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筆者認為要從一下三點來看這個問題。
首先從可持續發展方面來看,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物質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雖然現在有證據證明石油天然氣世界存儲量還有很大空間可以發掘,但是歸根結底,此類化石產品終歸有用完一天。古語有云:未雨綢繆!人類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一直遵循這個規律,比如儲蓄。當今社會的發展,石油化工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稱之為基石。二戰德國東侵蘇聯,首先覬覦的戰略目標就是西伯利亞和庫爾斯克的產油區,用以戰略儲備和使用。作為現代工業化剛剛發展的德國,石油化工的需求可見一斑。
二戰結束后,世界各國經濟都先后進入高速發展過程中,對石油的需求更是前所未有。我們放開國際石油經濟霸權等話題不說,只說各國的石油消費年年攀高是不爭的事實。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機大爆發,僧多粥少的問題擺在了世界各國面前,如何解決問題也放在了各國首腦的桌面。強取豪奪是絕對不可能了,資本主義國家們在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后,就制定了規則和新秩序,不可能自己去打臉自己,另外還有一個原因,老大美國控制了中東,小弟們也不敢造次。可是國家要發展,人民要生存,怎么辦?只有用國家生產的各種工農業產品通過美元換取石油來保障發展。即便這樣,各國國內石油儲備周期都不大,切掉來源幾十上百天,一夜回到解放前!(當今朝核危機,美國制裁的手段之一就是要求停止對朝鮮的石油出口,這就是打蛇打七寸)
其次是當今新能源發展問題。石油危機以后,德法英等為首的國家開始考慮替代能源的問題,當時的替代能源方案有水電和核電等幾種選項。先說核能,雖然美國和前蘇聯通過軍用技術民用化把核能問題解決了,但是這兩個國家并沒有真正用心去發展核電技術,做的好的反而是法國英國,再說水電,水電是清潔能源,咱除去環保生態因素不表,就純粹說發展,水電的關鍵問題是必須有河流湖泊落差才能成型,而且還必須是大型的河流湖泊,能滿足這個條件的國家世界上其實不多。后來風電,潮汐電,太陽能電等新能源電力能源也逐漸從無到有開始了長足發展,可是跟水電一樣,面臨的問題也一樣,不能做到通用,這里面即有先天條件不足問題,也有成本不足問題。
這樣看來,以新能源為主來解決電能源方式比重雖然在年年增加,但是目前階段做到完全替代,還存在一定問題。
最后說說今后發展趨勢問題。石油天氣等化石能源產品因為其不可持續性,終有枯竭一天,所以世界各國都在不同程度的做準備。美國是自己的先留著,別人的先用著,只要控制石油經濟和戰爭武器的壓倒性優勢,那就自己爽了再說,美國第一。俄羅斯和中東等產油國更是無所謂,現在吃飽了肚子才能繁衍子孫后代,自己都嗝屁玩完了,還談什么可持續發展,所以對新能源的態度是警惕和觀望。還有歐洲以德法英為代表的國家則是希望借助新能源開發等先進技術換取工業2.0的轉型成功,來保證今后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也為各自國家找到新的出路。我們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傳統化石產品產量稀少,不得不依靠購入大宗石油產品來保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在很多地方受制于人,所以對新能源電源的需求是最迫切的,同時,也希望把改變能源來源方式當成一次變革,彎道超車站在新世紀發展的世界前列。
所以總體來說,世界發展新能源的趨勢和動力是不容置疑的,也可以預測,按照目前發展趨勢和成果,到了化石能源枯竭的一天,世界不會坍塌,新型能源必將取代石油天然氣能源。只是目前來說,還處于發展和推動階段,傳統能源需求還有多年的市場,我們現在處于中國兩百年以來最好的時期,大家參與并見證了中國飛速發展的過程,今后還會看到一個個奇跡在中國的誕生,我們也必將見證新能源發展替代化石能源在中國最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