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張菊玲、李紅雨兩位先生以更為宏闊的視野和滿族文化的視角,探析解讀納蘭性德的人生軌跡及其一百二十闕詞作。全書圍繞納蘭性德生活、情感和詞作中的“友情”、“愛情”、“悼亡”、“出行”和“傷嘆”五個方面的特定內容,以其所身處的滿族文化氛圍為背景和軸線,揭示出詞人的思想情感內涵和發展脈絡,將其人、其詞復歸于原本特定的歷史文化、尤其是滿清文化情境中,無疑是對納蘭詞作文化特質與藝術魅力一次新的更為完整、深入的闡釋與解讀。
張菊玲,1937年生,江蘇南京人。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后為該系古典文學研究生。1979年轉入中央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任教授、研究員。主要學術著作包括《清代滿族作家詩詞選》(合作)、《清代滿族作家文學概論》《曠代才女顧太清》等,并發表《清代滿族作家在中國小說史上的貢獻》等數十篇學術論文。
李紅雨,1955年出生于寧夏銀川市,滿族,中央民族大學期刊社編審、研究員。撰寫與合作編撰的主要著作有 《清代滿族作家詩詞選》《清代滿族詩學精華》《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等多部,發表《納蘭性德的詞學主張與審美傾向》等學術論文數十篇。
前言
三百多年前,一位滿洲正黃旗貴族青年,以一闋《金縷曲·贈梁汾》,使“都下競相傳寫”,名噪一時,他就是滿族第一才子納蘭性德。在清代康熙初年,納蘭性德既葆有濃厚的滿族傳統,“數歲即善騎射”;又聰敏過人,過目成誦,努力學習漢文化,“日則校獵,夜必讀書”。這位集滿、漢文化于一身的年輕人,尤為喜愛漢族文學中體裁具有音樂美感,擅于表達跌宕起伏情感的長短句——詞。他倚馬揮毫,“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填寫了一闋闋動人詞章,抒發著自己對人生的無限慨嘆,展現出他真摯、坦誠的憂郁靈魂,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讀者。他以年僅三十一歲的年輕生命,留下的三百四十余闋填詞作品,歷來受到廣泛喜愛,各種納蘭詞的版本,一直盛傳不衰。納蘭性德是第一個走上中國文壇的滿族的天才作家。
這部《納蘭詞新解》,就從納蘭性德這闋成名作開啟,精選出一百二十闋納蘭詞作,嘗試著解讀一下這位“我是人間惆悵客”,“一闋悲歌淚暗零”,“令人不能卒讀”的青年詞人的感人詞章。在《金縷曲·贈梁汾》開篇伊始,作者唱出了不同于常人價值觀的驚人耳目之語:“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身為新王朝的皇親國戚,貴為權臣之子,年輕的納蘭性德,如此語出不凡,實在難得。這是他向引為知己的漢族名士發出的心聲,視富貴若浮云,正是他與顧貞觀等坎坷失意的南方士人建立深厚友誼的基礎。詞的下半闋,更直接說出:“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這種“直視勛名為糟粕,勢力如塵埃”的人生態度,以及通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情誼,引起了明、清交替之際,飽經戰亂痛苦的各族人民心靈的強烈共鳴,納蘭式的苦悶哀傷,有著特定的時代意義。
本書所選的納蘭詞,主要是依據《通志堂集》中的四卷詞作底本,再參照趙秀亭、馮統一箋校的《飲水詞箋校》,并將所選作品,按友誼、愛情、悼亡、出行、傷懷的內容分成五部分,采用膾炙人口的納蘭詞句為題——“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半世浮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綿吹欲碎,繞天涯”、“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千古”、“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于每闋詞之后,我們試以簡短文字進行注釋與解讀。其間,力圖去除近百年來受“驅除韃虜”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而曾經有過的對納蘭詞的誤讀、附會、猜謎,以求還原一個歷史上真實的納蘭性德,將這位多情公子纏綿悱惻的情感、悲天憫人的胸懷以及通篇彌漫的哀傷色彩,充分加以闡釋,希望能使新世紀對納蘭性德仍有特殊喜愛與迷戀的讀者,真正得到一次納蘭詞的唯美享受。
張菊玲、李紅雨
目錄
前言/1
序 納蘭性德的前世今生/1
一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
5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耳)
12金縷曲·簡梁汾(灑盡無端淚)
17摸魚兒·送座主德清蔡先生(問人生)
20浣溪沙·西郊馮氏園看海棠,因憶香嚴詞有感(誰道飄零不可憐)
22菩薩蠻·為陳其年題照(烏絲曲倩紅兒譜)
25虞美人·為梁汾賦(憑君料理花間課)
28菩薩蠻·過張見陽山居,賦贈(車塵馬跡紛如織)
30點絳唇(小院新涼)
32金縷曲·慰西溟(何事添凄咽)
35清平樂·憶梁汾(才聽夜雨)
36金縷曲(未得長無謂)
38水龍吟·再送蓀友南還(人生南北真如夢)
42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籍甚平陽)
二 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51浣溪沙(一半殘陽下小樓)
53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
55浣溪沙(五字詩中目乍成)
57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59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61落花時(夕陽誰喚下樓梯)
63減字木蘭花(花叢冷眼)
65蝶戀花(露下庭柯蟬響歇)
67浣溪沙(十八年來墮世間)
69鬢云松令(枕函香)
71秋千索(藥闌攜手銷魂侶)
73采桑子(而今才道當時錯)
74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
75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
77蝶戀花(眼底風光留不住)
79采桑子(彤霞久絕飛瓊字)
81紅窗月(燕歸花謝)
83虞美人(銀床淅瀝青梧老)
85虞美人·秋夕信步(愁痕滿地無人省)
87夢江南(昏鴉盡)
88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
91于中好(別緒如絲睡不成)
93尋芳草·蕭寺記夢(客夜怎生過)
94如夢令(黃葉青苔歸路)
95鷓鴣天·離恨(背立盈盈故作羞)
96臨江仙·無題(昨夜個人曾有約)
98浪淘沙(紅影濕幽窗)
100采桑子(撥燈書盡紅箋也)
102浣溪沙(容易濃香近畫屏)
104清平樂(風鬟雨鬢)
105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106清平樂(畫屏無睡)
三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似柳綿吹欲碎,繞天涯。
113憶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心灰盡)
115望江南·宿雙林禪院有感(挑燈坐)
116青衫濕遍·悼亡(青衫濕遍)
118眼兒媚·中元夜有感(手寫香臺金字經)
122沁園春(瞬息浮生)
124于中好·十月初四風雨,其明日是亡婦生辰(塵滿疏簾素帶飄)
125荷葉杯(知己一人誰是)
127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韞家)
129南鄉子·為亡婦題照(淚咽卻無聲)
131采桑子(海天誰放冰輪滿)
132琵琶仙·中秋(碧海年年)
134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此恨何時已)
137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139山花子(欲話心情夢已闌)
141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144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146青衫濕·悼亡(近來無限傷心事)
148臨江仙·寒柳(飛絮飛花何處是)
151蝶戀花·悼亡(蕭瑟蘭成看老去)
153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156鵲橋仙·七夕(乞巧樓空)
158減字木蘭花(燭花搖影)
159采桑子(謝家庭院殘更立)
四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165風流子·秋郊即事(平原草枯矣)
168于中好(誰道陰山行路難)
170菩薩蠻(黃云紫塞三千里)
172點絳唇·黃花城早望(五夜光寒)
173望海潮·寶珠洞(漢陵風雨)
175采桑子·居庸關(嶲周聲里嚴關峙)
177 好事近(馬首望青山)
180長相思(山一程)
182浪淘沙·望海(蜃闕半模糊)
185南歌子·古戍(古戍饑烏集)
188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
189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
191浣溪沙·小兀喇(樺屋魚衣柳作城)
195菩薩蠻·大兀喇(問君何事輕離別)
197憶秦娥·龍潭口(山重疊)
199好事近(何路向家園)
200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202一絡索(野火拂云微綠)
204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
206菩薩蠻(荒雞再咽天難曉)
207浣溪沙(萬里陰山萬里沙)
210南鄉子(何處淬吳鉤)
211沁園春(試望陰山)
213滿庭芳(堠雪翻鴉)
215夢江南(江南好,懷古意誰傳)
218夢江南(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219夢江南(江南好,真個到梁溪)
220夢江南(江南好,何處異京華)
五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225天仙子·淥水亭秋夜(水浴涼蟾風入袂)
227菩薩蠻(春云吹散湘簾雨)
228瑞鶴仙·丙辰生日自壽,起用《彈指詞》詞句,并呈見陽(馬齒加長矣)
230滿江紅·茅屋新成卻賦(問我何心)
232江城子·詠史(濕云全壓數峰低)
233憶王孫(西風一夜翦芭蕉)
234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
236霜天曉角(重來對酒)
237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節)
238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240太常引(晚來風起撼花鈴)
241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242菩薩蠻(蕭蕭幾葉風兼雨)
243采桑子(桃花羞作無情死)
244天仙子(月落城烏啼未了)
245謁金門(風絲裊)
247踏莎行·寄見陽(倚柳題箋)
249憶王孫(暗憐雙郁金香)
250于中好(獨背斜陽上小樓)
252蝶戀花(準擬春來消寂寞)
254眼兒媚·詠梅(莫把瓊花比淡妝)
256采桑子·塞上詠雪花(非關癖愛輕模樣)
258太常引·自題小照(西風乍起峭寒生)
261編者后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歡迎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您想查看往期消息 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查看歷史消息”
查找公眾號“十月文藝”、搜索號碼“bjsywycbswx” 均能關注我們的微信平臺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歡迎各界書友前來做客、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