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經絡、查穴位在我們公眾號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穴位查找”的工具,你點進去就可以了,更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穴位知識。
灸后便秘
如果命門火不足以化動下焦陰邪,真陽元氣化施無力,寒極生熱則會引發虛火,導致大腸主“津”功能太過,從而出現腸燥便秘。
其次,人為的憋大便也會導致津液不足。這是因為排泄物在大腸內呆的時間太長,大腸不斷吸收津液,最終導致大腸干燥,這是人體自身原因導致。
再次,如果氣血過弱,艾灸腹部的時間過長,同樣會把“津液”烤干,最終導致的就是大便干燥。
應對方案
如果是因為操作不當導致的,一定要減少灸量,配穴中加入滋陰的太溪穴、復溜穴。還可以配合一些穴位按摩,長強穴就是不錯的選擇,這個穴位有助于人體氣血升降,改變大腸的舒張及收縮情況,對便秘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每天先艾灸長強穴20分鐘,然后再將雙手搓熱,順著腰椎尾骨向下連續搓100下。
灸后嗜睡、乏力
艾灸后出現嗜睡、乏力這是典型的浮陽歸元現象,正常情況下人體是一種“陰平陽秘”的狀態,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內穩態,只有這樣人體各項機能才能夠相互協調,處于一個整體的平衡狀態,否則就會出現一系列癥狀。人體陽氣過弱,或者陰血不足時,陽氣就會上浮,而艾灸通過對經絡腧穴的調理,真陰就會上升,外浮的虛陽會被引下來,起到歸元的效果。
應對方案
一方面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身體進行自我調整的過程實際上是正氣和邪氣相互抗爭的過程,而睡眠、休息可以幫人體提高免疫力,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身體能夠更快地得到恢復。
所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怎么辦呢?方法很簡單,跟著感覺走,想睡就睡。
灸后腹脹、打嗝、放屁
艾灸后陽氣提升,出現放屁、打嗝的現象也說明人體的腸胃功能開始恢復正常了。
但并不是每個人艾灸后都會有放屁、打嗝的反應,如果正氣不足,就會表現為腹脹,一般來說表明身體上虛下寒,如果能夠及時將臟腑的邪氣排出體外,就會感覺身體非常輕松。
有些人艾灸后排出的屁特別臭,這就說明腸胃問題相對比較重。
另外,肝、膽、胰腺等消化性器官有問題也容易出現這種排氣反應,如果是寒性體質,放屁、打嗝的癥狀反應的就更為劇烈。
應對方案
這里提醒大家一點,無論是大小便還是屁,都是人體應該及時排出去的垃圾,此時可以用隔姜灸,同時配合自己的癥狀,如果是脾胃功能弱,就加上足三里、脾俞穴,如果是肝膽功能有問題,就配合肝俞、膽俞,肝氣瘀滯就配合太沖穴。
灸后抑郁、狂躁、易怒
多見于經常生氣,壓力大的人體內的酸毒積累越多,代謝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艾灸一段時間之后,體內的陽氣會上升,有能力將郁氣排出體外,所以會以情緒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說容易發怒,看什么都覺得不對,而且經常會感覺到悲傷,甚至會感覺到非常委屈,想哭,而邪氣外出也需要一條出路,即有可能以打嗝的方式從上面排來,也可能會放屁。
應對方案
如果想哭,解決的辦法就是發泄出來,可以哭。中醫講“肺主悲”,所以此時可以強化一下肺的功能,艾灸一下大椎、曲池穴,同時,刮拭一下肺經,重點以云門、中府、曲池穴為主。
如果感覺抑郁難受,就立即點按太沖穴,還要配合刮拭肝膽經,如果有條件,可以從胸、脅開始自上而下進行。
注意事項:抑郁或者狂躁的時候,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一定要環境比較好的地方散散心,把情緒發泄出來,一定不要悶在心里,防止氣結在心,還要配合飲食調理,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保養好脾胃,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保證充足的營養。
灸后失眠
艾灸之后,人體陽氣會上升,如果這個患者陰相對偏虛,陽氣在短時間內提升,相對于陰血就會過盛,所以精神會出現亢奮。
如果艾灸患者體內邪氣太盛,在陽氣不足前邪氣就會占上風,所以人體整體素質都會便弱,但一旦正氣提高,有能力和邪氣做斗爭,這個時候陽就不會乖乖地受外邪的控制,起來反抗,這樣也會容易引起灸后失眠的好轉反應。這也是陰陽重新建立健康的合作關系的過程。
應對方案
每次艾灸之后配合艾灸涌泉穴和太溪穴,一方面可以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滋陰,可以幫助身體盡快調整到陰陽的狀態,失眠的癥狀會自然消失。
找經絡、查穴位在我們公眾號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穴位查找”的工具,你點進去就可以了,更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穴位知識。