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注冊名“期野益智花”,自然愛好者
江南地區有四種常見的野豌豆,分別是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小巢菜(Vicia hirsuta)、四籽野豌豆(Vicia tetrasperma)和廣布野豌豆(Vicia cracca)。
它們之間的差別可以通過圖片很直觀地加以區分,這個時節在人工綠化不到位的野外草地一走,用手機基本上就可以拍到除廣布野豌豆以外的三種野豌豆,所以我推了很多圖片給大家加深印象。相比之下,廣布野豌豆反而相對“不廣布”,原因大概是花朵太漂亮,容易被人采了吧(開玩笑的,別當真)!
救荒野豌豆
從前鬧饑荒的時候
人們就用它的嫩芽當作野菜食用
救荒野豌豆的嫩莖和嫩葉可當野菜吃
它還有個名字叫大巢菜
大巢菜古稱“薇”
其嫩莢果可以煮熟后食用
其實到了五月下旬
救荒野豌豆的豆莢會自己扭曲裂開
在初夏的炙熱陽光下
救荒野豌豆豆莢裂開的聲音在草叢里清晰可聞
這是小巢菜
也叫小野豌豆、硬毛果野豌豆和雀野豆
還有翹搖車、翹搖、野蠶豆、漂搖草和白花苕菜等諸多別名
花朵和枝葉都很細小
小巢菜果莢對生且個頭較小
通常內含2枚種籽
四籽野豌豆也叫四花野豌豆
別名鳥喙豆、絲翹翹,為一年生草生植物
它的花朵也很小,與小巢菜不同的是,花朵呈淡淡的藍紫或者帶有藍紫條紋的白色,花梗更柔弱而細長
小巢菜和四籽野豌豆最容易混淆
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小巢菜的卷須帶有分叉
四籽野豌豆因其莢果中只有四粒種籽而得名
這就是顏值最高的廣布野豌豆了
密集的紫紅色花朵(最多接近40朵),旗瓣長圓形
廣布野豌豆的豆莢寬扁而種子相對位于中間
也很有特色
看了以上的圖片,大家應該有些印象了吧?即便是這樣,我依然將四種野豌豆的特征歸納在一張簡單的表格里,算是對前面這些圖片的一個小結吧。
四種野豌豆形態特征一覽表
種類 | 高度 | 卷須 | 托葉 | 花序花朵 | 花色 | 萼齒 | 莢果 |
救荒野豌豆 | 超1米 | 有2-3分支 | 戟形,通常有2-4裂齒, | 花1-2,最多4 | 紫紅或紅色 | 披針形或錐形 | 線狀長圓形 |
廣布野豌豆 | 超1米 | 有2-3分支 | 半箭頭形或戟形 | 花10-40密集 | 紫、藍紫或紫紅 | 披針形或錐形 | 長圓形或長圓菱形 |
四籽野豌豆 | 不足1米 | 無分支 | 箭頭形或半三角形 | 1-2 | 淡藍色或帶藍、紫 | 圓三角形 | 長圓形 |
小巢菜 | 不足1米 | 有分支 | 線形,基部有2-3裂齒 | 花2-4 | 白色或淡藍青色 | 披針形 | 長圓菱形 |
中國古代將生物量較大的野豌豆作為糧食不足的補償食物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救荒野豌豆(薇),我們在《詩經·小雅·采薇》里已經有所領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此篇寫出身份卑微的戍邊服役之人常年在外的思鄉之情,那些士兵不會沒事采薇玩,應該是作為糧食不足的一種補充,軍營可以理解為部隊的巢穴,軍營里吃的野菜叫大巢菜不是也很合理嗎?然而這名字一聽也不是那種大戶人家開小灶所用的食材,因此宋朝的宰相王安石認為這種野菜是 “微賤所食,因謂之薇,詩以采薇賦戍役。”
薇者微也,乃微小之意,既指此草形態細小,也指吃它的人地位卑微,達官貴人是不吃的,明朝周王朱橚的《救荒本草》提到它的時候也只是簡單的一段話:
生田野中,苗初就地拖秧而生,后分生莖,義苗長二尺余,葉似胡豆葉稍大,又似苜蓿葉亦大,開淡粉紫花,結角似家豌豆角但秕小味苦,救饑采角煮食或收取豆煮食或磨面制造,食用與家豆同。
我們可以假設,古人對于植物的區分沒有今人的細致和系統,所指的“薇”可能還不止救荒野豌豆一種,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古人沒有把它當美食的原因,《救荒本草》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秕小味苦),這個苦味其實就是有毒素存在的緣故。
從邏輯上講,一種植物如果美味可口而又絕對無害,是不太可能存活以致泛濫到廣大地區的,它們必定有某種防止被吃光的機制,最常見的就是毒!常有人跟我說,毒藥不能撇開劑量來討論,他們的觀念中,大概只有奪人性命的才算毒。
我們可以將草本豆科植物的嫩芽大而化之地統稱為“豆苗”,適量采集這些豆苗回去煮或者炒著吃,通常是沒有什么大問題的,因為高溫能破壞一些毒素的活性。但是用來做主食,可能就會有一些麻煩,尤其是植株開花結果的時期,為了保護種子不被動物吃掉,全株含有的毒性會大大增強,長期或過量食用就有致命危險!
《史記》的記載似乎就佐證了這一點:“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陷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span>這兩個老兄不吃粟(谷物),長期采薇充饑,最終據說是餓死在首陽山下的,如果野菜不匱乏,造成他們死亡的最大可能還是中毒致死。
經科學分析,豆科植物中含有脂肪氧化酶,蛋白酶抑制劑,致甲狀腺腫素,抗維生素因子、植物紅細胞凝集素和氫甙等物質,一聽這些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好東西。這些不是人體營養物質,攝入過多必然會引起肝腎中毒。
我無意跟那些堅持認為在不討論毒副作用前提下建議喝樹皮草根湯養身治病的人爭論,在彼此都無法說服對方的情況下,保持沉默作為妥協可能是比較現實的做法,愿意思考的朋友當然也可以思考我一貫的看法:在徹底弄懂之前不輕信,不以身試藥。
我不建議大家出去體驗古人采薇的浪漫(或無奈),畢竟現在的人不缺這一口。
現在到了測驗時間,我給出幾張圖片,大家能分清這些野豌豆嗎?
附加思考題:這只蜜蜂為啥要啃咬野豌豆開過花的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