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的朋友都在微信朋友圈里,看過一篇文章:“真正優秀的人,為何都那么尊重別人?”,應該有很多人覺得它講得非常好,把它收藏起來,并且向人推薦。我雖然不是一個優秀的人,做不了一個優秀的人,但也懂得要尊重別人,對于提倡尊重別人的觀點,自然認同。但我也有自己的一點意見和看法。
真正優秀的人,跟“都那么尊重別人”之間的聯系,并不一定是文章所說的這樣的聯系。真正優秀的人,并不“都那么尊重別人”。而“那么尊重別人”的人,有的也并不是“真正優秀的人”。就說真正優秀的人中的知識分子這種類型的人吧,是不是都學會了尊重別人呢?他們中間不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并且被很多人傳頌:“不是一個層次的人,很難溝通”,流露出的是一種優越感。有了這樣的優越感,還會真正尊重別人么?有這種優越感的,還有一些身處高位的領導干部,以及那些錢多得幾輩子都用不完的有錢人,等等。
在這里,我要向那些有學識,有權勢,有金錢,卻不恃才傲物,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致敬。很多大家,自覺放下架子,寫一些兒童文學,或者普通讀者閱讀的科普文章。不少的大理論家,也花很多功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很多文章給普通的讀者看,來跟他們溝通,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這才是真正的尊重人。
因此,不能說,真正優秀的人,都“那么尊重別人”,我不否認別人的優秀,但有的真正優秀的人,也不“那么尊重別人”,令人遺憾。
這篇文章是發在“商界智慧”這樣的微信公眾號上的,它講的就是應該如何對待顧客、客戶,提倡一種正確的理念,這樣的說法自然沒有錯!它舉了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去面試時,保潔阿姨不小心把水灑到他們身上時,女孩和男孩的不同態度及其不同的結果的例子,說明了尊重人的重要性。還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辦公樓走廊的女顧客對冬天下雨送餐遲了的外賣小哥直接發火,說明一個人修養的高低“是看他是否尊重‘比他地位低’的人”。
“尊重”別人是一個人的一種內在的修養和態度。提倡尊重別人,特別是顧客,這是商業文化題中應有之義。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樹立尊重別人的思想觀念,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把商業文化照搬到社會生活中,卻未必合適,那樣做的未必有好的效果。
在職場等錯綜復雜的現實生活中,尊重往往是一個實用性很低,使用頻率很低的詞。在職場中,人與人之間,往往是一種博弈的關系,人們習慣了勾心斗角。內在的尊重,往往不得不讓位于敷衍的禮貌。如果一味去尊重別人,別人往往會覺得你老實、愚蠢,是在討好,軟弱可欺。現實中的尊重,是以不動聲色地展示實力、強悍為基礎的。你作為一個領導,首先要樹立自己的權威,一味去跟下屬講尊重,講客氣,講關懷,反而會壞事。現在不同于以前,現在的人再也沒有以前的人那樣的淳樸、善良。尊重別人,要像一句通俗的話所說的,“到哪座山頭唱哪首歌”,要因人而異。比較管用的做法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而對于不受尊重的人,給他尊重也沒用,人家未必尊重你,把你放在眼里,反而會變本加厲地踩你,那就公事公辦,按制度規矩辦。有的人就是日本人的德性,就只崇拜強者,你戰勝了他,給他一頓狠揍,他反而會真正尊重你,服你。
商業文化里的尊重,是以利益為核心的,它尊重的是“錢”這種東西,跟傳統的以人為本的尊重是有差異的。尊重人,才是最難的。不要把商業文化看得很高尚,要透過表面的東西看到實質。乞丐到蛋糕店買蛋糕,受到尊重。那是因為他的錢,哪怕一次。在那個時候,他的身份不是乞丐,而是顧客。看他的身份,不能看他穿得破破爛爛,滿身臭氣,而要看到他付出了錢。這尊重,其實是給錢的尊重。不要把這種尊重看成是對乞丐這個人的尊重,更不是對乞丐這種身份改變了厭惡的態度而變得尊重了,這種尊重是伴隨購買行為的發生而發生,隨著購買行為的結束而結束。這種尊重不說是虛偽的,它也是有局限性的吧!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誰更應該受到尊重的理解和看法是不一樣的,尊重的對象也是有差異的。有的人,更尊重知識,技能;有的人,更尊重品德、修養;有的人,更尊重金錢;有的人,更尊重權力,等等。但把人身上外在的東西都拿掉后,人還會受到一樣的尊重嗎?
這篇文章,把尊重分成三種境界,尊重親人,尊重路人,尊重敵人。尊重別人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有道德潔癖,執著于去做完人,那就難免在現實生活面前碰壁。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急迫的問題還是,增強自身的能力,對社會的適應性,然后再進一步完善道德。這樣,無論你怎樣去尊重別人,都不會受到別人的冷遇,會得到友好的回應。這應該是尊重的理想的境界。不要因為商業化的要求是求職的指南,但不能因此而弱化了適應現實的能力。
王良炬 2017年7月2日 北京
真正優秀的人,跟“都那么尊重別人”之間的聯系,并不一定是文章所說的這樣的聯系。真正優秀的人,并不“都那么尊重別人”。而“那么尊重別人”的人,有的也并不是“真正優秀的人”。就說真正優秀的人中的知識分子這種類型的人吧,是不是都學會了尊重別人呢?他們中間不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并且被很多人傳頌:“不是一個層次的人,很難溝通”,流露出的是一種優越感。有了這樣的優越感,還會真正尊重別人么?有這種優越感的,還有一些身處高位的領導干部,以及那些錢多得幾輩子都用不完的有錢人,等等。
在這里,我要向那些有學識,有權勢,有金錢,卻不恃才傲物,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致敬。很多大家,自覺放下架子,寫一些兒童文學,或者普通讀者閱讀的科普文章。不少的大理論家,也花很多功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寫很多文章給普通的讀者看,來跟他們溝通,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這才是真正的尊重人。
因此,不能說,真正優秀的人,都“那么尊重別人”,我不否認別人的優秀,但有的真正優秀的人,也不“那么尊重別人”,令人遺憾。
這篇文章是發在“商界智慧”這樣的微信公眾號上的,它講的就是應該如何對待顧客、客戶,提倡一種正確的理念,這樣的說法自然沒有錯!它舉了一個女孩和一個男孩去面試時,保潔阿姨不小心把水灑到他們身上時,女孩和男孩的不同態度及其不同的結果的例子,說明了尊重人的重要性。還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辦公樓走廊的女顧客對冬天下雨送餐遲了的外賣小哥直接發火,說明一個人修養的高低“是看他是否尊重‘比他地位低’的人”。
“尊重”別人是一個人的一種內在的修養和態度。提倡尊重別人,特別是顧客,這是商業文化題中應有之義。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樹立尊重別人的思想觀念,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把商業文化照搬到社會生活中,卻未必合適,那樣做的未必有好的效果。
在職場等錯綜復雜的現實生活中,尊重往往是一個實用性很低,使用頻率很低的詞。在職場中,人與人之間,往往是一種博弈的關系,人們習慣了勾心斗角。內在的尊重,往往不得不讓位于敷衍的禮貌。如果一味去尊重別人,別人往往會覺得你老實、愚蠢,是在討好,軟弱可欺。現實中的尊重,是以不動聲色地展示實力、強悍為基礎的。你作為一個領導,首先要樹立自己的權威,一味去跟下屬講尊重,講客氣,講關懷,反而會壞事。現在不同于以前,現在的人再也沒有以前的人那樣的淳樸、善良。尊重別人,要像一句通俗的話所說的,“到哪座山頭唱哪首歌”,要因人而異。比較管用的做法就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而對于不受尊重的人,給他尊重也沒用,人家未必尊重你,把你放在眼里,反而會變本加厲地踩你,那就公事公辦,按制度規矩辦。有的人就是日本人的德性,就只崇拜強者,你戰勝了他,給他一頓狠揍,他反而會真正尊重你,服你。
商業文化里的尊重,是以利益為核心的,它尊重的是“錢”這種東西,跟傳統的以人為本的尊重是有差異的。尊重人,才是最難的。不要把商業文化看得很高尚,要透過表面的東西看到實質。乞丐到蛋糕店買蛋糕,受到尊重。那是因為他的錢,哪怕一次。在那個時候,他的身份不是乞丐,而是顧客。看他的身份,不能看他穿得破破爛爛,滿身臭氣,而要看到他付出了錢。這尊重,其實是給錢的尊重。不要把這種尊重看成是對乞丐這個人的尊重,更不是對乞丐這種身份改變了厭惡的態度而變得尊重了,這種尊重是伴隨購買行為的發生而發生,隨著購買行為的結束而結束。這種尊重不說是虛偽的,它也是有局限性的吧!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誰更應該受到尊重的理解和看法是不一樣的,尊重的對象也是有差異的。有的人,更尊重知識,技能;有的人,更尊重品德、修養;有的人,更尊重金錢;有的人,更尊重權力,等等。但把人身上外在的東西都拿掉后,人還會受到一樣的尊重嗎?
這篇文章,把尊重分成三種境界,尊重親人,尊重路人,尊重敵人。尊重別人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有道德潔癖,執著于去做完人,那就難免在現實生活面前碰壁。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急迫的問題還是,增強自身的能力,對社會的適應性,然后再進一步完善道德。這樣,無論你怎樣去尊重別人,都不會受到別人的冷遇,會得到友好的回應。這應該是尊重的理想的境界。不要因為商業化的要求是求職的指南,但不能因此而弱化了適應現實的能力。
王良炬 2017年7月2日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