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7號任務成功,下面就該8號了。
不過8號的具體任務該是什么可是曾經讓人大傷腦筋。原定的8號是任務D,就是土星V帶上指令艙、服務艙、登月艙這三大件繞地球兜它幾圈。至于帶不帶人,馮.布勞恩那幫家伙可底氣不足,他們還對6號任務那回的POGO振動心有余悸呢,天知道這趟怎么樣。這且不提,現在冒出來個新問題是格魯曼的登月艙還要改改改,趕不上趟了。要等改出來登月艙再試,這黃花菜可就涼了:69年底這把大刀可是時時刻刻懸在宇航局那幫高管脖子上的。那要不改就試呢,也沒什么意義,那就塞點新貨色唄,可要是步子太大扯著蛋了呢?所以一干人都在那里猶豫。問題是時間就這么一天天地猶豫過去,大限可也在一步步地逼近中……
咋辦?
可咋辦??
可咋辦尼???
重壓之下,必有勇夫。
勇夫就是載人航天計劃主任喬治.勞,他說:這不是沒登月艙嗎,8號干脆不帶那玩意直接來一發……載人環月飛行!也就是說任務D不但實際上變成了任務E還要再進一步到月球即E+了。
兗兗諸公這模樣了
要說這位膽兒不是一般的大,上回穆勒玩那把“撐死膽大的”就有他,這回干脆換他成主角了。
不贊成土星V第三次飛行就載人的不光有火箭設計團隊,載人太空飛行器中心主任吉爾魯斯也一樣擔心,特別覺得第三次土星V任務就上大活人不靠譜。
但是喬治.勞也不是兩句話就能打發掉的主,繼續宣揚他的主張,他的依據就是硬件已經具備這個能力了。分析來分析去,慢慢開始有人比如克拉夫特就改換門庭到他那邊去了。
68年夏天高層在馮布勞恩的老窩馬歇爾航天中心開了個會討論8號任務,總的結論是否定喬治.勞的主張。但是,他的主張仍舊不斷爭取到新的支持者:吉爾魯斯也動心了,反過來開始幫他拉票了,后來居然和唱反調的整成勢均力敵的態勢,需要局長大人拍板了。
此事非同小可,結果兩天后,又在馬歇爾中心開了會。喬治.勞響鼓用重錘:如果8號在68年底前發射成功,將帶來69年底前實現登月的唯一機會。參會的各位自然對阿波羅的當前進度心知肚明,能69年底之前登月的誘惑太大了!你想想,雖說十年登月的衛星是肯尼迪放出去的,可那也是聽了你們這幫專家拍胸脯保證才放的,這要交不了差秋后算賬,在座的可誰也別想跑。加之馮布勞恩團隊表示基本解決了土星V的POGO振動問題。這趟風向變了,多數人開始覺得8號環月飛行可以有。但是正副局長都在維也納參加聯合國開發與和平利用外太空大會,還得等他們回來最后決斷。
5天后副局長佩因先回來,聽了一圈匯報之后問:之前你們還對土星V的安全性有爭議,隔了這么幾天就要把人打上去環月飛行了,這彎子轉得也太急了吧。你們到底什么意見?
馮.布勞恩:一旦決定503號飛船是載人的,飛多遠都沒關系。
……
斯雷頓(宇航員負責人):這是保證在69年底前登月的唯一機會。
德布斯(發射基地負責人):沒有技術上的問題。
佩特龍(同上):沒有問題。
……
吉爾魯斯:盡管這次飛行不一定是完成最終目標的唯一機會,但能增強我們的能力。風險總會有的,但這次風險不大,實際上是阿波羅計劃中風險最小的一次。
克拉夫特:飛行指揮將是非常困難的任務,我們需要方方面面的優先權……這次任務并不輕松,但我有信心。我認為它最好是一次月球軌道飛行而不僅僅是環月飛行。
喬治.勞:如果阿波羅7號獲得成功,那就沒有別的選擇。(這次會議是在7號發射前兩個月開的)
副局長聽了之后也覺得繞月方案可行。這期間穆勒的態度很有意思,一開始他對這方案很冷淡,隔了一宿他又熱心起來。局座大人也是先觀望,聽了佩因他們的介紹,他也傾向于這個方案了。在幾輪電話溝通以及和穆勒商量之后,局座大人拍板了,載人環月飛行!
之后,環月飛行的技術準備開始了,一路緊鑼密鼓之后,在阿波羅7號任務結束半個月后,副局長佩因正式對外宣布阿波羅8號將環月飛行。
為了這場前所未有的遠征,從飛船硬件到飛行程序方面都加碼了:指令艙和服務艙的大部分系統至少有一個備份,關鍵系統的備份更多。飛行過程被分成12個關鍵步驟,在步驟之間的銜接上,一旦勢頭不對便可以回滾(rollback),縮回上一步。
1968年12月21日,土星V攜帶著阿波羅8號緩緩升空,巨大的聲響驚起了鳥群,尾部的噴焰映亮了發射架附近的水塘。
、左起:洛弗爾、安德斯、博曼
本次任務的指令長是弗蘭克.博曼,指令艙駕駛員是吉姆.洛弗爾(注意,他后面有得是故事),登月艙駕駛員是比爾.安德斯。飛船由指令艙、服務艙組成,沒帶登月艙,但這是人類首次載人環月飛行,至此,美國人終于在太空競賽中實實在在地跑到了蘇聯人前面。
起飛一切正常,沒有6號的POGO振動和發動機提前關機之類的幺蛾子。進入近地軌道后,先繞了兩圈,檢查飛船系統,接著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再度點火,于發射后2小時51分轉向月球飛行方向。此時飛船加速至10.8千米/秒,開始脫離地球引力場。
博曼后來回憶說8號的奔月飛行比雙子星7號容易得多,在近地軌道時,一般的心態是出了點什么事就必須立刻處理或是準備返回。而一旦進入奔月軌道,就用不著了,因為至少有兩三天的時間余量。當然,這也給了洛弗爾足夠時間練習根據地球、月亮和其它星體來監測飛船的航行軌跡,想不到這身本事沒過幾年他就用上了。
阿波羅8號奔月路線圖
隨著和地球的距離越來越遠,越來越能看清全貌了。三名宇航員被地球的美景所吸引。博曼說地球簡直就像只盤子一樣。洛弗爾則對著地球指點他能分辨出的地理位置:佛羅里達、古巴、吉布提、非洲、中美洲、南美洲……
但他們卻一直看不到月球,可能是它正好處于飛船的正前方。洛弗爾說他找了好幾次,總是看不到。所以只能想它就在估算的方向上。
在發射后第31小時,距地球22.3萬公里時,阿波羅8號進行了首次電視直播。傳回來的圖像上有飛船內部景象,吃飯的鏡頭。安德斯還給攝像機裝上望遠鏡頭,但鏡頭沒調好,沒拍下高質量的地球圖像。不過次日鏡頭調好了,洛弗爾興致勃勃地向觀眾一一介紹所拍攝的地球面貌及景物。
兩次直播后,已經飛行55小時了,飛船已越過了地月引力平衡點,此時距地球32.64萬公里,距月球6.26萬公里。飛船速度降為1218米/秒。在月球引力下,飛船速度逐漸開始增加。在發射后約66小時,12月24日4點40分到達月球背面,接著宇航員啟動服務艙發動機4分鐘,飛船減速進入遠月點310公里的月球軌道。第二圈時繼續減速降低軌道高度至112公里。人類還是首次從如此近的距離觀察月球。乘員們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洛弗爾說:“OK,休斯頓,月球基本上是灰的,沒有顏色,看起來像是灰泥漿或是某種深灰色的沙土。我們能夠看到相當程度的細節。雨??雌饋砼c地球上觀察的不一樣。環形山之間并沒有很多障礙。環形山都是圓的,數量相當多,有些看起來很年輕。有很多,特別是圓的,看來好像是流星火某種炮彈集中形成的。”
當飛船在軌道上與地球第一次通話時,乘員組的聲音就像在近地軌道上,并不像在38萬公里之外。
著名的“地出”:從月球看地球
宇航員們拍下了著名的“地出”照片,還近距離觀察了兩處計劃的著陸區,并和地球上的測控站一起演練了繞月導航技術。由于已近圣誕節,美國人安排了一出創意典禮:在倒數第二圈繞月飛行時,三人朗讀了圣經《創世紀》的幾段詩句。
在繞月飛行了10圈之后,服務艙主發動機開始點火,這一過程持續3分18秒。期間休斯頓的那幫人心都懸到嗓子眼了,因為點火操作是在月球背面進行的,那時候沒有現在在拉格朗日L2點的“鵲橋”中繼衛星,點火操作萬一出什么簍子休斯頓什么忙也幫不上。如果點火失敗,三條人命可就交代了。
好在一切順利,休斯頓的凌晨時分剛過,8號準時出現在月球邊緣。洛弗爾開著玩笑報告地面:“請告知,有位圣誕老人”
從“約克敦”號打撈濺落的阿波羅8號
阿波羅8號勝利踏上歸程,經過長達57小時的慣性飛行,返回了地球,往返共用了147小時,安全濺落于夏威夷以南1760公里的洋面上。
阿波羅8號的飛行是開創性的,它證明了把人發射到月球軌道并順利帶回地球是可行的,在整個阿波羅計劃中具有里程碑般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