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接近2.4億。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增至4.8億,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這2億多老年人中,除了逗逗貓狗、照顧孫子,有時間、有積蓄,有對物質和文化層面的需求,便衍生了這一群體背后的市場,他們也成為消費市場的“香餑餑”。辛辛苦苦一輩子,老人在哪些方面會勤儉節約,哪些方面又能豁出家底?
買的沒有賣的精,尤其是收割老人的生意經……為啥老人的錢那么好賺?今天咱就聊聊這個。
廣場舞——大媽跳出來的廣闊市場
央視財經的調查顯示,跳廣場舞的大媽們月均花費在300-500元之間。這個數字看似不大,但《中國廣場舞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廣場舞大媽的人數突破一億。
自2015年起,大批創業公司殺進了廣場舞市場,他們試圖用移動互聯網的方式,對廣場上隨著各種神曲扭動身軀的大媽們進行“收割”。舞蹈培訓,邀請舞隊參賽、上傳視頻,簽約包裝老師,建立城市站點,解決硬件需求,從線上切入線下,廣場舞創業公司做的意義在于——和大媽產生互動。

《中國廣場舞行業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僅僅在廣場舞這一個興趣點上挖掘,其用戶價值并不算大,然而廣場舞大媽的重要屬性就是掌握家中財政大權——養生、理財、旅游、采購等等事項,都需要她們決策。所以廣場舞作為一個興趣的切入點,之后的業務發展空間巨大。
保健品和理財產品——老年人最容易深陷的泥潭
有數據顯示,以健康為誘餌的騙局最容易讓老人上當,在受騙人群中達到73.3%;其次是以發財為誘餌的騙局,達到48.4%。保健產品和金融公司成為中老年人最容易深陷的泥潭。
老年人內心孤獨,體質下降,同時又有理財的期望。按需行騙已經成為職業騙子們的共識,既然中老年人年紀大了身體總有些問題,那就從保健品能包治百病的角度讓他們乖乖掏出錢包;既然有些大爺大媽不滿足于固定的退休工資,那就編造一個天花亂墜的發財機會讓他們無法拒絕。
在智能手機、移動支付全民化的時代,老年人這個“專一而又守舊”的群體可以輕松操作這些“高科技產品”了。退休在家或者是想開創副業的大爺大媽們,開始炒股、投資、參與直銷。因為一夜暴富的效應,中國大媽們跟風殺入ICO,引得監管部門急急叫停;微商和直銷代理風生水起,遍地開花。
除了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督、知識普及,讓老人和子女擦亮眼睛,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那就是要重視老人的情感空間,堵住不法分子行騙的軌道。

中國大媽才是電視遙控器的掌控者
都說《歡樂頌》劇情緊貼都市生活受到了諸多年輕人的追捧,然而結合雙屏觀眾年齡構成來看,網絡平臺的覆蓋人數不過是電視平臺的1/4,而為《歡樂頌》的絕對收視率做出貢獻的主力軍是中年甚至是老年人。

在國產劇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電視劇有兩個“萬古長青”的題材,一是家庭倫理劇,二是諜戰劇、抗日劇。為什么?因為電視劇的受眾絕大部分還是“兩低一高”——低收入、低文化、高年齡。
近代革命、當代都市、古代傳奇三大題材仍為熒屏主流,占據電視劇播出時長80%以上,這些熟悉的配方恰恰也是為了迎合成熟觀眾的口味。尤其是大量年輕觀眾轉向視頻網站觀看劇集的當下,年長的觀眾才是“電視機前的忠實觀眾”,電視劇也還是要為看電視的人服務。而他們的最愛恰恰就是這些不那么五光十色、甚至帶這些狗血氣息的生活,燒腦的劇情、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難以預測的結局對于他們來說看起來太吃力,一些熟悉的套路反而是消遣的絕妙好物。這些劇情作為一種“可預測的結果”恰恰滿足了中老年人們消遣娛樂的最原始訴求。
跟團游——一個誘惑接著另一個誘惑

在年輕人隨著消費升級而將旅游形式從自由行、跟團游升級到定制游、當地人帶你游后,老年人的旅游依舊以跟團游為主。
一方面,他們需要旅程的每一步都有人安排周密;另一方面,他們需要群體所帶來的熱鬧。同時,就像一些老人喜歡對保健品買買買一樣,組團旅游的老人也比年輕人更經不起導游的誘惑,在旅途中買買買。在買買買的過程中,導游的推銷、老伙伴們的吵鬧讓他們快樂。
強壇網友說:“老年經濟”該怎么管,該有個制度上的安排
這些年,以老年人為消費對象的所謂“老年經濟”遍地開花,“夕陽”旅游、老年保健、老年養老等“服務”在“尊老愛老”的幌子下生意興隆,經營者基本都有一個不能明示的理念,那就是“老年人錢好賺”!為什么呢?因為老年人慈悲心強,好說話,他們對電視廣告的信任甚至超過對兒女的信任。老年人反應慢,對新型詐騙手法難識破。老年人在兒女面前要面子,吃了虧往往不愿說,這些,都是“錢好騙”的有利條件,于是,聰明者紛紛抓住“機遇”,對老人下手。
各種各樣的“健康講座”還是以“直銷”的借口在城鄉間肆虐。對經營者來說,“老年經濟”究竟該怎么做?對管理著來說,“老年經濟”該怎么管?欺騙了老人,傷害了老人,該如何處置,在中國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的現實狀態下,有關部門該有個制度上的安排和考慮了。
——————強壇網友:小土過后是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