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每日一練(7.07)
人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范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心理特征或傾向是()。
A.道德
B.品德
C.規范
D.輿論
1.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軍民,教學為先。”這段話出自下哪篇文章( )
A.《大學》
B.《中庸》
C.《論語》
D.《學記》
2.個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為搜集或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律,縮小解答范圍,直至找到唯一正確的解答的認知方式稱為( )。
A.場獨立型
B.場依存型
C.輻合型
D.發散型
3. ( )是學校情境中通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學生大多是無意接受隱含于環境中的經驗。
A.隱性課程
B.學科課程
C顯性課程
D.活動課程
4.與依從相比,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的( )。
A.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
B.積極性
C.適應性和社會性
D.內化性和意志性
5.基于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對與教學密切關聯的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評價方式稱為( )。
A.常模參照評價
B.正式評價
C.標準參照評價
D.非正式評價
6. 教師上課必要的補充主要是通過( )。
A.布置作業
B.檢查作業
C.課外輔導
D.課后練習
7.我國古代的《四書》是指( )
A.《大學》
B.《老子》
C.《中庸》
D.《論語》
E.《孟子》
8.進入20世紀以后,教育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主要有( )
A.教育的終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E.教育技術現代化
9.小白小時候被大狗咬過,之后他見到所有的狗都會害怕,這屬于刺激的泛化現象。(判斷題)
10.簡述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簡答題)
1.【答案】D。中公名師解析:《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意思是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比喻人不經過培養、鍛煉不能成材。
2.【答案】C。中公名師解析:輻合型認知方式的表現即為“搜集或綜合信息與知識,運用邏輯規律,縮小解答范圍,直至找到唯一正確的解答”。
3.【答案】A。中公名師解析:隱性課程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
4.【答案】A。中公名師解析:與依從相比,認同更深入一層,它不受外界壓力控制,行為具有一定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穩定性。
5.【答案】C。中公名師解析:標準參照評價是指基于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對與教學密切關聯的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正確答案選C。
6.【答案】D。中公名師解析:教師上課必要的補充主要是通過課后練習。
7.【答案】ACDE
8【答案】ABCDE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后,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
10.參考答案:(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
(4)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
教師資格每日一練(7.07)
下列成語,不是來源于項羽事跡的是()。
A.胯下受辱
B.無緣見江東父老
C.霸王別姬
D.破釜沉舟
1.王某擔任某校高二英語教師期間通過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學校以王某服務期未滿、學校英語教師不足為由不予批準王某在職學習。王某欲以剝奪其參加進修權利為由提出申訴,受理申訴的機構應當是( )。
A.當地縣教育局
B.當地縣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廳
2.“你怎么這么懶?還不快去做作業!”屬于( )。
A.溝通本意是“想了解學生的心理反應”卻變成了“斥責”
B.溝通本意是“指導”卻變成了“命令”
C.溝通本意是“提醒”卻變成了“批評”
D.溝通本意是“想了解學生的狀態”卻變成了“催促”
3.以下各項中,屬于空間技術的是( )。
A.探空氣球
B.人工降雨
C.衛星通訊
D.大氣環流探測
4.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莊子
5.基礎教育改革的緊迫任務是( )。
A.提高學生成績
B.走向素質教育
C.改變教師教育思想
D.加大教育投入
6.我國義務教育的立法宗旨是發展( )
A.專業教育中公教育提供
B.中等教育
C.職業教育
D.基礎教育
7.下列關于教師職業責任的發展趨勢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社會發達程度越高,教師職業的勞動越復雜,所負擔的責任就越大。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就越重要
B.教師的職責發展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
C.教師的職業責任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更新的
D.教師的職業責任發展趨于單一專業化
8.小學語文教師上好語文課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是他們的( D)
A.課堂應變能力
B.設計教學的能力
C.語言表達能力
D.分析教材的能力
9.小明親眼目睹欺負弱小朋友的同學經常受到老師的嚴厲批評和處罰,而那些愛護弱小同學的則受到大家的喜愛,久而久之,小明也變成了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這種學習屬于( )。
A.親歷學習
B.觀察學習
C.遷移學習
D.試誤學習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 ),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
A.國家干部
B.專業人員
C.知識分子
D.公務人員
1.【答案】A。中公講師解析:對教師提出的申訴的受理機構是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王某在某縣就職,因此王某的申訴由當地縣教育局受理。
2.【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教師的本意是想指導學生做作業,因為表達的失誤,給學生以“命令”的感覺。
3.【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空間技術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宇宙空間的技術,又稱為太空技術和航天技術。因而,衛星通訊屬于空間技術。
4.【答案】C。中公講師解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這里,輕重主次的關系是很清楚的,國家政治,一切以民為本。故選C。
5.【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擺脫“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建立和完善素質教育體系。故選B。
6.【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義務教育法》第一條規定:“為了發展基礎教育,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制定本法。”由此可以看出,《義務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是發展基礎教育。因此,答案為D。
7.【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現代教師應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者,是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是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與應用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者。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不是靜止的,而是發展的;不是階段的,而是連續的。中公教育提供
8.【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小學語文教師要想上好語文課并提高教學質量,就一定要注重對教材的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師備課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編寫教案、制訂教學計劃的基礎;是備好課、上好課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的前提和關鍵,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9.【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兒童的道德行為通過社會學習、觀察學習和模仿學習可以獲得和改變,而通過觀看他人的行為及結果而習得的行為稱為觀察學習。班杜拉提出了觀察學習。
10.【答案】B。中公講師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條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故選B。
后期推送內容您想看什么?直接下方留言即可!
回復'我要過面試'查看近領取教招面試音頻資料
回復'講座'查看近期教師招聘|教師資格免費講座回復'夏令營'查看下半年教資直面協議班
回復'每日一練'查看近期每日一練匯總
咨詢教師考試課程回復“姓名+電話+省份地市+學科+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