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根本出路在哪? 必須是集體經濟, 走西方道路是死路一條!
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最難實現的就是農業現代化。而要在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建立在土地集中使用的集體經濟基礎之上。
新中國成立時,新解放區有3億人口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實行土地改革是進一步摧毀封建制度的基礎,繼續完成民主革命遺留的任務,也是決定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成敗的關鍵?!巴粮摹焙笾袊r業面臨四大難題:一是土改后單干的農民,少牛沒車的沒法種地;二是部分貧苦農民出賣土地,農村產生兩極分化嚴重,如果重新大規模出現地主階級,共產黨奮斗28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就將付諸東流;三是興建農村水利設施等,需要聯合起來才有力量;四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適應不了工業化的發展。
農業現代化的前提就是集中土地。要實現農業現代化,一個基本和絕對的前提,就是讓土地集中起來使用。中國的農村人均只有二畝地,不是有句流行語:“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嗎?土地分割的這樣零碎,怎么實現農業現代化?而要將土地集中起來使用只有兩條路選擇:一是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將土地集中在莊園主手中;一條就是走中國式的集體化道路。若走西方的道路對農民土地進行二次剝奪,無疑是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反動,這是死路一條!因中國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只能走中國式的集體化道路。
毛主席為推進集體經濟嘔心瀝血。為了使農業合作化,毛主席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調查研究,親自編寫了《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親自糾正了1958年公社化運動中的共產風、浮夸風,制定了《農村人民公社六十條》,確立了人民公社三級所有,隊為基礎及按勞分配等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本原則。由互助組,初級合作社,高級合作社,一直到人民公社,因土地是共產黨取得國家政權后分給農民的,多數農民對黨的號召寄予厚望,集體化進程總的來說比較順利。農村集體化對新中國的巨大貢獻。在實行土地改革之后,中國迅速轉入農村集體化,這個以人民公社為代表的集體經濟的建立,是極其偉大的革命,是來之不易的成功,是中國共產黨的創造。農村集體經濟也帶來農村巨大的變化:
一是實現大體均等。避免了兩極分化,避免了出現新生的地主階級,避免了農村再出現賣兒賣女的悲慘景象。農民不僅活的很有尊嚴,還能當縣長、市長、省長,直至國家副總理。有人會說:現在的經濟增長也不慢。但是,作為工人農民這個社會主體,卻沒有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中國的經濟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農村7億多人口,年平均生活消費支出,年平均只增長了3%,這個10%的增長,獲益的絕不是占人口大多數的老百姓。而那7.5萬個億元以上先富起來的富翁,就占到中國52萬億GDP的10多萬億的財富!
二是生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解決了日益增多的人口吃飯問題,中國的糧食達到了自己自足?!耙痪虐?年同一九五二年相比,全國糧食增長近一倍,棉花增長一倍多。盡管人口增長過快,現在已近十億,我們仍然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證了人民吃飯穿衣的需要(《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有人攻擊毛主席說:“文革十年,經濟倒退餓死了人?!钡诿飨瘯r代,國有存糧,無論是天災地害,還是戰爭到來,我們都有支撐三年戰爭的儲備糧,完全不怕外國的糧食禁運和封鎖,現在我們儲備糧還有嗎?
三是農業生產條件發生顯著改變。農業水利化離不開農業合作化,農業合作化又推動了農田水利化。正如毛主席所說:“依靠合作化開展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完全可能的?!?依靠合作化全國興修大小5萬多水庫,修建無數溝渠等大量水利工程,其中有許多如紅旗渠這樣施工難度極高的溝渠?!叭珖喔让娣e已由一九五二年的三億畝擴大到現在的六億七千多萬畝,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遼河、松花江等大江河的一般洪水災害得到初步控制。解放前我國農村幾乎沒有農業機械、化肥和電力,現在農用拖拉機、排灌機械和化肥施用量都大大增加,用電量等于解放初全國發電量的七點五倍(《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p>
四是為工業化提供積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人民公社這種集中勞動和集體分配的方式,僅“統購統銷”這一項就為中國的工業化提供了7000--8000億元的資金。(還不算繳納的1000多億元農業稅),按當時的黃金比價,至少相當于現在的60萬億元!打一場抗美援朝中國才投入69億元人民幣,包括買蘇聯的武器。改革開放之初,全國的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才9600億元。試問沒有農村集體經濟貢獻的7000多億資金,怎么去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我們今天應滿含熱淚的問一問:這7000億多元資金意味啥?可以說,沒有人民公社提供的7000多億的資金,就沒有新中國的建設,就沒有新中國的獨立自主!試問:如果不是對人民公社剝奪的這么狠(創業的年代又只能勒緊褲帶),就是返給人民公社2000億元,人民公社的優越性就會得到輝煌的體現!若給像現在這樣的農業政策(國家廢止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產稅,僅此項每年減輕農民負擔1335億元。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資金年近20%的持續增長。2012年中央財政年初預算安排用于“三農”支出12286.6億元),不僅不收錢,還給補貼,那人民公社就是天堂樂園!
五是在農村移風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學習文化,科學種田等建設精神文明上,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人民公社這些巨大作用怎么能被徹底否定?不搞歷史虛無主義,人民公社就咋能成為空白?如果說,只有社會主義能救中國,那毫不夸張地說,農村的根本出路, 必須是集體經濟!我們應深深知道,歷史沒有給中國的社會主義農業提供現成模式,但建立農村集體所有制這是一場偉大的革命。人民公社只存在了20年,應該說還在襁褓之中,他肯定有不成熟之處,但幼稚可以生長,可以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