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節氣。《說文》中說到:暑,熱也,熱分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小暑為小熱也。雖為小暑,但暑氣亦蒸人,因此,自古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今日小暑。
小暑有三侯,分別為:“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此時間,溫風忽至,蟋蟀入堂,老鷹尋涼。小暑,離不開消暑。
圖|檀藏傳承
兒時的夏夜,有一張竹榻,這是南方小城常見的避暑之物。夏夜星空下,蟬鳴悠悠,荷風送香,一家人坐在上面,乘涼,吃瓜,如沐清風,再密不透風的暑熱也頃刻間瓦解。
榻,是中國非常古老的傳統家具之一,最早可追溯至神農氏時期。《廣博物志》中就有相關記載,“神農氏發明床,少昊始作簣,呂望作榻”。
圖|檀藏傳承
在古代,榻是專供休息或待客所用的坐具,使用率非常高,在很多古籍古畫中均有記載。
《世說新語·雅量》其中寫道:“郗太傅在京品,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郗太傅招女婿,命令門生去王家挑,王家子弟個個細心打扮,以示看重,只有一人露著肚子在床上吃東西,毫不在意。而這人便是書法家王羲之,也是郗太傅的心儀女婿,這也是東床快婿典故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