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任脈經穴介紹

【任脈循行】
 
[1]《素問·骨空論》: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2]《靈樞·五音五味》:沖脈、任脈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為經脈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于咽喉,別而絡唇口。
   [3]《難經·二十八難》: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里,上關元、至咽喉。
   [4]《靈樞·經脈》:任脈之別,名曰尾翳,下鳩尾,散于腹。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取之所別也。
【語譯】
   [1]任脈起始于中極下的會陰部,向上到陰毛處,沿腹里,上出關元穴,向上到咽喉部,再上行到下頜,口旁,沿面部進入目下。
   [2]沖脈和任脈,都起于胞中,它的一支循背脊里面上行,為經絡氣血之海。其浮行在外的,沿腹上行,會于咽喉,另行的從咽唇口周圍。
   [3]任脈,起于中極穴的下面,向上經過陰毛處,沿著腹壁深處再上行經過關元穴,到達咽喉部。
   [4]任脈別絡,名尾翳(鳩尾),從鳩尾向下,散布于腹部。實癥,見腹皮痛;虛癥,見瘙癢。取用其絡穴。


《奇經八脈考》
   任脈 起于中極之下,少腹之內,會陰之分,上行而外出,循曲骨、上毛際、至中極,同足厥陰、太陰、少陰并行腹里,循關元,歷石門,會足少陽、沖脈于陰交,循神闕、水分,會足太陰于下脘,歷建里、會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于中脘,上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上喉嚨,會陰維于天突、廉泉,上頤、循承漿與手足陽明、督脈會,環唇上至下齦交,復而分行,循面系兩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終。
【功能】
    任脈的“任”字,有擔任、妊養的含義。任脈循行于腹部正中,腹為陰,說明任脈對全身陰經脈氣有總攬、總任的作用。故有“總任諸陰”和“陰脈之海”的說法。其脈氣與手足各陰經相交會。足三陰與任脈中極、關元,陰維與任脈交會于天突、廉泉,又沖脈與任脈交會于陰交。足三陰經脈上交于手三陰經脈,因此任脈聯系了所有陰經。
    任脈起于胞中,有“主胞胎”的功能,它所經過的石門穴,別名稱為“丹田”,為男子貯藏精氣,女子維系胞宮之所,又為“生氣之原”。 
 

1、會陰穴
    

  任脈有三八二十四個穴道,任脈三八起會陰,會陰穴在那呢?腿張開的時候,男人呢,把睪丸翻起來,在肛門和睪丸下方的中間。女人呢?在陰道和肛門的中間是穴。這個會陰穴,道家練打坐時,把會陰往上提。急救的時候也用會陰,怎么用呢?在溺水 時,病人胸腔里面,肺里面全是水,呼吸都停掉了,氣脈都沒了,你用口對口呼吸也救不回來時,那怎么辦呢?下針!下針的時候,讓病人采用趴著的姿式,小腿跪著。針下會陰的時候,用三寸長針。針進入會陰時要對著心臟的方向下針。采取這個姿式,一下針病人水會噴出去。在急救的時候用。 

平常沒有人會去灸會陰,誰會去灸會陰啊?!下針我們也很少下,這是第一個穴道。過去有一個案例,有個病人會陰痛 ,痛得很厲害,痛得人都瘦了。結果找西醫看,什么病都沒有,檢查沒有病。但又劇痛,找中醫看也治不好。那個時候我在學針灸,針下去(列缺),列缺主任脈啊,就止住了。但拿起針來,痛馬上回來了。請教我的老師,這怎么回事,遇到鬼啦!問病人,你什么時候開始痛的?他說是,一天晚上我們在河邊捉蝦子,好像感覺有人在推我摔倒,他們說是我不小心坐到水里面。雖然這水很淺,但起來后會陰就痛了。我們有十三鬼針及回陽九針。那我們就扎鬼針啦!人中啊!少商啊!隱白啊!下到第七個鬼針,有個聲音在我旁邊講話∶“這不干你的事,你不要管”!聽到這個,而且是個女的講,我就趕快把針拿起來。問他,有沒有感情上的問題?他說:“我回去看看她”。兩個禮拜以后回來,告訴我說,在他考大學前,有一個很要好的女朋友,跟他曾發生過關系。但他考取大學就到臺北了。女孩子想不開,就投河自盡。他回家時,剛好她頭七。在靈前他求很久,很自責。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到會陰噴出黑血跟樹葉,第二天起來,就好了。這是真人真事。 

會陰很少會痛,遇到怎么處理?我們一般是對側治療,也可以稱為對稱治療。百會跟會陰正好是相通的,會陰痛時下百會治療。男人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還有人受傷,有一個人是高處掉下來,剛好在兩個房子中間的籬笆上,還真準。急診啊,照X光啊,也沒有事,就是那里痛,就下百會。這是對稱取穴的方法。     

2、神闕穴至曲骨穴
     

任脈一定要會,我們用的非常多。我們先把任、督二脈講完。以任督為標桿,這樣選穴會非常準。如果我們按照“同身寸”來找任脈的穴道就會錯掉,因為它有個獨立的寸法。正面的穴道,肚臍叫神闕,那下面恥骨的上方,第一個穴道骨縫的位置叫曲骨穴,要先找到這兩個穴位。 

神闕和曲骨畫一條線,各位可以看腹部有條隱隱約約的黑線,這條線就是任脈,我們以這個兩個點,從神闕到曲骨丈量。書上寫曲骨上一寸,不能用同身寸量,因為有人少腹比較長,上身短下身長;有人少腹比較短,上身長下身短。每個人的相不一樣。 

我們把神闕和曲骨分成四段,要用觀想的。先把他分成四個點后,這空間是五段,四個點切入,當然有五段,實際上有四點。往上第一段,就叫曲骨上一寸,就是我們的中極穴。 

中極再上一寸,就是關元穴。關元穴直上一寸是石門穴,石門往上一寸是陰交穴,這兩個穴中間,人家說肚臍下一寸半,臍下一寸半的地方,我們叫氣海。 

這是我們找穴道最標準的一個方式。扎腹部針的時候,要病人平躺,一個手找肚臍,一個手找曲骨,用觀想的按照比例來找穴道。 

這是腹部的寸,這些穴道要找得很正確。因為將來介紹其它穴道會用旁開幾寸來找穴,包括腎經、胃經,所以穴道一定要找得正確,不然就會心到手卻沒有到。    

曲骨穴呢,在這邊體毛很多,一般我們不灸,可以在這下針,功用是治療一般的赤白帶 ,小便,膀胱、尿道發炎。以前是針灸都不可以,因為這里血管很多,而且以前九針,多粗啊,因為古人沒有不銹鋼,只有金跟銀,所以做的針比較粗,針太粗很容易出血,瘀血會悶在里面。現在針很細,所以可以下針。這是所謂的近取穴。何謂近取穴?讀中醫的書要有點常識,白帶等婦科的問題,在下針時不管它虛實寒熱,都可以治。那我們在這上面做,我們叫平補平瀉。慢慢開始我會說手法了。這個平補平瀉,針扎到身體里面去以后,我們左轉右轉左轉右轉就可以了。病人說:“好酸、好脹、好麻”,所以“酸、麻、脹”,這三種感覺就是氣至。針下去了以后,氣會到,氣到以后,病人會產生酸麻脹的感覺。你可以在下針的周圍,看到一圈粉紅色,這個粉紅色就是氣。扎到瘀血是青黑色而不是粉紅色。那紅的大小看病人的部位跟身體狀況。有人扎下去沒有紅色,因為氣很虛。扎下去紅圈一大圈,這身體很好。 

3、膀胱之募穴—中極穴 
      中極穴又是膀胱的募穴。膀胱募,正在膀胱的上方,募就是開口的地方,任何膀胱的問題都可以在中極穴上治療。 

我們會選它的俞穴及募穴去治療它。中極穴上就可以灸了,針灸都可以用,下針不要太深,肚子很大的,當然可以深一點。肚子比較平的,針就比較淺,肚子比較大深一點沒關系。一捻針病人就感覺得到,氣到了的時候,病人會有酸麻脹的感覺。 

平常我們留針會留二十分鐘,小孩不留針。中醫是一個平衡的觀念,小便小不出來用這個穴道,小便太多也是用這個穴道。我們都可以用膀胱的募穴中極穴,針和灸都可以用。一般來說,我們會選到灸的時候,灸的目的多半是寒癥。 

我們簡單分一下寒熱給你們聽,寒熱用問的也可以知道。病人說小便不是很好,沒關系,問病人:“小便什么顏色?”一是白色就是寒。寒就是比較清淡,蒼白,都是寒。燥熱、鮮紅的是熱。還有呢,比較痛的,大部分是熱證。隱隱作痛,按到了比較舒服的是寒。那切脈時,寒的脈比較沉。熱的脈比較洪大比較速。像過動兒都是熱癥,過靜兒都是寒癥。寒癥我們就用灸。 

熱癥時,小便很痛、膀胱很痛。我們辨證論治,不一定要了解他的病名,可能是尿道發炎,也可能是性病感染,這些都不要管,我們要的是辨證,我們按癥狀開處方下穴道,不要被病嚇到了。 

4、小腸之募穴—關元穴 

中極再往上一寸,在書上可以看到肚臍下三寸,曲骨上二寸,這是我們的關元穴。關元穴是小腸的募穴。 

小腸的募穴,我們現在慢慢了解到了,中醫非常注重小腸,因為小腸是第二個心臟。小腸。是由關元穴來管。關元穴在臨床上面,由于是近取穴,所有腹部的病,像小便不好啊、婦人妊娠時不下。一般來說婦人懷孕時不針下腹部,因為怕傷到胎兒。男人針灸都可以。 

過去古代有一個將軍,他活到九十歲。他死的時候是被對手殺死的,他這個人精力旺盛。醫書上寫日御十女。就是說他一天可以跟十個女孩做愛,怎么會那么強,又帶兵打戰,又大口酒、大口肉的。有一天他終于被敵人殺了,醫生就研究他身體,發現他的關元穴是黑黑的一塊,原來那個將軍每天灸關元。因為關元是練氣的所在,氣降下去累積的地方,生精的所在。是小腸的募穴,關元這個穴道很重要。那個將軍是關元每天灸,起水泡,刺破再灸,可以灸到黑黑的一塊。 

現在講針灸,不要講處方,把藥方忘掉,這樣才能學得最好。所以平常保養身體男女都可以灸關元。女人如果月經痛,灸關元、中極,當場熱氣一進去就不痛了。因為痛是有寒。所以中醫的觀念很好玩,我們有熱痛和寒痛,但痛經都是因為寒。那寒的話,久火最好,慢慢灸。這樣整個硬塊就去掉了。灸了幾次,雙腳一熱,血塊就去掉了。 

為什么雙腳一熱,病就去掉了。當這個熱呢,因為受到肺的影響,熱力往下走,余熱才往手掌走。小腸的熱往腳上面,所以熱氣是往下,所以氣要往下沉到腳。所以心臟按照簡單講,心臟就是管動脈。小腸管靜脈。這個血液回流到心臟,就要靠小腸。沒有小腸的熱,沒有小腸的火,沒有辦法下達到腳。所以血液系統分成兩個,一個上面心臟在管,而從四肢流回來的是小腸在管。所以我們經常做腹式呼吸,會讓小腸的熱不斷在增加,這是常識觀念。 

我們到大陸北方,這個東北的地方,冬天沒有水只有冰,冰怎么來的呢,冷來的。像河里的水,冬天會結冰,你的腳是冰的,表示你腳的血管像在冬天的河流一樣結冰。所以你腳是冰的,表示你一天二十四小時不斷在制造血塊。  

血管會破裂,表示里面有寒嘛,病人里面有寒的時候,和表寒是不一樣的。我們在診斷的時候,病人有寒在里面,可以馬上推測到病人以后會有這個問題。現在很可惜的是,西藥全是寒藥,也就是吃西藥會越吃越冷,西藥沒有分寒熱。我可以拿很熱的藥,喝下去全身變冷涼的,也可以拿很冰冷的藥,讓你喝了全身變熱的,這就是中藥的藥性。當我們遇到里寒的情形,我們用針把血管堵塞去掉,用灸把里寒去掉,關元上通通可以做,關元是大穴。臨床上面呢,因為心和小腸是表里,所以心臟病 ,急救在關元上面。臨床上,心律不整 、心臟快停了,針一下去,心臟“碰”的一聲就跳起來了,一摸脈,脈就起來了。這是我在治療西醫講動脈血管堵塞的時候,先下的大穴,病人一來就先下關元,關元非常好用。那心律不整,下關元穴。那平常沒事灸灸關元,灸要小心,不要太斜不然會燒到。最好是隔姜灸。 

過去婦人想懷孕生小孩,就用灸,下針也可以。男人精子太稀也可以灸。只有在孕婦懷孕的時候不要動它。 

諸位看書上七十三頁,中極穴的地方,光是中極穴。它說:“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陰任脈之會”。中間有很多癥狀,中醫都是寫癥狀,那小便頻數 、失精絕子 ,月經痛 、產后胎盤 沒有下來都可以用。還有呢中間有個很重要的轉脬不得尿 ,是指膀胱扭曲了以后,小便排不出來,所以我們都可以用中極穴,因為他是膀胱的募穴。 

關元穴呢,在臍下三寸,是小腸的募穴,足三陰任脈會。我們有上紀,還有下紀,下紀是關元,上紀等一下會介紹到是巨闕。下紀是第二個心臟,上紀是心募巨闕穴。那如果孕婦下針,胎就出來了,這會變成落胎。那你不能打胎專用,但我們要告訴你這個禁忌。 

像臍下血水 ,婦女界最多,男人比較少。男人除非陰部被踢傷,絕大多數是婦女,她的子宮在這個地方,子宮里面有血塊、或腹部有血塊,而月經不順,我們一定會發現到肌膚甲錯 。 

肌膚甲錯的位置是在小腿這段,這段皮膚會像蛇皮一樣,一開始還有東西掉下來:白白的灰掉下來。一般多半是內有瘀血,而且瘀血一般多半是左少腹的地方。  

5、三焦之募穴—石門穴 

再來是石門穴,這個石門在這個地方,關元上一寸,肚臍下兩寸,是石門,石門是三焦的募穴。  

石門,《針灸大成》說婦人禁針灸,犯之絕子。顧名思義叫石門嘛,門像石頭關住了,從此不生小孩,這穴道還不是很強。在右門穴、關元穴的中間,有個奇穴,這叫做絕孕穴。所以穴道要很熟,在關元上面灸,不斷的生小孩。上半寸的地方是絕孕穴,絕孕穴就是扎針或灸,就不會生小孩。結扎的方法絕孕穴灸,但務必穴道要找對。 

你沒有把握灸到絕孕,就灸上面一點嘛,灸石門嘛。一般婦人禁針禁灸,因為會讓小孩子生不出來。小腸的病可以在關元上治,膀胱的病可以在中極上治,三焦的病可以在石門上面治。 

比如說陰囊縮入小腹 ,睪丸跑到小腹里面,奔豚 搶心,以后會講一些癥狀,那真的像奔豚啊,肚臍的周圍,你摸他這邊一直跳,跳很快,其實是動脈在跳動。這癥狀叫奔豚。有時你在三焦的募穴,石門上也可以摸到,肚臍下也可以摸到。 

像《教材》第三行石門最下方:“血不食谷、谷不化、水腫、水氣行皮膚”。這些都是對癥狀的形容。我們小腸有個外號叫紅腸,大腸叫白腸,胃叫黃腸。如果小腸消化食物不是消化的很好,水就會排出來。平常石門穴是禁針禁灸的。 

氣海穴是臍下一寸半,書上說氣海穴是男人生氣之源,但實際上關元比氣海好,關元是小腸的募穴,代表第二個心臟。在氣海上針灸也都是很好的。 

6、三焦之募穴—陰交穴 

再下個穴道是陰交。這個陰交呢?諸位看哦,它寫“臍下一寸,當膀胱上際,又是三焦之募,任脈少陰沖脈之會”。那怎么有兩個三焦之募呢?因為三焦是油網遍部全身,你在石門下針,陰交下針通通可以。不一定要限制在哪里,募是開口的地方。 

那中間呢,有介紹到第二行最下方,像“陰汗濕癢” ,陰汗真的是在陰部有很多汗,很多津液在那邊就會癢,原因呢,可能里面有寄生蟲,可能濕熱很多,都沒關系,我們灸陰交穴就可以了。 

7、神闕穴(1-03:26:14) 

神闕穴呢,這個大穴很好找,神闕找不到不用學針灸了。神闕禁針,過去傳說,針下去以后不能大便了,一大便就坐在馬桶上死掉。因為針很粗,肚臍又很臟,古代針那么粗,刺下去傷口不容易收口怎么辦,所以禁針很有道理,所以用灸,用隔鹽灸。神闕用處很多,中風 、腸炎 、腸鳴 都可以灸。 

8、水分穴 

再來呢,這是我們的肋骨,所謂的心蔽骨,一手按肋骨,一手按在神闕,正中間的地方是中脘,要這樣子找穴。神闕上一寸是水分,那一寸不同于同身寸,我們叫上腹寸。 

所以心蔽骨跟神闕中間是中脘穴,中脘穴下面是建里、下脘、水分。所以先取中間那一點,中脘跟神闕中間這一點,然后再取這一點跟神闕中間這一點,這個點就叫水分。那再來是下脘這個穴道,再來就是建里。穴道為什么叫水分,因為是治水腫 的穴道,這是中醫的觀念,飲水,你喝水不管是熱水、冷水。喝水為什么不會從大便排出來?因為喝水到了胃以后,到了水分這地方,水會氣化,氣化后進入全身,流出來是汗,小出來的是小便,這是水分開的地方。我們吃的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水,飯有水、果汁有水、水果有水,只有混雜在食物的水才有辦法進入小腸。這叫正常人。 

正常人喝再多的水也不會進入小腸,只有混雜食物中的水才有辦法進入小腸。到了小腸以后,因小腸很熱會不斷的蠕動,熱去煮食物煮爛掉,然后吸收掉,等到食物進入大腸后,只剩殘渣跟水。 

人體的構造非常精密,正常人不浪費一滴水,都在循環。這個水在大腸走的時候,因小腸很熱,所以水在大腸時又被氣化掉。再回到肺。肺跟大腸相表里,這個水上來以后,就是嘴巴的津液。 

那如果你小腸溫度不夠,水和大便混在一堆。我們用針灸去解決,知道原因了,要把小腸溫度熱回來,病才會好,所以要去管心臟。正常人,在水分這里分開水。當水不分了,水直接進入小腸,造成腸鳴腹瀉、水腫,水分就是一個很好的穴道,針和灸通通可以。 

書上寫水分是小腸的下口,要更正一下,水分應該是小腸的上口。那有水病的話,灸是最好,比針還好,以前不針,因為針孔太大。 

那糖尿病的人,中醫稱“消渴”,中醫有三種,上消:上消得主要癥狀呢,口渴,渴飲百杯不能止渴,喝一杯水小便就是一杯水;中消就是肚子餓,會不斷的吃;下消,簡單講就是陽不舉。那這個基本上區分在這里。  

水分這個穴“主水病,腹堅如鼓”,這個腹脹大,水分是一個很好灸的地方。第三段第三行,“鬼擊鼻出血”。鬼擊的意思是沒有原因的,好像突然被鬼打,突然就流鼻血 。那中醫的觀念呢,小孩十四歲以下,流鼻血這叫做正常,不要去治它。大人,超過十四歲以上,才要去治。 

這個小孩子十四歲以下,小孩子天生體能很強,發燒之前一流鼻血,熱就紓解掉了。所以會流鼻血的小孩不發高燒!那你如果流鼻血你又把它塞住,本來沒有高燒,反而高燒出來。若是十四歲以上的人流鼻血再去治。 

9、下脘穴

下脘正好在神闕跟中脘的正中間。胃的下口、小腸的上口,為太陰任脈之會,這個下脘穴,常有人下脘穴痛,下脘在胃的下口的地方,這下口的地方常常容易發炎,可以協助我們做診斷。 

10、胃之募穴一中脘 

再來是建里,這些穴道其實穴性都差不多,都很少用。再來是重要的大穴中脘穴,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胃病治此。下針也可以,灸也可以。針一寸差不多就到了,灸呢,效果非常好。 

我們《針灸大成》上面寫,中脘穴在臍上四寸,不要用同身寸去量,量了半天還是錯。這是丈量法腹寸,心蔽骨與神闕的正中間。手太陽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胃的募穴,《難經》說腑會中脘。 

我們身上有八會穴,八個會穴,腑會中脘、臟會章門、筋會陽陵泉、氣會膻中。將來會有一個治病法則,叫會郄治療法。 

每一條經都有一個郄穴。身上每一個腑,包含膽,這是消化系統,小腸、胃、大腸、膀胱、子宮、胞戶。臟呢,肝心脾肺腎。中醫的脾是把西醫的胰臟包含在里面,所有腑的病通通在中脘上治,所以我們用的非常多。中脘是大穴,用的非常多。比如有些特殊的治癥呢,像印堂痛 ,中脘一針下去病就去掉了,胃有問題產生的頭痛。懷孕中間的妊娠惡心想吐,通通可以在這治療,針或灸。只要是腸胃方面的病都可以治,因為腑會中脘。 

11、心之募穴—巨闕穴 

從這個心蔽骨,兩個正中間的地方,我們叫巨闕,巨闕跟中脘的中間,我們叫上脘。 

這個上脘穴呢,它是絡穴。我們有一個很有名的灸法叫梅花灸,是以中脘為主,上下左右各一寸,成一梅花型,統治一切胃病 。只有病人吐血時不要灸,因為吐血時增加溫度時,血會增加。外面是吐血,里面可能是胃癌,所以出血的時候,不要去灸。所以上脘、下脘、建里等于是輔助中脘的穴道。諸位有這個觀念就好了。 

再來呢,這個是巨闕,巨闕是心之募,是心臟的募穴。現在諸位學到了,一個巨闕、一個關元,我們在治療心臟病 的時候,胸痛的很厲害。我的一個病人開了四個小時車來找我,動脈血管堵塞,西醫手術前做檢查,發現一個腎臟完全沒有功能,西醫說不能開刀,放棄了。如果開完刀,最好的結果就是尿毒,最壞就是死在手術臺上。病人急了,找到我,巨闕、關元,一下針痛就沒有了,就是那么快。對任何心臟病都可以,針下去不要下太深,差不多一寸,那這個是心的募穴。  

12、鳩尾穴 

再來我們看鳩尾,巨闕再上一寸是我們的鳩尾,鳩尾還沒有到心蔽骨。這鳩尾穴不可以重擊,是練功夫的大穴,一打會內出血,是一個危險的穴道。不可灸,可以針。《靈樞》曰:“膏之源出于鳩尾”。我們身上很多黃油,身上很多的油網就是三焦,這個黃油就是膏,膏的源頭呢,來自鳩尾。平常我們不灸,都是下針。 

13、膻中穴與天突穴 

接下來的穴道是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璇璣,穴道我們怎么找? 

喉嚨在這邊,我們先找天突,天突最好找。這是天突,正好在喉嚨那兒有個洞,不是直接進去,直接進去會扎到氣管,我們不要扎到氣管,中醫稱氣管叫重樓,因為它一圈一圈的,有十二根,中醫叫十二重樓。不要直針,下一寸就到了,不然一刺就剌到肺,不可以。 

先找天突,再找鴆尾,這兩個穴道中間呢,是玉堂。玉堂下一寸半是膻中,膻中下來是中庭,天突和鴆尾穴中間是玉堂穴,玉堂下來一寸半才是膻中穴。那中庭和玉堂都是輔助膻中穴的,沒有膻中重要。那玉堂再往上去,和天突中間的穴道是華蓋,華蓋和玉堂中間是紫宮,華蓋和天突穴的中間是璇璣。所以我們取中點,平常玉堂、華蓋、璇璣都只要知道穴道在這,很少用。但膻中穴就要知道了,膻中會用到。 

天突這個穴道呢,我們有心臟三針,病人躺平后,下針巨闕、關元、天突,這三個穴道下針,病人的心痛就會去掉。尤其是在治療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者是心肌梗塞。巨闕、關元、天突一個是心臟的募穴,一個是小腸的募穴,天突是氣脈經過,這個氣很強。這三個針下去,心痛就不痛了,一下針病就去了。 

心氣瀉出來的時候,平常很好玩,臨床上可以看到。病人躺在病床上,如果下針天突,巨闕,關元,這三個針下去后,這個氣會到第十椎下,第十椎下沒有穴道,所謂第十椎下,就是第十一椎上,這個氣會集中到這邊。我們再下到脊椎骨上面,把氣導出來。這是我們最常用的治療心臟病的三個穴道,幾乎無所不治。上面是天突,中間是心募巨闕、下面是關元——小腸的募穴。 

小腸跟心臟是表里。天突呢,在喉嚨旁邊,甲狀腺腫 ,喉嚨腫痛 等,都可用近取穴天突來治療。 

14、廉泉穴 

再來是廉泉穴,這廉泉穴怎么找。這病人的鼻子、嘴唇,病人躺在病床上,病人中風,舌強不語,手握拳,用大拇指指尖頂到下巴處是穴,大拇指指尖去壓它,指尖到處是穴。 

這個穴道下針很特殊的角度,針下去的時候,要對著舌根,而不是直針下,也不會傷到食道,這個穴要下一寸、一寸半就夠了,治療舌強不語 用的。那這個穴道,大部分是用針,沒有用灸:也不好灸嘛。這個廉泉是陰維任脈之會,治舌頭的病,因為是近取穴。近取穴的定義是,病發在這邊,只要是附近的穴道,都有它一定的功能。 

15、承漿穴 

再來是承漿。這是臉,這是嘴唇,這凹進去這有一個點,就是承漿穴。為什么叫承漿,因為喝了豆漿、米漿,有了承漿就不會漏出來。反過來,中風的人,如果吃了飯,會流涎,就要下承漿,舌頭強硬不會講話,就是廉泉。這是我們常用的穴道哦。下針的時候,要開口,嘴巴張開來。 

那大多數呢,我們用針,用灸都可以,沒有影響。這個穴道大部分用在中風,面部中風。面部中風時臉歪一邊,歪左邊或右邊。當我們治療完面部中風后,面孔回正以后,我們一般來說會下承漿及人中。如果面部中風,我們針灸效果非常好,治療完后承漿人中用幾次,就好像把它固定住。如果沒有扎那個穴道,原本是歪右邊,結果治好后隔幾天,就歪到左邊去了。

 【任脈治癥】
    任脈循行胸腹正中,于小腹部與足三陰交會,如脈氣失調,可發生前陰諸病,如疝氣、白帶、月經不調、不育、小便不利、遣尿、遺精、陰中痛等。
   據《針灸大全》所載八脈八穴,列缺通任脈,其主治證有痔疾、便泄、痢疾、瘧疾、咳嗽、吐血、溺血、牙痛、咽腫、小便不利、胸脘腹部疼痛、噎嗝、產后中風,腰痛,死胎不下,臍腹寒冷,膈中寒,乳痛、血疾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倪海廈人紀之針灸(3)(轉載)
任脈:會陰、絕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
任脈
第四章:一、任脈(二十四穴)
倪海廈針灸學習筆記4
倪師講《針灸大成》筆錄第五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漳州市| 新丰县| 普定县| 保定市| 金华市| 东城区| 永城市| 石河子市| 视频| 北海市| 灵寿县| 福鼎市| 惠水县| 军事| 应城市| 屯门区| 绥滨县| 噶尔县| 宁河县| 海口市| 岗巴县| 探索| 应用必备| 丰县| 松滋市| 凭祥市| 宝兴县| 昂仁县| 宜君县| 云林县| 台北县| 顺义区| 青川县| 马龙县| 宁强县| 武山县| 和平区| 南木林县| 吴旗县| 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