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挑戰】很多老年人沒有享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了各種阻礙
【應對策略】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進入尾聲,老年人對主流App的改造相對滿意
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掃碼犯了難;線上掛號、打車,這些對年輕人來說駕輕就熟的操作,對于老年人來說卻是一道“數字鴻溝”。近日,《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改造調研報告》發布,大字體、減少廣告、簡化操作、大圖標、人工客服,是目前中老年人對主流App適老化改造最大的五個需求。
為期一年
App適老化改造進入尾聲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未來五年之內,這一數字將突破3億,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報告顯示,目前,中老年人群觸網數量在快速增加,截至2021年6月,40至49歲網民占比為18.7%,在所有年齡段群體中占比位列第2位;中老年群體網民規模增速最快。5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為28.0%,較2020年6月增長5.2個百分點。換言之,中老年人群移動互聯網使用率超20%,他們作為移動互聯網價值洼地,仍有很大的空間待發掘。
不過,在智能化和老齡化交織的過程中,還有很多老年人沒有享受到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在使用過程中遇到了各種阻礙。基于此,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并列出App適老化改造名單,自2021年1月起,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如今行動即將進入尾聲,這也是《移動互聯網應用(App)適老化改造調研報告》發布的背景。
中老年“專屬”App改造
尚待提升
《報告》對中老年群體的觸網場景進行調研,顯示社交通訊、新聞資訊、生活購物娛樂等三類移動互聯網應用(App)是50至70后中老年使用頻率最高的App。其中,微信、今日頭條、抖音等三種App成為了50至70后中老年使用頻率最高的App。這同時也意味著中老年群體對于社交通訊、娛樂資訊有強烈的需求,主流App的適老化改造刻不容緩。
《報告》撰寫方還向中老年群體發放了滿意度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支付寶、微信、滴滴出行、12306、百度等10個App因字體和圖標得到放大、功能簡明、過濾廣告,語音識別、安全系數高,而成為中老年人相對滿意的主流App。
按照這些App為標準對照,同時參考接受調研的中老年人群感受,一些被認為有相當數量中老年用戶的App,反而收到更多來自銀發族的抱怨。“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相當數量主流App的適老化改造,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參與此次調研活動的北京大媽有話說新媒體平臺創始人邊長勇對媒體表示。
盡管如此,《報告》仍認為,這次適老化改造具有相當大的積極意義,這是主流App首次較大規模關照中老年人群。報告認為,相信隨著中老年人群觸網數量的增多及互聯網使用水平的提升,相比年輕人更加有錢有閑的中老年用戶的價值將被更多互聯網公司注意到,主流App適老化改造的態度更加積極。
App改造
應在功能上精細化調整
《報告》顯示,最讓中老年人上網過程中感到為難的六個問題是,出行需要(健康碼、行程碼)、醫院掛號、銀行業務辦理、購買車票(機票、火車票)、掃碼支付、線上繳費等。
同時,大字體、減少廣告、簡化操作、大圖標、人工客服,是目前北京中老年人對主流App適老化改造最大的五個需求。此外,界面簡單、無障礙功能、方言識別能力、讀屏兼容和加配字幕成為目前北京中老年人呼聲最高的智能化指標需求。
“調大字體、調大聲音的App改造只是對老人需求的表層理解,真正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則需要關注老人的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報告》認為,互聯網從業者在改造App時,要先洞悉老年用戶需求,注重功能上的精細化調整。唯有此,老年人才不會對新技術望而生畏,真正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同時,建議應該把大字模式、人工語音、視頻指導、取消廣告推送以及一鍵呼入作為未來中老年人App適老化改造的主要方向。
“對于中老年人群的觸網前景,我們的判斷是非常樂觀的,尤其是隨著六零世代人群的退休,他們中相當多的人接觸過PC互聯網,屆時中老年人群的價值將被充分認識與挖掘。”邊長勇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