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晚年的幸福再多一點
當我們老了,最害怕什么?害怕有病,生活不能自理,給兒女添麻煩;害怕貧窮,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又無力養家糊口;害怕孤獨,自己一人,風燭殘年無人問津;害怕整日無所事事,默默等待死亡的降臨。
當我們老了,還會有什么期待?期盼子孫兒女,關懷呵護,常伴左右;期盼老伴攜手,踏遍九州,看盡人世繁華;期盼三五好友,共同愛好,一起享樂人間;期盼才智尚存,發揮余熱,還能為社會創造價值。
每一個人都有老去的時候,春去秋來,生老病死,都是人世間的常態。關愛老年人,也是在關愛我們自己。建立起一個全社會都尊老、愛老、敬老、孝老的和諧環境,讓老年人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居有所安、缺有所給、孤有所伴、無有所樂,充分沐浴在“夕陽無限好”的溫暖中。
全面推進養老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滿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加快老年行業的多樣化發展,提高專業化運營標準,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既要靠政府的帶動、無償的提供專業設施,也要靠運營商的微利低償的服務。
建成綜合性、社會化的養老格局,統籌家庭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方式,使老年人每時每刻的硬性需求都能得到解決。綜合打造以老年人為本、依托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因地制宜又與時俱進的成熟養老體系。
以社區養老補齊家庭養老的短板。目前我國約九成的老人選擇家庭養老,受制于是傳統習俗的影響,養兒防老的關念根深蒂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家庭就是家人的庭院,不能因為年老體弱就離開家庭。但是,由于近年來形勢的發展,人口優勢的不斷減弱,傳統的居家養老難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建立以社區、村居、小區等地域模塊的養老服務中心,配置相應的老年餐廳,娛樂設施、基礎性的運動設備,相應的醫療室等,形成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養老為輔的健康體系。
以養老院補齊社區居家養老的短板。政府出資建立的公立養老院,往往因為人們的信任度高,又有醫療衛生的保障,從而一床難求。還有越來越多私營企業創立的私立養老院,護理全面,價格高昂。這種醫養結合的養老院養老的方式,適合于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還有老人自愿享受服務的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社區居家養老的弱勢。
以互助式養老補齊養老院養老的短板。新興起來的“集體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務”的互助式養老目前廣為贊譽,適合于子女難以在身邊照料或者自愿結團抱伙的老年人。規避了養老院的價格偏高的劣勢,一些老人們就選擇了互助式養老,形成“集體辦得起,老人住得起,政府支持得起”的家門口幸福院。
我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養老問題越來越迫切,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盯緊了養老市場。政府合理的規劃、有效的刺激市場,引導資金和人力資源,使老年人的幸福可以再多一點,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盛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