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財務指標包括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相和盈利能力指標。具體如下:
⑴資產負債率: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以及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計算公式為:
負債總額
資產負債率= 全部資產總額 ?。保埃埃?
資產負債率反映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籌資的,也可以衡量企業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一般來講,資產負債率以不超過50%為比較適宜。如果資產負債率大于100%,表明企業已資不抵債,視為達到破產的警界線。對債權人來講,該比例越低越好,企業償債有保證,貸款不會有大太大的風險。對所有者來講,在全部資本利潤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時,該比例越大越好。對經營者來講,該比例較大,說明企業籌資能力強但比例過又影響企業籌資能力。
⑵流動比率:衡量企業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前可以變為現金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表明企業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支付的保障。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
流動比率= 流動負債 ?。保埃埃?
流動比率是用來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對債權人來說,此項比率越高越好,因比率越高,債權越有保障。根據經驗判定,一般要求流動比率在200%以上。但應當指出,各種行業的經營性質不同,營業周期不同,對資產流動性的要求也并不一樣,應該有不同的衡量標準。一般認為,超過500%以上,則表明企業流動資產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⑶速動比率: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用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計算公式為:
速動資產
速動比率= 流動負債 ?。保埃埃?
其中: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
速動比率是對流動比率的補充。如果流動比率較高,而流動資產的流動性卻很低,則企業償債能力仍然不高。在流動資產中,短期投資(有價證券)可以立刻在證券市場出售,轉化為現金,應收票據和應收帳款通常也可能在短期內變為現金;存貨同則流動性較差,變現時間長,而且可能發生冷背殘次,不包括在速動資產之內;至于預付或者待攤費用在流動資產總額中有所占比重較小,一般不予考慮。因此,將現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及應收帳款等項目全在一起,稱作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比,得出速動比率。一般要求速動比率在100%以上,但是這個比率也不能說是絕對的,不同的行業應該有所差別,所以要參照同行業的資料和本企業歷史情況進行判斷。
⑷應收帳款周轉率:反映企業應收收帳款的流動程度。計算公式為:
賒銷收入凈額
應收帳款周轉率= 平均應收帳款余額 *100%
其中:
賒銷收入凈額=銷售收入-現銷收入-銷售退回、折讓或折扣
平均應收帳款余額=(期初應收帳款+期末應收帳款)/2 應收帳款用轉率可以用來估計應收帳款變現的速度和管理的效率。應收帳款回收迅速,在可以節約資金的同時,也說明企業信用社狀況好,不易發生壞帳損失。一般認為周轉率越高越好,在分析時,還可以結合應收帳款周轉天數進行分析。應收帳款周轉天數計算公式如下:
?。常叮怠 ?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應收帳款周轉率
⑸存貨周轉率:衡量企業銷售能力和分析存貨庫存現狀。計算公式如下:
銷貨成本
存貨周轉率= 平均存貨 *100%
其中: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一般而言,存貨周轉率越高越好;如過低則說明采購過量或產品積壓,要及時分析處理。存貨周轉率在不同行業之間可能有較大差別,財務分析時要將本企業與同行業的平均數進行對比,以衡量其存貨管理的效率。在實際工作中也可以利用存貨周轉天數進行補充分析。存貨周轉天數公式如下:
365
存貨周轉天數= 存貨周轉率
⑹資本金利潤率:衡量投資者投入企業資本金鐵獲利能力。計算公式為:
利潤總額
資本金利潤率= 資本金總額 *100%
其中:
利潤總額=銷售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銷售利潤=產品銷售利潤+共他銷售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凈收入、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其他銷售利潤=其他銷售收入-其他銷售成本-其他攤售稅金及附加
資本金利潤率指標設計的目的,既反遇資本金的獲利能力,又衡量企業負債資金成本高低。一般來說,企業資本金利潤越高越好,如果高于同期銀行利率,則適度負債對投資者來說是有利的,反之,如果資本金利潤率低于同期銀行利率,則過高的負債率會損害投資者的利潤。
⑺銷售利稅率;衡量企業銷售收入的收益水平。計算公式為:
利稅總額
銷售利稅率= 銷售凈收入 ?。保埃埃?
其中:
利稅總額=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慶交所得稅+稅后利潤
銷售收入=銷售收入-銷售退回、折讓或折扣
銷售利稅率指標是根據我國企業實際特點設計的,既反遇企業銷售收入收益水平,又反映企業貢獻程度
⑻成本費用利潤率:衡量企業成本費用與利潤的關系。
利潤總額
成本費用利潤率= 成本費用總額 ?。保埃埃?
其中:
成本費用總額=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綜合地反映了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投入產出的效率,即所得與所費的比率。一般來說,成本費用水平低,則企業的盈利水平高;反之,成本費用水平高,則企業盈利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