購了納米比亞湖山鈾礦,由中廣核、中非基金、納米國礦公司共同投資,中廣核負責建設和運營。這是截至目前,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實業投資項目。這一投資不僅對我國天然鈾保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也給納米比亞帶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2013年4月項目啟動礦建工程,僅項目建設期就為納米比亞提供約6000個就業崗位,項目投產后的永久就業崗位達2000個,加上就業連帶關系,能拉動幾萬個就業人口!而每年11億~17億納元的企業所得稅、70億納元的出口貢獻,僅該項目就能將納米比亞的GDP增長約5%。
2014年5月中國廣核湖山鈾礦項目采礦生產正式開工。
2015年5月,駐納米比亞使館經商參贊劉華博等走訪了中廣核集團在納米比亞的斯科公司湖山(HUSAB)鈾礦,與公司負責人等進行了深入交流。按計劃已基本完成35平方公里的露天開采及酸浸工藝的大部分設施,兩個礦坑剝采準備、26臺330噸/次的重型運礦車及數臺巨型鏟車基本完成調試,粗磨廠、三公里傳送帶設施及水冶廠、成品廠等也準備試生產。
2016年12月31日,在人們準備迎接新年之際,全球鈾業界都在注視從納米比亞傳來的消息:湖山鈾礦成功生產出第一桶天然鈾U3O8(八氧化三鈾)。灰黑色的八氧化三鈾,將通過納米比亞鯨灣港海運回中國,為中國核電發展提供有力的天然鈾保障。
鈾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主要運用于國防建設和核能發展。核能具有諸多優點,在當今能源領域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其新近公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鈾的總儲藏量約為3500萬噸,遠遠高于原先估計的470萬噸(足夠全球的核電站使用85年)。另據美國能源部提供的數據,目前至少在43個國家中有鈾礦分布。其中,儲藏量較大的幾個國家為澳大利亞(約占全球總儲量的27%,但其國內卻沒有核電站)、哈薩克斯坦(17%)、加拿大(15%)、南非(11%)、納米比亞(8%)、巴西(7%)、俄羅斯(5%)、美國和烏茲別克斯坦(4%)。
但中國鈾礦資源并不豐富,2015年我國鈾礦消耗量為6 296 t,而全年我們國家鈾礦總產量僅為1616t,對外依賴度超過70 %,供求矛盾突出。
據了解,中國共探明大小鈾礦床(田)200多個,礦床以中小型為主,大型的、易開采的天然鈾礦資源較少。全國鈾礦主要分布在江西、廣東、湖南、廣西,以及新疆、遼寧、云南、河北、內蒙古、浙江、甘肅等省區。直到2012年,才在內蒙古發現了一個世界級的鈾礦。
(最新資料僅報道在2014年)
尋找共贏鈾資源生產國。當今我國鈾礦資源開發程度差異較大,尚存在鈾礦資源量較大,但開發程度較低。中國應選取世界鈾資源條件優越且待大規模開采的國家為優先考慮對象,結合運輸條件、政治局勢等其他影響因素有甄別的進行投資,以實現共同開發。
聯合大型鈾礦生產公司。中國鈾礦企業應加強與世界大型鈾礦公司的合作,深化投資已參與的鈾礦項目,增持股份,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系,創立共贏體系,謀求獲取世界主要鈾成礦聚集區的鈾礦探礦權,先保障海外天然鈾生產的后備資源,為后續中國鈾礦企業不斷開拓海外鈾礦資源勘查開發,進行鈾資源生產奠定基礎。
借鑒國外企業成功經驗。世界大型鈾業公司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建立了采、選、加工一體化綜合生產模式,從勘查開發到生產銷售,擁有一整套的運營體系,這樣既能降低生產成本,減少中間利益消耗,又能靈活掌握每個運營環節,把控企業整體運作動態。而在企業間合資過程中,要注意掌握主動,提高合資企業中的控股比例,控制公司發展方向。
掌握資源開發最新技術。當今世界很多鈾礦項目資源量相對較高,但礦石品位較低,開采深度較深,處理礦性較為復雜,冶煉難度較大,所以尚處于不可利用的冰凍狀態。這對中國企業拓展海外鈾礦產業是一個利好消息,我們鈾礦企業應提高自身技術水平,擴大鈾礦資源的開發利用范圍,提高鈾礦勘查、開發、冶煉技術、更新冶煉工藝、開發應用新設備,將大量品位低、難處理的邊際經濟、次邊際經濟的鈾礦資源利用起來,以謀求占據國際鈾礦市場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