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農歷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的多個習俗都有其文化養生內涵,大家不妨體驗實作下。如:
南方登高,自己居住或工作位置的正南不遠處選個高點的地方登登高,如是山就更好了,因為山氣合肺,這是要提起肺氣,能宣方能降。
吃重陽糕,一取“糕”字的“高”音,二則是做糕點時多加各類果仁以補養精氣神。重陽節前后子女歸省老人,是通過行動讓我們從心而身地歸根復命,感念先祖和長輩。
配香包,是以脾胃為現實層面的太極樞紐,通過通太陰(脾)與陽明(大腸)來解決秋藏中陽氣由外向的陽性轉藏的陰性的一個技術。文化傳統平臺推薦重陽佩戴的香包,主要藥味就是吳茱萸,吳茱萸辛熱,可以通中焦,祛寒濕,預防寒濕傷中的瘟疫。大家可以買5-6g吳茱萸,稍微搗碎,然后縫一個布包裝進去,白天放在貼身衣兜里,最好是放在二肋附近,晚上塞在內褲前緣貼著肚臍,一晚下來,脾胃舒泰。不少學友都做好戴上了,您也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